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人留下的遗产追诉期为几年
老人留下的遗产追诉期为三年,特殊情况下是二十年。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遗产继承是指生前享有财产因死亡而转移给他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遗产继承如何分配份额
遗产继承分配份额的方式是先按照被继承人订立的遗嘱继承,没有遗嘱的按照法定继承办理。同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一般应该均等分配。但是如果继承人之间可以协商一致,那也可以不均等分配。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第一千一百三十条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三、哪些遗产可以继承
以下财产可以用于继承:
1.公的合法收入。包括从事体力、脑力劳动所得收入,股票、红利、接受的嘉奖等;
2.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3.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包括古董、字画、图书、收藏品等;
5.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包括土地、农具、建材、农作物、矿藏等;
6.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
7.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包括抵押权、质押权、留置权,典权,债权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三十条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n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n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n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n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
怎样处理老年人留下的遗产?
405人看过
-
遗产追诉期为几年最新规定是怎样的
145人看过
-
行政处罚的追诉期为几年?
98人看过
-
追诉期为几年的经济纠纷?
426人看过
-
老年人财产如何遗留
464人看过
-
老年人能否追讨遗留的赡养费用
404人看过
-
民法通则中规定继承遗产的追诉期为几年?江苏在线咨询 2023-01-03遗产继承的追诉期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家暴案的追诉期为几年?四川在线咨询 2022-06-02家暴致人轻伤,涉嫌构成故意伤害罪的,应当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其追诉时效为5年。根据《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追诉期为几年?新疆在线咨询 2022-10-05一、诉讼时效的概念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义务人便享有抗辩权,从而导致权利人无法胜诉的法律制度。 1、《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
-
能否将老人在临终前留下的遗言作为遗嘱?广西在线咨询 2024-12-30在遗嘱中,如果临终前说的话涉及遗产处置方法,可以认为是遗嘱。不过,遗嘱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具有法律效力: 1. 遗嘱人必须是清醒的并且具有遗嘱能力。 2. 必须有两名或两名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 3. 遗嘱所涉及的财产必须是遗嘱人个人合法所有的财产。 4. 遗嘱必须是遗嘱人真实意愿的表达。 5. 如果遗嘱人在生前已经立过公证遗嘱或者公证遗嘱已经被撤销,那么遗嘱不再具有法律效力。 6.
-
几年才能继承我父亲留下的遗产广东在线咨询 2022-10-26自己结婚、再婚和继承父亲遗产都没有直接关系,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但这只是法律上的效果,实际分割遗产继承人可以在继承开始后的任意时间内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