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公私财产”是否包括肇事者个人财产问题,在有些情况
下,就成为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有的案件,肇事者造成的公共财产和他人财产损失数额不大,但自身遭受的财产损失惨重。有的人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认定公共财产和他人的财产损失,数额不大的,则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如果将其自身财产一并计入损失数额,就可能符合定罪条件。因此,本着从严惩处这类犯罪的需要,应当将肇事人的个人财产损失一并计入损失数额。但是,交通肇事罪的危害在于对公共财产、他人人身及其财产造成的损失,其自身的财产损失应当视为肇事人为自己的违章行为承担的经济责任,而不应将其作为承担刑事责任的条件。
因此,关于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承担刑事责任的规定,是符合立法本意的。
一、交通肇事罪是否是公诉案件
交通肇事罪属于公诉案件。
1、交通肇事致人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有逃逸行为的,应当按照交通肇事罪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应当侦查,检察机关应当公诉。
2、公安机关把肇事者放走,并不一定不追究其责任了,也可能是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你可去公安机关问清楚。
3、如果公安机关已经书面确定不追究肇事者刑责,你可以到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4、交警部门无权强制对方赔偿或支付医疗费用,如仍需治疗,可以先行支付,然后再向肇事者索赔,如对方是机动车,可以将其保险公司和肇事者共同列为被告。
因此,交通肇事罪是公诉案件,如果为被害方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
关于交通事故中的肇事逃逸怎么判定的问题
332人看过
-
认定交通肇事罪应注意的问题
369人看过
-
发生交通事故,关于交通肇事罪赔偿金的问题
52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定罪与量刑的相关问题
137人看过
-
交通肇事中民事与刑事责任认定问题
455人看过
-
探讨交通肇事逃逸认定标准的相关问题。
343人看过
财产损失是指能够以货币单位计量的财产价值上的减少,财产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 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按照被侵权人因此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因此获得的利益赔偿。被侵权人因此受... 更多>
-
关于四川交通法规定的交通肇事认定问题天津在线咨询 2022-09-06一、现等级划分为死亡事故、伤人事故、财产损失。 1.死亡事故死亡事故是指仅有人员死亡或者既有人员死亡又有人员受伤和财产损失的。 2.伤人事故伤人事故是指仅有人员受伤或者既有人员受伤又有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 3.财产损失事故财产损失事故是指仅有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二、根据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程度和数额,交通事故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轻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财产
-
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关系到交通肇事罪的认定问题?如何认定???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14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关系到交通肇事罪的认定问题,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交通肇事罪的四个构成要件:1、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关系。交通肇事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交通运输安全。2、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交通肇事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以至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
-
交通肇事财产损失多少算交通肇事罪重庆在线咨询 2024-05-06交通肇事财产损失三十万以上的,算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满足三个条件之一的,构成交通肇事罪。具体是: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
什么是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中的过失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13道路交通事故(以下简称交通事故),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以下简称违章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 交通肇事罪是指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133条(即交通肇事罪)
-
关于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的认定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27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与,侵害的客体和对象相同。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1)对犯罪结果要求不同。前者破坏交通设备的过失行为必须造成危害交通运输安全的严重后果才构成犯罪;后者只要实施破坏交通设备的行为,并足以使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危险,无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均成立犯罪,而且构成犯罪既遂。 (2)主观罪过不同。前者是,后者是故意犯罪。从行为人认识方面看,前者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已经预见,或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