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世纪前,英国的普通法不问一个人的内心想法如何,只要他有违法行为就要接受法庭审判。直到亨利二世,首席法官布雷克顿(deBracton)才首次提到审案时要考虑作案人的心理因素。在罗马的宗教法庭,教士将道德上的罪恶作为可罚性的一个必备要素,在那个时代,将过错之人的罪过描述为邪恶的意图或犯意。
宗教法规中的精神因素是一个需要证实和确认的焦点问题,细致的分析判断伤害的意愿从时间上至少要追溯至《查士丁尼法典的法律汇编》(公元535年)。布雷克顿(deBracton)把这一点引入了普通法中,他认为精神要素与犯罪行为对于构成刑事责任同等重要,他的解释是:除非有伤害的意志,否则不能判其有罪对于其过错,我们在乎的是意志非结果。根据意志来定义人的行为,接着是刑事责任。选用邪恶(evil)来揭示邪恶的意志,布雷克顿(deBracton)的理论核心为:邪恶的意图(evilintent)。按照中世纪的普通法,一个人有刑法上的可罚性须具有有意志的行为,即有过失或故意的犯意。
英国最早成为法规的是1265年的野兽条例wildbeasttest。它是由英国首席法官布雷克顿(deBracton)制定的一项条例,其内容是:因为精神错乱的人的行为类同一头野兽,故应免于治罪。
但野兽条例规定得较笼统,没有具体的操作标准,条件要求很高,必须是足够的疯狂(sfficientmadness)。当时也不经常要求精神科医生出庭作证,仅由家人和邻居提供其平常引人注目的异常举动,如在满月时吠叫,手持点燃的蜡烛在城里裸体奔跑,瞎闹。只有那类平日表现安静退缩的病人,突因琐事诱发过激的言行时,才会请医生来辨别他们是否有潜隐的精神病,如有妄想。1760年,第一位医学证人出庭作证,解释精神病的医学条件。
1326年,在爱德华二世统治时期制定了有关的法律条例,即因被告精神失常(madness)——后来被称作精神错乱(insanity)——而免除其刑事责任。
1800年发生了詹姆斯.哈德菲尔德(JamesHadfield)刺杀英皇乔治三世(Georgem)案件。哈德菲尔德在参加法英的战争中头部受伤,患上了精神病后退役,伴有妄想的精神症状,病态地认为上帝要毁灭全球,只有自己以生命为代价才能拯救世界众生。因所持的宗教信仰视自杀为道德上的犯罪,所以不能自杀。他认为向皇帝行刺肯定会被处以极刑,故找了一个机会朝皇帝身旁开枪(并不想真的打死皇帝)。英格兰杰出的律师,后来被任命为大法官的托马斯·厄斯金(ThomasErskine)紧紧抓住妄想的证据,说服了英国陪审团将妄想作为一个精神病人无罪的评定标准。这样,詹姆斯·哈德菲尔德(JamesHadfield)被判无罪,同时被判无限期地羁押。詹姆斯·哈德菲尔德(JamesHadfield)案件对《1800年精神错乱刑事法》的颁布产生了促进作用。该法允许以精神错乱作为叛国罪、谋杀罪和重罪的辩护理由,同时规定在宣告无罪裁决后,法院必须命令将被告人严加看管。
1840年一位法官请了精神科医生来解释为什么外行不能认定一个人有无精神病。据考证,1871年疯人院的管理人约翰·哈斯拉门(JohnHaslam)提出外行不能判断一个人有无精神病,倡议疯人院的管理人员和私人开业者应当为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来担任,由他们来判断一个人有无精神病。
1876年法庭认可不论是何种精神病,只要是无犯罪意识即可。在这期间共有529名被告以某种形式的精神状态提出免罪的抗辩。这一抗辩的发生率每年有近40%至80%。
在这116年中,以精神病作为抗辩理由的犯罪类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盗窃和其他的财产侵犯,再到暴力的人身攻击。因原来法律对财产犯罪判得很重,价值30或超过30先令的财产犯罪要被判绞刑,所以当时这类犯罪数量巨大,以此提出精神病免罪抗辩的也多。1830年后,大多数财产罪不被判极刑,故这些人不再愿意提出这一抗辩,以免无限期地失去人身自由。这样以精神病作为抗辩理由的犯罪类型转为杀人罪和暴力类的重罪。
18世纪,精神病人判无罪的标准是,概括其有病就行了,只要达到了发狂和完全混乱的状态足矣,行为如同野兽一样。在18世纪下半叶,医生很难得出庭作证,即使出庭作证,作证的内容与普通人比较也无多少特色,他的证词中没有不同寻常的术语或深奥的词汇。的确,如果他们用麻木和谵妄(insensibilityanddelirim)的术语,几乎不用解释大家就明白其内涵。与其说他们完成了证词,不如说他们转述了被告同事和邻居提供的被告的怪异行为。在许多案件中,医生就是病人的邻居。
随着妄想进入英国的法庭裁判中,上述格局才发生了改变。惩罚疯的被告不再需要与想象中的野兽形象(wildbeastimagery)保持一致,或向法庭提供一个生动的故事来形象地说明被告古怪的似乎无法解释的疯狂行为。到了1836年,最常出庭作精神病方面证言的医生GibertMcMrdo和狱医Newgate最爱提及妄想,誉妄想为一种极其普遍的精神病检验对非健康精神的检验。到了19世纪的中叶,妄想成了支持发现精神病的全部医学内容,是证言中引用频率最高的一个术语。而18世纪的法庭将概括性的精神错乱作为一个采信标准,这一标准排斥了被告究竟不能认知什么的内容,这样法庭视有病的被告为无法选择不出错。19世纪的陪审团有时会碰到一个被告有精神病似是而非的情况,这时他就较难获得无罪的宽大处理。
-
精神病的范围及认定的讨论
224人看过
-
探讨间歇性精神病人民事行为法律效果的认定
391人看过
-
有辨识能力的精神病人故意杀人怎么办?
123人看过
-
精神病人离婚诉求的实践探讨
342人看过
-
精神病人离婚的不同形式探讨
479人看过
-
精神病人离婚案中如何认定精神病?
237人看过
罪数是指一人所犯之罪的数量。确定罪数的标准是犯罪构成的个数,即行为人的犯罪事实具备一个犯罪构成的为一罪,具备数个犯罪构成的为数罪。凡是行为人以两个以上的故意或过失,实施两个以上行为,具备两个以上犯罪构成的,就是数罪。 ... 更多>
-
对精神病人的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如何认定重庆在线咨询 2023-02-02精神病人(包括痴呆症人)如果没有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知其行为后果的,可以认定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 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或者比较重大的行为缺乏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并且不能预见其行为后果的,可以认定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人。
-
如果该人做了精神病鉴定但尚未完全丧失辨认能力四川在线咨询 2022-03-10如果该人经鉴定有精神病,但尚未完全丧失辨认能力,应追究刑事责任,但依法应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经鉴定该人作案时,正在犯病,不追究刑事责任,但法院可以判决强制医疗。法律链接:《刑法》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
-
在精神病人诉讼中,如何认定对方人身的行为能力重庆在线咨询 2021-07-07人民法院一般应委托司法精神病鉴定机构具体认定是否患有精神病,以及所患精神病的病情轻重程度。诉讼中当事人为证明患有或不患有精神病必须向法院举证。人民法院以合法、真实的鉴定结论来认定涉案精神病人是否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另外,可以参照精神病人在精神病医院诊治过程中,有关专家对精神病人的病情所作出的科学检查、检测等结论性意见,但应以精神病人的利害关系人无异议为限,或者经庭前质证无异议
-
完全不能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如何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6-27对于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由于其心智丧失,不具有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从保护他们的自身利益出发,法律规定他们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
-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对精神病人离婚是怎么规定的精神病人该如何认定山西在线咨询 2022-01-22根据我国法律对精神病人离婚的规定: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 在精神病人办理离婚方面,具体要考虑到以下几种情况: 1.精神病人离婚中精神病人如何认定? 精神病人要区分情况,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是在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