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房顶漏水是归物业管还是个人承担
归物业管。
根据物业管理合同的相关规定,小区物业需提供房屋共用部分的维护、管理等服务。楼顶属于小区公共区域,因此,房屋顶楼漏水归物业管。
如果房屋顶楼漏水物业不管,不进行处理,还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来进行解决:
1、找当地的居委会协调处理。居委会付负责协调这些事情,给出解决办法。
2、找当地的房管部门进行处理。房管站会进行核查,核查以后会为业主们解决。
二、顶楼漏水维修由谁承担费用
1、如果楼顶没有过保修期,出现漏水时应由开发商维修。
2、如果楼顶已过了保修期,且是在非人为损坏的情况下造成渗漏,物业会用业主缴纳的公共维修基金进行维修,相当于由所有业主共同承担维修费。
3、如果是住户装修或使用不当等造成漏水,维修费用由该住户出。
三、已经收房了装修时发现房子漏水怎么办
根据实际情况,在新房收房装修时发现房屋漏水,会按以下具体情况作出应对措施:
1、如果是装修时,施工方导致房屋漏水的,应找施工方维修处理,若造成损失,可要求赔偿损失。
其实,收房后在装修的时候发现漏水,可能并不必然是开发商的问题,实际中也存在装修施工方在装修的时候失误导致的。因此,屋主此时应该先判断下究竟是谁的原因导致的,不能一味找开发商要求赔偿,这是较为错误的做法。
2、如果发现房屋漏水是非后来人为导致,那么此时就应找开发商维修处理。若造成屋主损失的,可要求赔偿损失,但应注意维修保养的期限。
因为房屋不是永远不会损坏的,因此在之后住进去的时候,还发现有问题的,要注意一定的时间,而不是所有的时间都可以要求赔偿。按照一般的规定,房屋的屋面防水工程、卫生间和外墙防渗漏,法定的保修期限是5年,而涉及墙面、厨房和卫生间地面、地下室、管道渗漏的保修期限最短为1年。
因此,在收到房后,要有房屋自身问题的,赶紧找到开发商处理,千万不要有所拖延,延误保修时间。
3、如果购房合同中对于房屋漏水有详细约定的,按照合同约定处理即可。
实际中,很多人在签购房合同的时候,一般会注意里面的条款,尤其是保修期。购房者可以在此时尽量将合同内容详细,不能详细的就尽量用比较通用的条款分清责任。
小区的房顶漏水,如果在保修内,可以找施工单位来进行维修,维修的费用由施工单位来承担,过了保修期的可以找小区的物业来进行维修,维修的费用是从业主缴纳的维修基金来支付,如果房屋漏水是业主人为导致的,那么就由业主来承担维修的费用。
-
物业不管房顶漏水,能否不付物业费?
464人看过
-
主管道漏水责任归属:业主还是物业?
257人看过
-
露台漏水归物业还是业主
303人看过
-
漏水责任归属疑惑:物业管理还是业主管理?
107人看过
-
房屋漏雨是否归物业管
187人看过
-
入户水管漏水是物业还是业主的事
350人看过
合同内容是指合同中约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身份、地址、联系方式等; 2、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等; 3、履行期限、地点、方式等; 4、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方法等。 除此之外,合同还可... 更多>
-
-
楼顶漏水是物业管理还是谁管理?广西在线咨询 2022-07-31物业管理是大众产业,即服务大众,需要大众的理解和认同。因而物业管理的任何一个细节,无论管理得好与坏,都会暴露在大众面前,使物业管理事务具有“放大效应”。物业管理企业有句行话,叫做“物业管理无小事,小病不治成大病”。因为管理辖区内的事多且繁杂,涉及面广,一件小事的失误往往造成连锁的严重后果。比如说,电梯中平层开关不好,又不及时检修,就可能导致电梯关人,甚至摔伤人、坠人等严重事件;下雨天未及时拖干大堂
-
烟道漏水是在物业管道还是顶楼管道浙江在线咨询 2021-12-27首先应查明此管理职责归谁。公共设施应由物业负责,从维修基金中支出;非公共设施则要看属于专有部分还是共有部分。各方有约定应从约定,如无约定,专有部分由专有权人负责管理维护没有异议,但对共有部分的管理维护职责归谁有争议。防水层如果作为共有设施,因为属于隐蔽工程,一般认为楼上住户作为实际使用人应承担合理使用的行为义务,楼下作为受益人也有相应的义务,这种义务主要是体现在费用承担上。
-
物业铺的水管漏水是否承担责任贵州在线咨询 2022-05-051、超过保修期,开发商对水管因接头问题而漏水不应承担责任; 2、由于漏水是因为你家与总水管的接头处存在问题导致,致使楼下也进水对其造成一定的损失,你有一定责任,主要是侵权责任。但楼下要对其损失负举证责任。 3、物业对没有保护好总水阀手柄的安全以及在手柄被偷之后没有及时修理安装,因此导致损失的扩大,也有一定的责任。
-
屋顶漏水才不交物业费的,,这个问题归物业管吗?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01拖欠物业费超过两年是否超过诉讼时效期,超过诉讼时效要根据具体情况确认。首先、拖欠物业费是,在民事纠纷中不叫追诉期而是叫诉讼时效,《》第七章规定诉讼时效:第一百三十五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一百三十七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