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生育保险的待遇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29 20:52:08 324 人看过

参加生育保险可以享受哪些待遇

(1)女职工: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规定,①分娩的(含妊娠28周及以上引产,下同),可享受生育住院医疗费补贴和产前检查补贴待遇;②流产、引产、计划生育手术的,可享受生育医疗费补贴待遇;③连续缴费满10个月(补缴时间不计算)后分娩、流产、引产的,还可享受生育津贴待遇。

(2)男职工:①其未就业且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配偶,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分娩的,可享受男职工未就业配偶生育医疗费补贴和产前检查补贴待遇;②连续缴费满10个月(补缴时间不计算)后符合计划生育晚育政策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可享受男职工护理假工资待遇。

(3)外国籍职工:可享受生育住院医疗费补贴、产前检查补贴及生育津贴待遇(不包括晚育奖励津贴及计划生育相关待遇),最多享受2次。

(4)参加灵活就业医疗保险的人员: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规定,①分娩的,可享受生育住院医疗费补贴和产前检查补贴待遇;②流产、引产、计划生育手术的,可享受生育医疗费补贴待遇。

(5)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人员: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分娩的,可享受生育住院医疗费补贴和产前检查补贴待遇。

(6)参保人员生育保险就医发生的门诊和住院医疗费中需个人负担的费用,可使用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支付。

(7)参保人员在国外、港澳台发生的医疗费,生育保险基金不予支付。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20日 10:5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生育保险相关文章
  • 广州生育保险的待遇
    广州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目前广州市生育保险待遇主要包括:生育津贴(又称:产假工资)、生育医疗费、一次性分娩营养补助费、男配偶看护假期工资、选择到一、二级医院分娩的一次性补贴、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一)生育津贴。女职工产假期间享受生育津贴。生育津贴以所属统筹地区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规定的产假期计发。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二)生育医疗费。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内,因为妊娠、生育或者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三)一次性分娩营养补助费。按所属统筹地区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具体比例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确定。(四)计划生育手术费用。包括职工因为计划生育实施放置或者取出宫内节育器、流产术、引产术、绝育及复通手术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五)男职工假期津贴。已参保的男职工按规定享受的看护假假期津贴,以所属统筹地区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规定的假期时间计
    2023-05-01
    489人看过
  • 武汉生育保险的待遇
    武汉市生育保险有哪些报销范围,大概能报多少啊?答:一、生育保险可以享受的待遇主要有:(1)生育津贴(产假期间的工资,产前一个月的缴费基数÷30×产假天数);(2)生育医疗费用,这是定额支付的,标准按当地规定。武汉市职工生育保险办法何时开始实施?答:《武汉市职工生育保险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2006年12月10日起正式实施。凡按规定参加生育保险并连续缴费满6个月以上的单位,其职工生育或实施计划生育手术符合计划生育规定的,都可按《办法》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生育保险待遇主要有哪些?答:(一)产假,即国家、省、市法律、法规所规定给予职工在生育过程中的休息期限;(二)生育津贴,即国家、省、市法律、法规规定对女职工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所给予的生活费用。职工未参加生育保险时即为产假工资,由用人单位支付;参加生育保险后即为生育津贴,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两者不重复享受。(三)医疗服务,即职工生育或实
    2023-05-29
    422人看过
  • 沈阳停止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停止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享受或停止享受失业保险待遇:1、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2、用人单位、个人不按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或累计缴费时间不满一年的;3、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的;4、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升学、参军、死亡、出境定居的;5、重新就业的;6、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被劳动教养或判刑的;7、无正当理由,两次不接受劳动就业服务机构介绍就业的;8、已办理退休手续的。
    2023-05-29
    194人看过
  • 沈阳工伤保险因工致残待遇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2023-05-29
    191人看过
  • 南阳生育保险产假待遇和生育津贴标准
    南阳生育保险产假待遇:1、女职工生育产假为90天;实行晚育的(晚婚生育或者女方24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另增产假90天;2、难产、剖腹产的,增加产假15天;3、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4、不满4个月流产的,给予15—30天的产假;满4个月流产的,给予42天产假。南阳生育保险生育津贴标准:生育津贴按日计发,日标准按照女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月平均缴费工资除以30计算,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生育津贴低于女职工生育或者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前工资水平的,差额部分由用人单位补足。
    2023-05-10
    480人看过
  • 浏阳不能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情形
    1.计划外分娩或非婚生育的费用;2.一个结算年度内第二次及以上终止妊娠的费用;3.因自杀、自残、斗殴、酗酒、吸毒、他伤、其他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医疗事故造成妊娠终止的费用;4.在生育、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皮下埋植术、绝育术、输精(卵)管复通术中因医疗事故发生的费用;5.在零售药店购买避孕药、避孕工具等费用;6.使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手段发生的除分娩医疗费用及生育津贴外的费用;7.涉及婴儿的医疗、护理、保健等费用;8.超出生育保险规定范围和标准的其他费用。
    2023-05-10
    152人看过
换一批
#保险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生育保险是劳动者因生育子女导致劳动力中断,由此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制度,其作用是在职工妊娠、分娩和机体恢复整个过程中提供身体保健、医疗服务及有薪假期,从而体现国家和社会对妇女在这一特殊时期给予的保障。 ... 更多>

    #生育保险
    相关咨询
    • 沈阳女职工生育期有哪些社会保险待遇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4-28
      社会保险在生育期间的作用:关于产假期间的工资待遇方面,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应该由企业支付。根据相关规定,企业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另一种是实行了生育保险统筹,企业参加了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建立的生育保险,并且按时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在女职工产假期间,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给生育津贴。根据《沈阳市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办法实施细则》,
    • 生育保险的待遇
      甘肃在线咨询 2023-02-13
      1、首先,产假期间公司发放的工资和社保局发放的生育津贴不能同时享受; 2、如果单位有交社保,产假期间企业无需向职工支付工资,而是由公司凭女职工的生育凭证,到生育保险基金处为其申请生育津贴,以生育津贴作为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但是,若企业为职工缴纳的生育保险费基数低于女职工上年度平均工资收入,那么将导致女职工领取的生育津贴低于其正常出勤期间的工资,企业需要予以差额补足; 3、如果单位没有交社保,产假
    • 生育保险待遇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5-29
      我国生育保险待遇主要包括两项。一是生育津贴,二是生育医疗待遇。生育保险(c)是国家通过立法,在怀孕和分娩的妇女劳动者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生育津贴和产假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国家或社会对生育的职工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健的社会保险制度。
    • 生育保险社保的待遇
      青海在线咨询 2021-10-19
      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女职工生育或流产的医疗费用,根据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使用者支付。
    • 附生育保险待遇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4-03
      根据国家法律相关规定:“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具体可向社保中心或用人单位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