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罪追究刑事责任是合理的行为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4-01-06 23:42:53 487 人看过

一、诽谤罪追究刑事责任是合理的行为吗?

是合理的行为。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实施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从而构成的犯罪。侮辱罪、诽谤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

二、哪些行为属于常见的诽谤罪的情节?

1、在出版物中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2、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

3、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会秩序

4、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

5、以在信息网络上发布、删除等方式处理网络信息为由,威胁、要挟他人,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实施上述行为

6、违反国家规定,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删除信息服务,或者明知是虚假信息,通过信息网络有偿提供发布信息等服务,扰乱市场秩序

7、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为其提供资金、场所、技术支持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8、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犯罪

三、诽谤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是什么?

二者都是针对特定对象,采用捏造事实的手段实施的。不同之处在于:

(1)所捏造的事实内容不同。诬告陷害捏造的是犯罪的事实,诽谤罪捏造的是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事实。

(2)行为方式不同。诬告陷害是向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告发,诽谤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

(3)主观方面不同。诬告陷害的意图是使他人受刑事处分,诽谤则是意图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

(4)追究方式不同。诬告陷害罪是公诉案件,诽谤罪只有在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影响国家利益的情况下是公诉案件外,一般均为自诉案件。

如果犯罪嫌疑人出现了诽谤的行为并且最终被认定为是诽谤罪的,那么是会被依法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的。诽谤他人的这种行为将会对他人的合法权益以及人格造成非常负面的影响,我国的法律中对于这种违法犯罪的行为将会给予非常严厉的打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8日 16:4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员工因诽谤和寻衅滋事是否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员工诽谤公司寻衅滋事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式公开侮辱、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除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外,前罪只告知处理。规定的行为通过信息网络实施,受害人告诉人民法院,但提供证据确实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员工离职后还可以追究离职员工吗员工从单位辞职后,如果是在一年之内,用人单位是可以继续追究责任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在实际操作时一般离职后一年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
    2023-07-03
    330人看过
  • 构成诽谤罪既遂会如何追究责任
    构成诽谤罪既遂的,一般会追究犯罪分子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责任。本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5-05
    428人看过
  • 怎样追究诽谤罪
    法律综合知识
    在追求当事人对诽谤罪名的法律责任时,我们首要之务便是充分搜集相关证据,包括诽谤言论的具体内容及其散播范围,以及这一行为对于社会及国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等等。紧接着,我们可选择向当地公安部门进行报案,或是径直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程序。倘若选择以自诉方式进行诉讼,便需证实被告确实已经构成诽谤罪行,而且此行为乃蓄意为之,所散播的信息为虚构与不实。此外,诽谤行为务必是有意而为,且发布的信息须为无中生有,子虚乌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8-13
    442人看过
  • 刑事责任追究——暴力行为的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以及普通电动车及电动摩托车的定义,驾驶电动摩托车必须按照相关规定持有摩托车驾驶证(准驾代码为‘E’)。电动车包括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需要驾照电动自行车是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能实现人力骑行、电动活电助功能的特种自行车,最高车速应不大于20km/h,整车质量(重量)应不大于40kg。而电动摩托车是由电力驱动的,最高设计车速大于50km/h的两(三)轮摩托车。刑事责任追诉期是多长时间根据不同情况,追诉期各不同。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根据《刑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
    2023-07-03
    378人看过
  • 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要依据其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而定,构成了犯罪,就要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三条【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
    2023-06-17
    473人看过
  • 诽谤罪既遂可以追究什么法律责任
    律师解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等处罚。诽谤罪的惩罚我国刑法规定会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5-08
    262人看过
  • 强拆行政行为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吗
    如果用暴力阻碍等手段去强迫被拆迁人的情况下,是要追究实施强拆的主管人员的刑事责任的。1.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违法强拆追究的刑事责任包括房屋征收部门的工作人员、实施强拆的主管人员、暴力阻碍依法拆迁人员的刑事责任。2.《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及房屋征收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中不履行本条例规定的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本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
    2023-08-16
    171人看过
  • 探究诽谤罪的含义和行为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和散布虚构事实,足以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对诽谤罪的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式公开侮辱、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规定的行为通过信息网络实施,受害人告诉人民法院,但提供证据确实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怎么样的行为才算诽谤罪呢?属于诽谤罪的行为有: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
    2023-07-03
    244人看过
  • 朱婷因网络诽谤报警请求追究刑责,诽谤罪的后果是什么
    一、朱婷因网络诽谤报警请求追究刑责在中国女排成绩未如理想之际,网上流言四起,其中大部分内容涉及队长朱婷,包括了她在备战期间的训练态度以及代言商业广告的内幕。8月11日晚,朱婷在个人社交媒体贴出《上海市公安局案(事)件接报回执》及公证书首页,并配文已公证,固定证据。已报案,请求追究刑事责任。下一站,人民法院。该《回执》内文显示,朱婷当天已委托律师报案,内容是今年7月19日至8月2日期间,有网民在网上虚构中国女排队员朱婷的谣言,故意抹黑朱婷。从朱婷发布的内容可见,对于造谣者,她选择追究刑事责任。上海市公安局出具的报案回执显示:经核,该案为人民法院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本回执单仅证明本公安机关已经接到报警人所报告的情况,不做其他任何说明;公安机关对所接报的情况,将按照法定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审查后做出相应的处理。二、什么是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自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3-02-19
    463人看过
  • 网络诽谤犯罪主体刑事责任问题研究
    刑事法律对网络诽谤犯罪的界定需要兼顾到言论自由,否则就可能招致民众的反对,甚至引发言论恐慌。网络诽谤的犯罪主体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诽谤罪与非罪的区分,对其分类讨论和研究有助于完善本罪的刑法理论,也有实践参考价值随着当代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一些利用网络等媒介的新型犯罪行为也应运而生。近年来,网络秩序的问题日益突显,网络上的诽谤行为也屡见不鲜,甚至有不法分子将代替他人实施网络诽谤作为职业从而收取费用。而网络诽谤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成本低、危害难以消除以及仅靠被害人个人力量往往难以查明犯罪嫌疑人身份等特点。因而网络诽谤问题及其治理防范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刑事法律对网络诽谤犯罪的界定需要兼顾到言论自由,否则就可能招致民众的反对,甚至引发言论恐慌。网络诽谤的犯罪主体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诽谤罪与非罪的区分,对其分类讨论和研究有助于完善本罪的刑法理论,也有实践参考价值。本文将分别探讨
    2023-06-11
    433人看过
  • 诽谤算是刑事罪还是民事罪行为
    一、诽谤算是刑事罪还是民事罪行为诽谤是刑事。诽谤罪可以由当事人自己向法院进行起诉。由于诽谤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如果当事人不主动起诉,检察院公安机关不会主动处理。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二、如何面对他人的诽谤1.无端的诽谤必定有不可见人的企图,我们的愤怒、冲动反而落入他的陷阱。2.不必与他唇舌相讥,诽谤就如飘荡的乌云,毫无根基,风来则散。3.诽谤犹如水面上的蚊虫,跳过,却不留痕迹。无需让它停留在你的心田。4.人生的路上羁绊无数,流言蜚语只是其中小小的一个。抬起高傲的头颅,蔑视它。从不止步。5.你的成功是最有利的回击,你的微笑是它致命的伤害。任它蜚短流长,只顾追求你的梦想。6.诽谤,是一支带毒的箭。迎上去,身心俱焚。我们选择无视。诽谤亦是生活赠予你的一份厚礼,纳得之,前途辉煌。用你的
    2023-07-04
    115人看过
  • 诽谤罪追究时限是多久
    法律综合知识
    诽谤罪作为一种亲告罪行,其法定最高刑罚为三年有期徒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之明确规定,针对此类犯罪行为,自相关事实发生之日起,经过以下期限后便可停止司法追诉程序:若法定最高刑期低于或等于五年有期徒刑的,则需在该事件发生之后满五年;换言之,诽谤罪的追诉时效为五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2024-07-25
    380人看过
  • 网络上诽谤他人名誉如何追究刑事责任案件
    一、网络上诽谤他人名誉如何追究刑事责任案件网络上诽谤他人名誉追究刑事责任案件是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应当依法追就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本罪论处。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二、侮辱罪和诽谤罪的区别有哪些侮辱罪和诽谤罪的区别如下:1.诽谤罪的方法只能是口头或文字的,不可能是暴力的;侮辱罪的方法既可以是口头、文字的,也可以是暴力的。2.诽谤罪必须有捏造并散布有损于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的行为;侮辱罪既可以不用具体事实,也可以用真实事实损害他人名誉。诽谤罪与侮辱罪的相同点是侵犯的客体
    2023-11-04
    364人看过
  • 诽谤罪是否包括刑事犯罪的行为?
    单位是不能构成诽谤罪的。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单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诽谤罪的构成1.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2.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3.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单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4.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诽谤罪为: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023-07-02
    290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2022年诽谤罪刑事责任如何追究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26
      对构成诽谤罪的行为人,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 诽谤罪什么情况下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7-12
      诽谤罪会被追究的刑事责任为: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
    • 连云港诽谤罪如何才能追究刑事责任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8-01
      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3、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诽谤罪,被害人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诽谤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当地群众公愤的;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的,等等,如果受害人不告诉或不能告诉,人民检察院应提起公诉。
    • 16岁造谣诽谤追究责任吗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8-16
      16岁造谣诽谤为了保护受害者的利益,刑法规定侮辱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也就是说如果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去法院起诉的,当事人将不被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对于侮辱行为引起被害人精神失常甚至自杀身亡等后果,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检察机关一样可以自主介入调查,并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 构成诽谤罪会如何追究责任?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8-31
      法律规定,构成诽谤罪会被追究的责任有:行为人构成该罪既遂,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行为人通过网络实施该犯罪行为的,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