证据保全措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四条规定,诉讼参与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这就是证据保全。有三种方法可以保存证据:1、向证人询问调查,取得证人证言。2、拍照、录相、抄写、复制文件和物品。三、证据的鉴定或勘验。
证据保全制度是强制措施吗?
证据保全不是强制措施。证据保全,是指法院在起诉前或在对证据进行调查前,依据申请人、当事人的请求,或依职权对可能灭失或今后难以取得的证据,予以调查收集和固定保存的行为。证据保全是当事人基于民事权利,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自主选择在适当的时候,向法定的机构提起的收集、固定、保管相关证据,以保持其证明力的活动。证据保全应当是为当事人设立的一种私力救济措施,将是否启动该措施的选择权还于当事人。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74条: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诉讼参加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
-
证据保全措施的适用条件
381人看过
-
债务纠纷证据保全措施
457人看过
-
证据保全包括哪些证据保全方式
442人看过
-
行政案件中证据保全措施
68人看过
-
违法采取保全措施包括哪些行为
213人看过
-
劳动安全包括哪些方面的措施
396人看过
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保全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其他原因,使将来的判决难以执... 更多>
-
什么是证据保全,采取证据保全措施需要具备的条件包括哪些湖北在线咨询 2022-02-15证据保全,是指在证据有可能毁损、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对证据依法采取保全措施,预先提取、固定并妥善保管,以保证其证明力的一种措施。在民事诉讼中,并不是所有案件的证据都需要采取保全措施。采取证据保全措施应当具备一定的条件,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待保全的事实材料应当与案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有关,即应当是能够证明案件有关事实的材料;第二,待保全的事实材料存在毁损、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
-
仲裁中证据保全的措施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8-05人民法院进行证据保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查封、扣押、拍照、录音、录像、复制、鉴定、勘验、制作笔录等方法。因此,一般来讲,对证人可以进行询问并制作笔录或者录音、录像;对书证可以采取拍照、复制的保全方法;对物证可以进行勘验,制作勘验笔录、绘图、拍照、录像或者保存原物。如果被保存的原物是易腐烂变质的物品,可以在制作笔录后予以变卖。但是,人民法院不论采取何种措施保全证据,都应当达到客观、真实地反映仲裁
-
-
有哪些税收保全措施包括?江苏在线咨询 2023-06-12税收保全措施包括:1、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2、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
著作权纠纷中的证据保全措施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13为制止侵权行为,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著作权人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人民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十五日内不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