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素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10-27 20:20:08 208 人看过

4种行为均属于专利侵权行为,包括在制造或销售的产品及其包装上标明他人的专利号,以及在广告或其他宣称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设计的技術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设计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伪造或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专利申请文件。

(1)在制造或销售的产品及其包装上标明他人的专利号;

(2)在广告或其他宣称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设计的技術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

(3)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设计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

(4)伪造或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专利申请文件。

专利假冒行为的法律后果

专利假冒行为是一种严重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不仅损害了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的原则。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专利假冒行为可能会面临以下法律后果:

1. 专利权人可以请求法院宣告该假冒专利的无效,并责令停止侵权行为。

2. 假冒专利者可能会被要求承担赔偿责任,包括直接损失、间接损失、恶意侵权等。

3. 假冒专利者可能会被处以罚款、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甚至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4. 假冒专利行为可能会影响假冒者未来的信用记录,使其在未来的知识产权交易中受到限制。

5. 假冒专利行为可能会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使假冒者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因此,专利假冒行为是一种严重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其法律后果不容忽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该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避免假冒行为的发生。

专利假冒行为是一种严重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不仅损害了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的原则。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专利假冒行为可能会面临以下法律后果:专利权人可以请求法院宣告该假冒专利的无效,并责令停止侵权行为;假冒专利者可能会被要求承担赔偿责任,包括直接损失、间接损失、恶意侵权等;假冒专利者可能会被处以罚款、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甚至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假冒专利行为可能会影响假冒者未来的信用记录,使其在未来的知识产权交易中受到限制;假冒专利行为可能会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使假冒者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因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该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尊重知识产权,避免假冒行为的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8日 07:1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专利侵权相关文章
  • 专利犯罪行为与专利侵权行为
    (一)专利犯罪行为?专利犯罪行为,是指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情节严重,依照《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应当给与刑罚处罚的行为。?《刑法》第216条规定了假冒专利罪: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216条规定的情节严重,应当以假冒专利罪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①非法经营数额在20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②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③假冒两项以上他人专利,非法经营数额在10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④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第10条规定: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刑法第216条规定的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①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
    2023-04-25
    280人看过
  • 侵权专著作构成要见及侵权行为的特征
    构成侵犯著作权的要件如下:1.有侵权的事实。即行为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不按著作权法规定的使用条件,擅自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以及表演、音像制品和广播电视节目。2.行为具有违法性。著作权是一种绝对权,任何人都负责有不能侵犯该项权利的不作为义务。3.行为人主观有过错。所谓过错,是指侵权人对其侵权行为及其后果所抱的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侵权行为有下列特征:1.侵权对象的多重性。2.被侵害主体的特定性。3.侵权行为表现为使用他人作品的非法性。4.侵权形式的多样性。著作权侵权行为(一)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概念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是指未经著作权人的同意,又无法律上的根据,不属于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擅自对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进行利用或以其他非法手段行使著作权人专有权利的行为。侵犯著作权的行为,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著作权法》第52条,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对于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可以没收违法所
    2023-07-21
    189人看过
  • 专利侵权行为与专利犯罪行为
    (一)专利侵权行为?1?概念:专利侵权行为是指在专利权有效期内,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又无法律依据,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他人专利的行为。?延伸阅读:那些情况不授予专利权?专利法:授予专利权的条件有哪些?(1)侵害的对象是有效的专利。?(2)必须有侵害行为,即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侵害他人专利的行为。(3)以生产经营为目的。非生产经营目的的实施,不构成侵权。?(4)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即行为人实施专利的行为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又无法律依据。?2?专利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1)直接侵权行为。?①制造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②使用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③许诺销售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④销售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⑤进口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⑥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⑦假冒他
    2023-04-22
    227人看过
  • 对侵犯专利权的产品的使用是否构成侵权行为
    一、对侵犯专利权的产品的使用是否构成侵权行为不一定构成。使用侵犯专利权的产品是否属于侵权行为还要看使用者是否清楚产品是否侵权才可判定。构成专利侵权行为的要件包括形式条件和实质条件。形式要件主要有:1.实施行为所涉及的是一项有效的中国专利;2.实施行为必须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或者授权的;3.实施行为必须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对于行为人是否具有主观故意并不是形式要件。但是,可以作为衡量其情节轻重的依据。实质要件:1.行为人所涉及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技术特征全部相同,则构成侵权;2.行为人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多于专利的技术特征,也构成侵权;3.行为人所涉及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技术特征有相同的,有相异的,但是,相异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技术特征是等效的,仍构成侵权;否则,不构成侵权。这里技术特征等效,是指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你那能够推断出某两种技术特征彼此替换后,所产生的效果相同。二、侵犯专利权诉讼时效几年
    2023-09-11
    157人看过
  • 侵犯专利权有哪些行为,侵犯专利权罪行为
    侵权类型有以下几种:1、未经许可制造专利产品的行为2、故意使用发明或专利产品的行为3、销售.许可未经许可销售专利产品的行为4、使用专利方法和使用.销售.许可销售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5、进口专利产品或进口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6、伪造他人专利的行为7、伪造专利的行为。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裁定的效力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的效力,一般应维持到终审法律文书生效时止。人民法院也可以根据案情,确定具体期限,期限届满时,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仍可作出继续停止有关行为的裁定。在一般情况下,只有申请人在人民法院作出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裁定之日起十五日内申请人不起起诉讼,裁定将由人民法院解除,对被申请人的法律约束力自始不成立外,人民法院的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的裁定都会维持到终审判决生效后时终止。但是,专利侵权案件本身就是技术性强、案件相对也比较复杂,因而审理期限也比较长,可能会在审理过程中遇到想不到
    2023-08-05
    139人看过
  • 著作权侵犯行为的构成要素包括什么?
    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1、有侵权的事实即行为。2、行为具有违法性著作权是一种绝对权,任何人都负责有不能侵犯该项权利的不作为义务。3、行为人主观有过错所谓过错,是指侵权人对其侵权行为及其后果所抱的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认定,依然要适用行为的违法性、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这四个最基本的构成要件。只不过网络作品具有其特有的虚拟载体,认定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在适用这四个构成要件时,其具体内容须分别解析。(一)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违法性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违法性,是强调只有那些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行为才能成为著作权侵权行为,才需要承担侵权责任。诸如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法定许可、著作权的失效和诉讼时效过期等著作权法明确规定可构成侵权抗辩理由的行为,因不具有行为的违法性,当然也就不构成著作权侵权行为,不必承担著作权侵权责任。首先,网络著作权侵权
    2023-07-05
    356人看过
  • 假冒专利行为和专利侵权行为的区别
    一、假冒专利行为和专利侵权行为的区别专利侵权与假冒专利的区别在于专利侵权的范围更广,假冒专利是专利侵权行为的一类,专利侵权还包括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专利产品等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八条,假冒专利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由负责专利执法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在五万元以下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专利侵权怎么认定一般专利侵权的认定条件如下:1.实行的行为使用了他人的专利;2.没有经过专利权人的许可或者授权;3.以生产经营为目的;4.实施的行为属于专利侵权的保护范围。《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
    2023-04-26
    467人看过
  • 民法典对专利侵权行为构成的要件有何规定
    专利侵权行为乃未经专利权人准许擅自实施其专有权专利或伪冒他人专利之不法行为。若欲构成专利侵权之条件,需具备形式上及实质两方面要素。关于形式要件部分,将涉及以下三点内容:(1)相关实施行为所针对的应系一项有效存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2)在实施行为过程中必须从未经专利权人直接同意或许可的情形下进行;(3)实施行为须基于商业化生产经营事业目的出发。至于行为人出于何种主观犯罪意图,则非形式要件范畴。而关于实质要件部分,具体如下:(1)如行为人涉及其所涉及的技术特性与专利中的技术特性间完全保持一致,即构成侵权行为;(2)即便是行为人所涉及的技术特性多于专利所包含的技术特性,亦可能构成侵权;(3)尽管行为人所涉的技术特性与专利的技术特性间存在相同与不同之处,但如果这些不同的技术特性与专利的技术特性互为等值关系,依然会构成侵权行为;反之,若两者并非等值关系,那么便不能构成侵权行为。此处所谓“技术特性
    2024-08-14
    117人看过
  • 什么是侵犯专利权的行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有哪些?
    我国《专利法》规定,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实施其专利的行为,就是侵犯专利权的行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具体表现为:(1)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为生产经营的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和进口专利产品或者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和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2)假冒他人专利与冒充专利。即违背专利权人的意志,以欺骗他人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通过广告宣传或者其他方法,将自己的非专利产品谎称是利用专利技术制造的产品。
    2023-04-23
    94人看过
  • 哪些情况下不会构成专利侵权行为
    一、哪些情况下不会构成专利侵权行为不构成专利侵权的情形有:1.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且未超出原来范围的;2.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的;3.其他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七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一)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由专利权人或者经其许可的单位、个人售出后,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该产品的;(二)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三)临时通过中国领陆、领水、领空的外国运输工具,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为运输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装置和设备中使用有关专利的;(四)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的;(五)为提供行政审批所需要的信息,制造、使用、进口专利药品
    2023-09-14
    76人看过
  • 知识产权侵害行为构成需要哪些要素
    一、知识产权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有什么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是故意的,过失不构成侵犯知识产权罪。2.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3.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权益。其中的权主要指权利,包括国家权利、法人等单位权利与公民个人的权利,其中的益指利益。包括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包括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二、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有哪些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有:1.未经授权,在生产、经营、广告、宣传、表演和其他活动中使用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特殊标志、专利、作品和其他创作成果;2.伪造、擅自制造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标识、特殊标志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商标标识、特殊标志;3.变相利用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特殊标志、专利、作品和其他创作成果;4.未经授权,在企业、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注册和网站、域名、地名、建筑物、构筑物、场所等名称中使用相同或者近
    2023-05-29
    467人看过
  • 专利行为的侵权认定
    (一)侵犯的对象应当是在我国享有专利权的有效专利。首先,鉴于专利权的地域性,有效专利一般应当是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专利。其次,鉴于专利权的时效性,只有在规定保护期内未因缴费、无效宣告、放弃等原因失效的专利权才是有效专利。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项专利权由于某些原因被宣告无效,则该专利权将被视为自始不存在,因此即使有他人在前已经实施也不够成专利侵权。(二)有违法行为存在。即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有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专利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专利法规定了五种不认为是侵权的行为,是专利侵权责任的例外规定,如果行为人不能举证以此作为抗辩理由,则应当认定行为人构成专利侵权,并依法承担责任。(三)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侵权人主观上的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所谓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而实施该行为;所谓过失是指行为人因疏忽或过于自信而实施了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但也有例外,例如专利
    2023-03-23
    229人看过
  • 假冒专利的行为是什么?假冒专利产品是否构成侵权?
    1。假冒专利的行为是什么?
    2023-05-07
    323人看过
  • 《民法典》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依据《民法典》规定,侵权行为责任构成要件有这些:1、发生侵权的行为,侵犯他人财产或者对他人身体造成了损害;2、侵权行为对被侵害人造成损害;3、侵权行为和造成的损害有必然的联系;4、侵权人实施的侵权行为是有过错的。《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2024-04-13
    144人看过
换一批
#专利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专利侵权是指行为人没有经过专利权人的许可,以生产经营或者谋取一定的利益为目的,实施了依法受保护的他人的有效专利的违法行为。 1、未经许可制造专利产品的行为; 2、故意使用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 3、销售、许诺销售未经许可的专利产品的... 更多>

    #专利侵权
    相关咨询
    • 专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如何判断专利侵权行为中的违法行为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4-01
      专利侵权主要涉及到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需要都满足才能认定为侵权。形式要件为:实施行为所涉及的是一项有效的中国专利;实施行为必须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或者授权的;实施行为必须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实质要件指的是满足其中一种:行为人所涉及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技术特征全部相同,则构成侵权;行为人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多于专利的技术特征,也构成侵权;行为人所涉及的技术特征与专利的技术特征有相同的,有相异的,但是,相异的
    • 专利优先权构成专利侵权有哪些行为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20
      专利优先权构成专利侵权有哪些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00年修订)第十一条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
    • 专利侵权行为的构成条件有哪些,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及侵权赔偿标准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3-08
      据《专利法》第60条规定,在专利有效期内,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某专利的行为就是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即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制造、使用、销售其专利产品,使用其专利方法,或制造、销售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就是侵权行为。 构成侵权行为,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法律特征: 1.有被侵权的对象。侵权人有侵权行为,就是指有被侵权的对象—即记载在专利文件中的专利产品、专利方法或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2.必须是
    • 什么是专利侵权责任,专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2-15
      专利侵权责任是指在专利权的有效期内,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以营利为目的实施其专利的行为。这里所讲的实施,对产品专利而言,是指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和进口该专利产品,对方法专利而言,是指使用该专利方法或者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对于工业产品外观设计而言,是指制造、销售、进口该外观设计产品。其中,许诺销售是新修正的专利法增加的内容。一般的民事侵权责
    • 2022年善意侵权构成专利侵权行为吗
      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22
      1、善意侵权不构成专利侵权行为。 2、对于专利侵权行为,可以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