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共犯的判罚:对于主犯,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从犯,应该在主犯的刑罚上从轻处罚。
职务侵占罪从犯量刑多少
职务侵占罪的量刑主要有两种幅度,法官会根据实际情况在对应的幅度范围内自由裁量:
(一)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职务侵占罪】第一款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
职务侵占,职务侵占犯罪和职务侵占共同犯罪都是怎样的
455人看过
-
从犯和共犯在职务侵占罪中的处罚标准有何不同?
69人看过
-
从犯职务侵占罪的量刑标准,职务侵占罪量刑标准
309人看过
-
职务侵占罪有没有从犯
258人看过
-
什么是职务侵占罪从犯
59人看过
-
如何处罚职务侵占罪共同犯罪中各共同犯罪人
446人看过
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按照是否直接参与犯罪,从犯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2、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即帮助犯。... 更多>
-
职务侵占罪判缓刑如何犯四川在线咨询 2023-11-02职务侵占罪是否能够适用缓刑,需要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人、犯罪情节以及量刑情节都符合缓刑适用条件,同时,还不能是累犯或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所以,职务侵占罪可以缓刑,但只是可以适用缓刑,并不是一定能适用缓刑。 缓刑,不是刑罚的种类,只是刑罚执行的一种制度,他是指人民法院对被判处拘役(管制除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认罪、服罪、悔罪表现,认为原判刑罚可以暂缓执行,规定一定期限的考验期
-
职务侵占罪分几类,共犯,从犯,主犯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1-18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和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的解释》,职务侵占案件共犯的认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行为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产的,以贪污罪共犯论处。第二 行为人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勾结,利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非法占有单位财产,数额较大的,以职
-
职务侵占,职务侵占犯罪和职务侵占共同犯罪都是怎样的天津在线咨询 2021-11-09行为人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勾结,利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非法占有本单位财产数额较大的,以职务侵占罪共犯论处。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共同非法占有本单位财产,并根据主犯的犯罪性质定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两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承担刑
-
犯了职务侵占罪了,新刑XX职务侵占罪如何判刑呢?澳门在线咨询 2022-07-30构成职务侵占罪必须符合以下客观要件: 一是,必须是利用自己的职务上的便利,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权及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 二是,必须有侵占的行为; 三是。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职务侵占罪主观方面必须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即行为人妄图在经济上取得对本单位财物的占有、收益、处分的权利。至于是否已经取得或行使了这些权利,并不影响犯罪的构成。 由此可以看出,
-
职务侵占罪的共犯从犯起点和特征是什么贵州在线咨询 2021-08-20认定标准主要看共同实施职务侵占罪中所起的作用。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根据《刑法》第二十六条和二十七条的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可知,我国刑法对于主从犯的认定,是以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来区分的,这是一条普遍适用的原则,故职务侵占犯罪也不例外,也应当适用该原则来认定。具体而言,在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