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茂名市茂南区再出新举措,率先在全省设立刑事案件被害人救助基金,力图解决受助困难群众面临的基本生产、生活、医疗等迫切性难题,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据了解,目前一次性救助金额一般在1万元以内,特殊情况可适当提高金额,但最高不超过2万元。
近年来,茂南法院实地深入调查发现,一些身体受到严重伤害或经济受到巨大损失的刑事被害人由于生活陷入困境却又无法通过司法程序得到赔偿而感到无助、愤怒,往往由此引发对社会和政府的不满,甚至导致对司法公信力的怀疑,严重影响法律的权威性。对此,茂名市茂南区专门设立刑事案件被害人司法救助基金,对遭受犯罪行为侵害无法及时获得有效赔偿的刑事被害人给予适当经济资助。
据了解,茂南刑事案件被害人救助基金的设立与管理坚持政法委牵头、法院主导和财政专管,构建多部门协作的司法救助联动机制。救助基金筹措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由财政拨款2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解决了刑事案件被害人救助制度中的资金瓶颈问题;二是通过宣传动员,广泛发动社会各界捐助,努力扩大基金规模。
根据《茂南区刑事案件被害人司法救助基金管理办法》规定,在被害人因遭受犯罪行为的侵害导致经济遭受巨大损失,生产、生活特别困难的;被害人因受害致伤、致残,需要花费巨额医疗费用,而本人又无力支付的;被害人遭受犯罪行为的侵害致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其他经济来源的;被害人因受害死亡的,依靠其赡养、抚养的近亲属,没有生活保障的4种情况下,且被告人无力赔偿的,刑事案件被害人可以申请救助。
管理办法同时也规定,存在刑事被害人对暴力犯罪行为的发生有重大过错,并已为生效判决所确定的;被告人及其他赔偿义务人愿意赔偿受害人损失,但刑事被害人予以拒绝的等情况不予救助。
-
最高法:刑事被害人可获国家救助
237人看过
-
刑案未成年被害人首获救助金
361人看过
-
海口医疗救助最高可达2万元
256人看过
-
交通事故无责可获救助10万元
437人看过
-
两高:个人删帖获利2万可获刑
346人看过
-
济宁:职工七类大病可获万元救助
132人看过
赔偿义务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权行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医疗损害中的赔偿义务人,是指在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中依法应承担赔偿责任者。在民事诉讼中,赔偿义务人一般称为被告。被告是与原告利益对立的另一... 更多>
-
刑事被害人救助法院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21被害人救助是指对受到犯罪侵害的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在未能获得犯罪分子的赔偿及其他方面的补偿时,由有关方面给予适当经济补助,帮助其解决暂时生活、医疗困难的一种措施。它是一种抚慰性、救济性的体现司法人文关怀的经济资助。
-
持刀抢劫二万三万元的刑事案件最高可判几年辽宁在线咨询 2023-07-24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持刀抢劫也是属于抢劫罪的一种,但是持刀抢劫的行为对他人的危险性更大,因此,判
-
刑事案件没有破案的受害人能申请救助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04刑事被害人救助是一种司法救助行为,对于没有破案的受害人如果需要救助的也是可以申请救助的。《XX市刑事被害人救助条例》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刑事被害人救助,是指因受犯罪行为侵害造成被害人严重伤残或者死亡,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无法及时获得赔偿,确有生活困难,给予的一次性经济救助。第八条刑事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申请救助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刑事案件属于本市管辖; (二)刑事被害人因犯罪行为侵害造成重伤害或者死亡
-
同伙涉案百万元获利两万元判刑标准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09同伙他人盗窃,涉案百万元获利两万元,属于犯罪数额特别巨大,如果是主犯应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1次会议、2013年3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1次会议通过)第一条: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
-
交通事故中受害人可以获得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和刑事救助相关条例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05现在有一种对因难家庭进行救助条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以下简称“救助基金”),是指依法筹集用于垫付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的社会专项基金。检查院是出于好心没有什么目地。不会影响对肇事者的刑事责任追究和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6次会议通过法释〔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