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税漏税的处罚对象对象是谁?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27 08:21:39 139 人看过

偷税漏税罪处理的对象是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

一、专项附加扣除每年都要申报吗

是,纳税人次年需要由扣缴义务人继续办理专项附加扣除的,应当于每年12月份对次年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内容进行确认,并报送至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未及时确认的,扣缴义务人于次年1月起暂停扣除,待纳税人确认后再行办理专项附加扣除。

扣缴义务人应当将纳税人报送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在次月办理扣缴申报时一并报送至主管税务机关。

二、如何查企业偷税漏税

税务局查企业偷税漏税的方式具体包括:1、消费者向当地税务机关举报;2、被稽查纳税人上下游的企业连带查出问题;3、系统比对,例如通过涉税指标分析等方法比对。企业存在异常指标值会被列入风险企业名单,长期零申报或企业所得税长期报亏损的企业是税务局重点检查对象。税务稽查指的是由税务稽查部门依法组织实施的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的情况进行全面地、综合检查的行为。税务稽查主要对象是对涉及偷、逃、抗、骗税的大案要案进行检查

三、逃税罪既遂的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逃税罪既遂量刑标准的规定: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逃税罪是指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1日 16:0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对个体户偷税漏税谁管?
    一、个体户偷税漏税谁管?偷税漏税是由税务部门进行教育责令修改并罚款。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偷税漏税刑事处罚标准是什么?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
    2023-05-02
    466人看过
  • 消费税应税对象
    一、消费税应税对象目前国内缴纳消费税的应税产品有14类,主要包括烟、酒及酒精、鞭炮和焰火、化妆品、化妆品、护肤护发品、汽油、柴油、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实木地板、木制一次性筷子,并将石脑油、溶剂油、航空煤油、润滑油、燃料油同汽油、柴油一起列入成品油二、消费税的征收范围有哪些只有特定的商品(14类)才征收消费税,具体包括:烟、酒及酒精、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成品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三、消费税的计算方法1、从价计税时消费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销售额×适用税率。2、从量计税时消费税的计算:应纳税额=应税消费品销售数量×适用税额标准。3、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消费税的计算:a、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不纳税;b、用于其他方面的:有同类消费品销售价格的,按
    2023-03-24
    171人看过
  • 税务部门对偷税漏税者的处罚措施
    一般是罚金、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或者缴纳税款后,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行为,以及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偷税漏税处罚标准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及第二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对逃税罪的处罚方式如下:1、对自然人犯罪的处罚: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
    2023-07-10
    344人看过
  • 税务局对偷税漏税的人处罚主要是什么?
    税务局对偷税漏税的人的处罚大多数都是要求空缺的部分补上,而且他们一般也不会移交司法机关的。如果移交司法机关基本就够得上判刑了。修改后的《刑法》第201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扩展资料:偷税漏税罪根据我国最新《刑法修正案(七)》已经没有“偷税罪”这条罪名了。第二百零一条为“逃
    2023-06-02
    261人看过
  • 企业漏税最终是对谁处罚
    一、企业漏税最终是对谁处罚法人代表、财务、公司主要负责人等。偷税漏税未达到犯罪的,行政处罚上只对单位进行所偷税款0.5-5倍罚款。如涉及犯罪,则会被叛坐牢和罚金。最主要的责任在法人,当然如果有证据证明财务也有故意偷税行为,也会追究责任。偷税的金额决定了是否入刑。二、偷税漏税会计会不会坐牢偷税漏税会计会坐牢,前提必须是他有参与的犯罪活动,也就是偷税漏税的这样一种行为,偷税漏税公司财务不构成犯罪的,公司承担行政处罚的责任;构成犯罪的,公司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财务人员不想用假发票而被老板胁迫的话,是胁从犯。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三、偷税漏税怎么举报1、应当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的举报中心举报。由于国税地税管辖范围不一致,您要注意弄清楚举报内容涉及的税款属于哪个税务机关管辖。举报中心举报的范围是: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和虚开
    2023-06-15
    393人看过
  • 税收强制措施的适用对象是谁?
    与税收保全措施只适用于纳税人不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对象既包括纳税人,又包括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及其他当事人。(一)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未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二是在税务机关依法进行检查时,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并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收入的迹象的。2、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扣缴义务人。(二)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所担保税款的纳税担保人。(三)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的当事人。《税收征管法》既有针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处罚款,也有对其他单位和个人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处罚规定。因此,上述当事人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而不仅限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税收保全可以申请行政诉讼。税收强制措施适用的对象包括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及其他当
    2023-04-10
    130人看过
  • 什么是偷税漏税,偷税漏税如何处罚
    一、概念及其构成偷税罪,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缴纳税款,情节严重的行为。(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废,税收管理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和税款征收办法的总称,包括征收对象、税率、纳税期限、征收管理体制等内容,任何应税产品不纳税,不按规定的税率、纳税期限纳税以及违反税收管理体制等行为,都是对我国税收管理制度的侵犯。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并没有侵犯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而是侵犯了诸如国家外贸管理制度或者金融、外汇管理制度,则不构成本罪。例如,走私活动的犯罪行为,必然具有偷逃国家关税的性质,但是国家的进出口关税是由海关监管、征收的,因而它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的对外贸易管理制度,而不是国家的税收管理制度,所以只能定为走私罪而
    2022-11-23
    77人看过
  • 农业行政征收税款的对象是谁?
    一、农业行政征收税款的对象是谁?农业税的课税对象是农业收入。即对下列农业收入征收农业税:(1)粮食作物和薯类作物的收入;(2)经济作物的收入,包括棉花、麻类、烟叶、油料、糖料和其他经济作物的收入;(3)农业特产品收入,包括园艺作物收入、水产品收入、林木产品收入、牲畜产品收入、食用菌收入等;(4)经国家规定或者批准征收农业税的其他收入。二、农业行政处罚程序是怎样的?1、农业行政处罚程序步骤亮证→现场检查→认定违法事实并收集必要证据→告知处罚理由和依据→听取陈述申辩→当场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告知复议权和诉权→当场交付当事人→或收缴罚款(开据)→2日内交回执法机构备案。2、农业行政处罚程序条件把握(1)事实清楚、证据确凿。(2)处罚种类只有警告、罚款。对公民处罚是50元以下,法人或其他组织则为1000元以下。(3)执法人员人数,1人即可。二、行政处罚的对象如何确定?1、公民
    2024-01-25
    402人看过
  • 消费税的征税对象范围?
    1、目前国内缴纳消费税的应税产品有14类,主要包括烟、酒及酒精、鞭炮和焰火、化妆品、化妆品、护肤护发品、汽油、柴油、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实木地板、木制一次性筷子,并将石脑油、溶剂油、航空煤油、润滑油、燃料油同汽油、柴油一起列入成品油。2、只有特定的商品(14类)才征收消费税,具体包括:烟、酒及酒精、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成品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一、化妆品消费税怎么计算化妆品消费税的税率为30%。计算如下:销售额为纳税人销售应税消费品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不包括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款。价外费用是指价外收取的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补贴、违约费、手续费、包装费、储备费、优质费、运输装卸费、代收款项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费用。1、纳税人自产自用应
    2023-06-26
    248人看过
  • 单位犯逃税罪追责对象是谁?
    追责对象是用人单位和主要领导。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方面,单位在犯逃税罪之后要依据相关规定,处以罚金。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的直接责任人,处以责任人除罚金之外的处罚可能,即三至七年的有期徒刑。当然,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的相关规定,如果,纳税人补缴适当,会被免于刑事处罚,则只需要补缴税款,以及缴纳相应的滞纳金就行了。一、逃税多少构成犯罪?一般情况下,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公安机构应该立案追诉:1、通过欺骗、隐瞒手段虚报或不报,逃避缴税,五万以上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百分之十以上,经税务机构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滞纳金或不接受行政处罚;2、五年内因逃税受过刑事处罚或被行政处罚两次以上,又逃税,五万以上
    2023-06-21
    441人看过
  • 罚金反给的对象是谁
    1、罚金是一种财产罚,是一种惩罚措施。所以是上缴国库,归国家所有的。2、受害人的损失是要盗窃者赔偿的,和罚金或没收的财产是相互独立的。3、公安机关追回的赃物应当返还受害人,因为这本来就是受害人的财产。相关法律知识《刑法》第五十二条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第五十三条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如果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缴纳确实有困难的,可以酌情减少或者免除。
    2023-06-14
    82人看过
  • 税务行政处罚对象包括哪些?
    一、税务行政处罚对象包括哪些?税务行政处罚的对象包括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的开户银行和税务代理人。税务行政处罚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违反税收征收管理秩序的违法行为,尚未构成犯罪,依法应当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由税务机关依法对其实施一定的制裁措施。税务行政处罚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和《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实施办法(试行)》、《税务案件调查取证与处罚决定分开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税务行政处罚的主体与管辖(1)主体。税务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主要是县以上的税务机关。各级税务机关的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不具处罚主体资格,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税务行政处罚。但是税务所可以实施罚款额在2000元以下的罚款。(2)管辖。税务行政处罚由当事人税收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市、旗)以上税务机关管辖。具体含义如下:①从地域管辖来看,税务行政处罚实行行为发生地原则。
    2024-01-21
    400人看过
  • 对偷税漏税处分依据是什么
    一、对偷税漏税处分依据是什么?1、对自然人犯罪的处罚: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2、对单位犯罪的处罚: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单位犯本节第二百零一条、第二百零三条、第二百零四条、第二百零七条、第二百零八条、第二百零九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
    2023-06-02
    81人看过
  • 税收要素及征税对象
    税源税收收入的源泉。通常有两种用法。一是税务工作者用语,如经济税源调查中的税源,指某种税的征税对象总量及其分布状况,与征税对象是同一客体。二是理论分析用语,指税收收入的经济内容。商品经济条件下,税收收入总是当年新创造的国民收入的构成部分。各种税收不论课税对象是什么,从税收收入来源看,总是国民收入分配过程中形成的纳税人的各种收入。因此,在这里税源和征税对象是有明显区别的。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而税源则是指税收的价值源泉。税源和征税对象有的可以重叠一致,有的则不重叠一致。如财产课税,课税对象特定的财产,税源则是纳税人的收入,两者是不一致的。税收要素构成税收范畴的基本因素。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对什么征税,征多少及由谁负担和缴纳。因此,征税对象、税率和纳税人就构成税收范畴的基本要素。这是税收三要素说。也有人主张政府作为征税人也是税收要素之一。这是税收四要素说。税收要素是税收内容的具体表现,离开税收
    2023-06-07
    313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个人所得税纳税对象偷税漏税受到哪些处罚?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9-04
      个人所得税属偷税漏税,会受到以下惩处: 1、如果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如果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则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第 一、 二、三款的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
    • 偷税漏税的处罚对象是什么最新的规定是什么
      山东在线咨询 2023-11-08
      偷税漏税处罚对象应当是公司企业的法人或者个体商户的个人。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 关于偷税漏税现象的处罚标准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12
      1、对自然人犯罪的处罚: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
    • 中国偷税漏税现象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5-18
      在我国偷税漏税是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
    • 偷税漏税的现象严重吗
      山西在线咨询 2023-10-29
      1、偷税漏税是严重的。 2、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1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或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2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30%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10万元以上,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3、法律依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