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谁有权在破产清算中优先获得偿还
企业破产清算时,债权人拥有优先清偿权,而投资者只能享有清偿所有负债后的剩余财产。如果企业发生清算时,首先支付工资及税款、然后是其他负债。如果还有剩余,才由企业所有者分配。也就是说,作为企业的投资人,以其投资为限对债权人偿还债务,当资不低债时,则进入破产程序,申请破产保护。
二、公司破产清算的条件
1.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2.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
3.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
有以上情形,债务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申请。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企业法人有前款规定情形,或者有明显丧失清偿能力可能的,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进行重整。
三、破产清算补偿工资如何计算方法
破产清算补偿工资的计算方式如下:
1.员工在公司工作每满一年的,补偿一个月的工资;
2.工作半年以上不到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3.工作不到半年的,向员工补偿半个月的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n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n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破产清算顺序优先股如何获得清偿
275人看过
-
谁在企业破产清算中拥有优先索赔权
426人看过
-
优先权在公司破产清算中的价值
228人看过
-
破产清算哪些有优先受偿权
328人看过
-
破产顺序优先股获得的清偿余额都怎样算
286人看过
-
抵押物在破产清算过程中是否优先清偿
152人看过
-
破产清算顺序优先股如何获得安徽在线咨询 2023-05-09破产清算顺序: (1)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 (2)破产企业所欠税款; (3)破产债权。 优先股获得清偿的方式:优先股股东可先于普通股股东分取公司的剩余资产。
-
企业破产清算谁具有优先求偿权重庆在线咨询 2022-06-30优先权的顺位,是指破产人或债务人依法向众多情况的债权人清偿债务的先后顺序,而且,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前一顺位对特定财产实施分配后还有剩余财产时,后一顺位的债务才可能得到清偿或部分清偿。比如《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破产法》)规定: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的,先行清偿破产费用。按《破产法》的相关规定排列,破产时应清偿的债务一共分八个顺位,而前一个顺位相对于后一个顺位而言,就具有
-
严重破产优先股如何获得清偿四川在线咨询 2023-05-30破产清算顺序: (1)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 (2)破产企业所欠税款; (3)破产债权。 优先股获得清偿的方式:优先股股东可先于普通股股东分取公司的剩余资产。
-
破产清算优先受偿吗,破产清算程序中优先受偿的条件是什么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22破产清算优先受偿,根据以下法律来规定受偿。,部分表决组未通过重整计划草案的,债务人或者管理人可以同未通过重整计划草案的表决组协商。该表决组可以在协商后再表决一次。双方协商的结果不得损害其他表决组的利益。未通过重整计划草案的表决组拒绝再次表决或者再次表决仍未通过重整计划草案,但重整计划草案符合下列条件的,债务人或者管理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批准重整计划草案:(一)按照重整计划草案,本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第
-
土地出让金在破产清算中是否具有优先受偿权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06根据我国涉及企业破产的法律法规规定,破产清算程序中对破产人的特定财产享有担保权的权利人,对该特定财产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同时破产清算中所产生的破产费用及共益债务可由债务人的财产随时清偿,破产费用及共益债务包括破产案件的诉讼费用、管理人执行职务的费用、因债务人不当得利所产生的债务及债务人财产受无因管理所产生的债务等。以前述规定之文义解释,破产清算程序中,权利人或债权人之权利优先与否应当有明确的法律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