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信打的借条受法律保护吗?
1、微信打的借条不一定受法律保护,如果存在以下情形,借条就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
《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
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借条写的债务人和签名被涂改借条可能还有效、也可能无效。
被涂改过被借款人姓名的借条,是有瑕疵的借款证据。能否认定借款事实,人民法院还要结合其他证据才能认定。因此,不能简单地说被涂改过被借款人姓名的借条有效还是无效。
二、借条无效有什么后果?
根据民间借贷合同的特点,借贷合同无效后,一般要承担如下后果:
1、借款人返还借款
合同无效后,当事人依据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对方。返还财产并不是违反民事义务所直接产生的法律后果,它的存在也不是法律对当事人主观状态予以否定性评价的表现。因此,返还财产不适用无过错原则,即无论当事人对缔结合同是否有过错,依据无效合同取得、占有的财产因无合法根据,都应当返还对方。
换言之,即使是无过错一方占有了对方财产,也应当返还给对方。所有物的返还,是以物在法律上和事实上能够返还为条件。因为民间借贷合同主要以金钱为标的,故返还借款并不存在法律上的不能返还和事实上的不能返还之情形。因此,针对无效借贷合同而言,如果无效借贷合同尚未履行,则不得履行。如果无效借贷合同已经履行,取得借款的借款人应当向贷款人返还借款。
2、赔偿损失
赔偿损失是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的方式。过错可以是过失,也可以是故意。过错,有单方过错和双方过错,无效借款合同的损害赔偿,也适用过错相抵原则。无效民间借贷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将给当事人带来损失,这里的损失,一般指贷款人受法律保护的合法利息损失,如果有其他损失,还应当承担赔偿其他损失的责任。
如果贷款人已经提供借款,返还借款不足以弥补损失时,借款人应当赔偿损失;如果贷款人实际未提供借款,但合同无效是借款人过错造成的,则由借款人向贷款人承担赔偿损失责任;如果合同是双方过错造成的,则由双方按各自的过错承担责任。
3、追缴财产
双方恶意串通,实施民事行为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应当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者返还第三人。
三、借钱不还怎么收集证据?
1、其他的单位、或者是个人借款不还,可以采取录音、录像等方式收集证据。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收集证据:
(1)出具借条、欠条等借款凭证,证明存在借款事实,且已经到了约定的还款期限,但债务人并为还款。
(2)向债务人讨债时进行录音或者录像,这样债务人拒绝还款的意思表示就会被记录下来。
(3)收集对方的财产信息,避免对方恶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主要调查对方的账户、房子、车、公司股权等情况。
2、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条法人之间、非法人组织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为生产、经营需要订立的民间借贷合同,除存在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百五十四条以及本规定第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
哪些借条不受法律保护,怎么写借条才受法律保护
447人看过
-
借条在微信上打有法律意义吗
122人看过
-
空借条的签署法律上受保护吗?
295人看过
-
没有借条借钱不还受法律保护吗
442人看过
-
借钱给别人有借条在法律受保护的吗
487人看过
-
夫妻间是不是打借条比较受法律保护
271人看过
-
微信借钱微信好友借钱受到法律保护吗云南在线咨询 2023-06-18合法的借贷,受法律保护,微信借款属于电子证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
-
借钱打欠条会受法律的保护吗,法律怎么规定的香港在线咨询 2023-08-29借钱打欠条受法律保护,但是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债权债务关系的主体应当明确表达,即谁是债权人,谁是债务人。金额单位应明确,金额应以繁体字书写,并注明百分比、千分比和万分比。
-
-
微信合同有法律保护吗微信合同有法律保护吗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29微信上订立的合同,如果得到双方当事人确认,只要是合法并出于真实意思表示,该合同是有效的,受法律保护。依照我国法律规定,采用电子数据交换形式签订的合同是书面合同的一种,合同的签订只要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受到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