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男女分手后,一方向公安机关控告对方以恋爱为名诈骗财物,公安机关不会立案,是因为:
一是,没有犯罪事实。在恋爱中赠送财物,系自愿行为,事后双方有纠纷,也是民事纠纷。
二是,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一、如何处理因订婚引起的财物纠纷情况
因订婚引起的财物纠纷根据不同情况,处理方式具体如下:
1、对于借订婚进行买卖婚姻的情况,其中交出财物的一方,其财物实质是进行非法活动的工具,收受财物的一方为非法所得。这类财产原则上可判决上缴国库。
2、对于以订婚为名,目的是为了诈骗财物的情况,除构成诈骗罪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无论何方提出解除婚约的,原则上应将诈骗所得财物全部归还受害人。
3、对于赠与物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男女在恋爱期间,为增进感情主动赠送的一些财物,因这类赠与通常是以达到结婚为目的的,是有条件的,如果结婚目的未达到,则应予返还。
二、分手后之前送的财产能收回吗
分手后之前送的财产不能收回。但是应遵循以下原则:
1、恋爱中的正常费用,一般不予退还,订婚造成的财产损失,如订婚仪式送礼所花的钱,以及恋爱过程中双方吃喝玩乐共同消耗的财产损失,解除婚约时一般不要求赔偿;
2、恋爱、订婚期间,一方赠送给对方亲友的财产,无权要求返还;订婚、恋爱期间,互赠一些财产,可算是正常的赠与关系。如果一方给对方的财产数量少,价值小,一般不允许返还。
3、赠与物性质特殊的,具体分析:一方赠与对方的钱物为复员费、转业费、医疗费、伤残费或抚恤金等,如果收受财产的一方提出解除婚约或中断恋爱关系,应返还全部或大部分。
分手费等纠纷属于双方自愿行为的结果,如果必须通过法院解决,我国法律没有相关规定,不予保护。
三、查一下诈骗案需要多久
诈骗罪立案时限是没有的,只要符合立案条件就应当立案。一般来说,报案后,先由公安机关进行审查,再决定是否立案。
若公安机关经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并属于自己管辖范围的,应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若经审查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具有其他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情形的,应当制作《呈请不予立案报告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不予立案;对于有控告人的案件,决定不予立案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不予立案通知书》,在七日内送达控告人。
-
恋爱诈骗不立案是可以的吗
344人看过
-
以谈恋爱诈骗能立案吗
124人看过
-
恋爱诈骗如何立案进行诉讼
152人看过
-
诈骗立案不抓人的原因
198人看过
-
立案标准:恋爱诈骗的特殊性考虑
455人看过
-
怎么才算恋爱诈骗罪成立?
428人看过
买卖婚姻是指第三者(包括父母)违法婚姻自主的原则,以索取财物为目的,强迫他人形成的婚姻。买卖婚姻是被严厉禁止的,买卖婚姻属于可撤销的婚姻。 买卖婚姻的当事人可以根据规定,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向婚姻登记管理机关或人民法院要求撤销该婚姻。... 更多>
-
恋爱诈骗罪一般什么样的原因会被立案呢广西在线咨询 2023-11-06一般男女分手后,一方向公安机关控告对方以恋爱为名诈骗财物,公安机关不会立案,是因为: 一是,没有犯罪事实。在恋爱中赠送财物,系自愿行为,事后双方有纠纷,也是民事纠纷。 二是,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
为什么恋爱诈骗不立案贵州在线咨询 2023-08-03一般男女分手后,一方向公安机关控告对方以恋爱为名诈骗财物,公安机关不会立案,是因为: 一是,没有犯罪事实。在恋爱中赠送财物,系自愿行为,事后双方有纠纷,也是民事纠纷。 二是,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
-
恋爱诈骗有什么因素造成的?青海在线咨询 2023-06-14恋爱诈骗一般不立案的原因一般是证据不足以证明诈骗罪成立或诈骗行为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诈骗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一般需要诈骗数额三千元以上的才构成犯罪。
-
恋爱诈骗刑事案件立案要求安徽在线咨询 2023-07-04诈骗属于网络诈骗,与普通诈骗案立案标准一致,因此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
-
诈骗网络恋爱罪立案标准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09今天我们来谈一谈,网络诈骗的立案标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就明确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