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一切社会成员。在我国,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依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一定的权利,承担一定义务的人,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公民不仅包括人民,还包括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敌人。
公民基本权利宪法诉讼的适用范围
保障公民权利的宪法诉讼,已经成为当代宪法发展的共同趋势。然而在宪法诉讼的适用范围上仍然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做法。这与对宪法基本权利条款的约束对象和效力范围的传统观念紧密相关。
在西方传统宪法理论中,宪法基本权利的规定,是为了保障人民庠夤胰挠玫那趾枪穸钥构仪址傅囊恢
qot;防卫权",而不是为了防止私人的侵犯。宪法对权利的保障通常只是约束国家和国家机关,私人行为只受法律约束而非宪法的约束。因此宪法诉讼只限于对国家机关,特别是立法机关的立法行为和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而非针对个体公民,并不适用于民事领域。如日本学者宫泽俊义认为:"基本人权本来在国家关系上是保障一般国民的权利的",私人相互之间的关系"原则上属于私人自治的领域"。[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大量的个人所有的工商企业等法人组织、学校、社会团体等社会组织的产生,就使得这些组织,尤其是一些在社会上拥有"优势地位"的组织及个人,有可能凭借其"压倒的实力"地位,侵犯其他居于"实力劣势"地位的个人的基本权利。从而在西方国家中引起了人们对国家权力应否介入私人领域,宪法的基本权利条款对私人之间关系的效力的关注。而在一些国家的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司法机关受理传统的私法领域中侵犯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案例。在美国,基于宪法基本权利条款一般只是针对政府侵犯,而非私人侵犯,私人行为一般只受法律约束的传统观念,宪法诉讼也主要针对政府机构而非个体公民。但是,带有"国家行为"的私人行为,即私人的所作所为以某种方式和政府相联系,则被认为是一种"例外"。[5]
在德国,学者们提出了宪法基本权利"对第三者效力理论",即宪法基本权利对国家与人民关系外的第三者,亦即私人与私人间的效力。如H..C.Nipperdey提出,基本权利是"最高层的规范",如不能直接在私人间被适用,则宪法的基本权利之条文,将沦为仅
qot;绝对的宣示性质"罢了;主张宪法基本权利在私人的法律关系中有"直接效力",法官可以"直接引用基本权利"的规定,审理民事案件。GMller也认为,基本权利乃"首要之规范",应该在法律的所有领域内获得实现;所谓"市民国家"的时代已过去,宪法所确立"社会国家"原则,要求基本权利能有"对第三者"的效力。也有一些学者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将宪法基本权利的规定,"移植"到私人的法律体系,是侵犯了"私法自治"以及"契约自由"等私法体系的"基本价值"。[6]
1957年,德国联邦劳工法院裁判著名的"单身条款案",法院认定以契约规定"维持单
qot;的条款,违反基本法保障的"婚姻及家庭"制度(第6条第1项)、"人类尊严"(第1条第1项)、以及"人格发展权"(第2条)等,此类契约应为无效。强调民事法是受到宪法所预期的"基本价值体系"所拘束,故民事法不能被视为宪法外之物。在日本也出现了法院依据宪法基本权利条款裁决私人间争讼的先例。如在三菱树脂案件中,三菱树脂公司以申请雇佣人员在大学参加过政治活动为理由拒绝雇佣,该申请雇佣人员向法院控诉三菱公司的歧视行为,法院
经审理宣告公司的行为违宪无效。
而从我国的宪法传统观念和现实的宪法规定来看,宪法规范不只是调整国家权力的运行以及国家机关与国家机关、国家机关与公民的关系,而且调整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不仅涉及公权力,而且也涉及私权力的领域。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对其所涉及的各类社会关系都是直接有效的,宪法诉讼在其范围上,不仅包括国家机关的侵权行为,也应当包括社会团体、经济组织、事业单位、基层自治组织等社会组织侵犯公民宪法基本权利的行为在内。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在我国宪法理论宪政实践中,并不存在强调基本权利是针对国家权力的"防卫权"的观念。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相对于由国家机关具体行使的权力,是一种制约,然而国家机关不仅不能随意侵犯公民的权利,同时还负有保障公民权利实现的义务。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代表和保障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公民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不存在人民(公民)与国家权力的对抗,当然谈不上"防卫"。如果说有对抗,那是针对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第二,从我国宪法的具体规定看,公民基本权利的条款不只是对国家和国家机关行使公权力有效;而且对公民、社会组织的行为也具有约束力。例如,宪法第36条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qot;第40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第44条规定:"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国家和社会的保障。"第45条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第48条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等等。宪法的上述娑砻髁斯窕救唤鍪钦攵怨一氐模乙彩钦攵
qot;社会"、"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的。国家机关以外的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也都受宪法的基本权利条款的直接约束。
第三,在现实生活中,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不只是来自国家机关,经济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学校等社会组织,甚至某些个人,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事件也时有发生。社会组织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组织凭借其相对于公民个人的"实力地位",如经济组织对其所聘用人员,学校对其员工、学生,村民委员会对村民等,实施的侵权行为;另一类是在我国的具体情况下,社会组织还承担了一部分的社会管理职能,如选举的组织、离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发放、人事档案的管理等等,凭借其实施管理的权力,侵犯被管理对象的基本权利。
在大多数情况下社会组织和个人违反宪法、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主要是受普通法律的约束,承担民事的、行政的和刑事的法律责任,但这并不能排除必要时的宪法适用。在普通法律尚不完备、存在某种局限,或者通过民事、行政或刑事的诉讼不能有效地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情况下,完全有必要引入宪法,通过宪法诉讼使得公民被侵犯的权益得到恢复。
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完善民商立法,建立和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法律体系。但是民事活动也不能违反宪法、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学者认为,从长远目标看,应当是所有的宪法权利都具有直接效力,但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则主张采用"先公后私、先易后难、逐步扩展"的原则。笔者认为,在我国的宪法传统中并不存在基本权利只是针对国家权力的"防卫权"的观念,宪法关于基本权利的规定也不是约束国家机关的行为,在宪法诉讼制度的建立上应当不存在"先公后私、先难后易"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民事领域的宪法诉讼要"易"于公权力的领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
关于规范职工因工致残鉴定工伤范围的相关规定
77人看过
-
- 责任范围界定及相关法律规定
437人看过
-
确定医疗事故赔偿范围的相关规定
325人看过
-
国际收支申报的范围和相关规定
313人看过
-
限制减刑的相关规定及适用范围
467人看过
-
票据挂失止付的相关规定和范围
77人看过
宪法适用是指国家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对国家机关、公民和法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权利和义务,对一切法律、法规和行政行为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适用意味着所有的法律法规都必须符合宪法规定,否则将被视为非法。这种适用关系确保... 更多>
-
关于判刑后的罚金范围的相关规定湖南在线咨询 2023-10-01法律分析 一般判刑后的罚金是由犯罪人自己缴纳的,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
-
取保候审的范围以及相关规定福建在线咨询 2023-01-25取保候审的范围为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 相关规定为《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
遗嘱公证的财产范围以及相关法律规定江西在线咨询 2023-07-25遗嘱公证的财产范围以及相关法律规定 1、遗嘱人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遗嘱人在立遗嘱时必须精神正常,有正常的思维意识能力或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楚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2、遗嘱人的意思表示真实。遗嘱的内容必须是遗嘱人自己真实意愿的表达,不存在遗嘱人受胁迫、欺骗的情况,遗嘱人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没有法律效力。 3、遗嘱的内容和形式不得违反法律或社
-
工伤认定受理范围相关规定是怎样的青海在线咨询 2023-09-12工伤认定受理范围自己相关规定的具体情况; 1、为规范工伤认定工作程序,依法进行工伤认定,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工伤认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8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工作规程。 2、工伤认定应当客观公正、简捷方便,认定程序应当向社会公开。 3、工伤认定工作人员与工伤认定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4、工伤认定的管
-
关于大病医疗救助范围规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西藏在线咨询 2023-10-10大病救助范围如下: (一)农村五保户; (二)城镇三无人员(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收入来源、无法定赡(抚)扶养人); (三)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 (四)享受生活补助的60年代精减退职职工; (五)重点优抚对象; (六)总工会核定的特困职工; (七)低收入家庭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