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5月28日
本案例是近二年来行政诉讼中比较典型和突出的行政争议纠纷案件,作为负有积极作为的法定职责和义务的行政机关来讲,懈怠、推卸、拒绝履行依法应尽的法定职责都将构成违法不作为,本案例对积极督促行政机关依法积极实施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行政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产生一定了积极的影响。
本律师作为本案的代理人承受住压力,据理力争最终使法院支持我方的诉请判决行政机关限期履行法定职责,有力维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郑某在2004年1月份被某物业管理公司聘用为保洁员,但未与郑某签订劳动合同,也未给其办理缴纳社会基本保险。在2004年3月物业公司在未做任何解释下通知郑某到另一某家政公司领取工资。同年6月物业公司安排郑某从事保洁工作中,由于物业公司未提供劳动防护工具,受该有毒有害清洗液的侵蚀出现了掉发、伤手等职业伤害症状,4月12日郑某向物业公司请假去诊治,遭到拒绝并被当场解雇。为此,郑某维护自身权益就物业公司未签劳动合同、职业伤害、养老等“三金”保险等九项问题三次投诉到某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市支队以“谁发工资,关系属谁”的借口未作受理,要求郑某向某家政公司所在的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处理,后经郑某投诉在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主持下由物业公司代表与郑某达成口头协议,当场补偿养老金及部分的工资。但在另“二金”和未补发加班工资等其他问题上未达成协议,因物业公司为市属单位,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无权作出处理,郑某只好再次投诉到市支队,市支队经调查最终以物业公司和家政公司都不承认其为公司员工,以所谓“存在劳动关系的争议,劳动关系的确认不属于其职责范畴拒绝履行劳动保障职责。郑某不服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申请行政复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作出维持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决定行政复议不予处理的决定。
郑某委托本律师以行政不作为的行政争议纠纷案由向某市某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纠正和查处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依法履行劳动监察保障职责。
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答辩理由(简要)
-
行政机关违法不作为行为的防范措施
180人看过
-
劳动保障违法行为有哪些,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会有哪些
115人看过
-
怎样规范行政机关行政不作为?
466人看过
-
法律责任: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的违规行为
344人看过
-
对劳动保障部门行政行为不服怎么办?
450人看过
-
行政不作为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吗
453人看过
-
政权机关不作为,违法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1-07-06违法,这种法定义务是法律上的行政作为义务,不是其他义务。行政作为的义务来源于法律的明确规定,根据中国的行政组织法,各行政机关都有法定职责,同时,也有要求行政机关的履行法定职责时遵守法定程序的义务。在实体上的行政义务,主要是要求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应尽到保护的职责;在程序上的义务,由于中国行政程序法典尚未出台,行政程序的法定义务主要散见于各单行法律、行政法规及行政规章中,如行政处罚法中规定的行政机关
-
劳动保障行政机关的补偿程序陕西在线咨询 2021-11-11(一)直接赔偿程序应严格按照受理→审理→提出审理意见→做出赔偿决定→送达赔偿决定并执行相应赔偿的案件五个步骤办理。(二)行政复议赔偿案件的程序按照行政复议程序办理。
-
劳动保障违法行为有哪些,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会有哪些海南在线咨询 2021-11-15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如下:1。克扣。无故拖欠劳动者劳动报酬,导致集体上访等群体性事件。极端事件;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2、未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或者缴纳社会保险费,造成严重后果的;3、非法使用或者介绍童工,造成童工伤残或者死亡等严重后果的;4、违反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严重损害劳动者健康或者导致劳动者死亡的;5、违反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造成严重身心损害等
-
行政机关行政不作为的司法解释香港在线咨询 2021-04-13首先,行政不作为违法必须以行政主体具有法定义务为前提。这种法定义务是法律上的行政作为义务,不是其他义务。行政作为的义务来源于法律的明确规定,根据中国的行政组织法,各行政机关都有法定职责,同时,也有要求行政机关在履行法定职责时遵守法定程序的义务。在实体上的行政义务,主要是要求行政机关对行政相对人应尽到保护的职责;在程序上的义务,由于中国行政程序法典尚未出台,行政程序的法定义务主要散见于各单行法律、行
-
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公布出台了哪些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将被公布陕西在线咨询 2022-02-08企业拖欠工资数额较大的将被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社会公布办法》自2017年1月1日起实施。七类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应当向社会公布。这七类违法行为包括:(一)克扣、无故拖欠劳动者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二)不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或者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情节严重的;(三)违反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情节严重的;(四)违反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