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全事故发生后如何上报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安全事故后,要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采取抢救措施后,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二、发生安全事故后应该在多久内进行上报
一般安全事故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依据相关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法律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第十一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第十三条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三、发生安全事故上报的内容有什么
发生安全事故上报的内容有: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同时通知公安、劳动保障、工会、人民检察院等相关部门。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事故单位发生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行为,经查证属实的,应立即上报事故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修正):第五章 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第八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n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
发生安全事故负责人多久上报
186人看过
-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向谁报告处理
440人看过
-
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如何处理
208人看过
-
如何准确上报安全事故等级
236人看过
-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需要上报吗,如何上报建筑工程安全事故?
179人看过
-
碧桂园回应安全事故事件,发生安全事故如何处理?
344人看过
-
如何处罚安全生产事故的谎报安全事故罪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2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发生安全事故后的行政责任如何承担发生安全事故后的行政责任有哪些四川在线咨询 2022-05-05关于发生安全事故后的行政责任承担问题,国务院在2001年4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中规定,对市(地、州)、县(市、区)人民政府依照本规定应当履行职责而未履行,或者未按照规定的程序履行,本地区发生持大安全事故的,对政府主要领导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负责对安全生产有关事项行政审批的政府部门或者机构、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政府有关部门,未依照规定履行职责
-
安全生产事故由谁上报新疆在线咨询 2022-08-16由事故单位报告,建设单位协报。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 (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
-
安全事故发生后谎报或不报的处罚有什么浙江在线咨询 2023-10-16安全事故发生后谎报或不报情节严重的处罚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三十九条,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 (二)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 (三)阻碍、干涉事故调查工作的; (四)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