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上半年青岛市十六家商业银行共办理国际业务230亿美元,其中信用证进口开证37亿美元、出口议付24亿美元,约占全部国际结算业务的26%。信托收据贷款业务是银行信用证业务的衍生品种,信托收据贷款业务也逐渐的被广泛应用,但在实践中一旦发生纠纷,诉讼至法院,很多情况下依信托收据所建立起来的权利义务关系不被法院所采纳,导致银行的利益受到损害。本文结合笔者经办的一起案件,站在银行的角度试分析一下信托收据贷款业务的法律风险及应对措施。
一、案情简介:
A国际贸易公司因业务欠B国际贸易公司1800万元人民币,B国际贸易公司起诉A国际贸易公司至法院,同时申请法院查封A国际贸易公司存放在某港口进口钢材一批,查封时该批钢材未通关,处于海关监管期间。
C银行在得知此事后,向法院提出查封异议,主要依据为A国际贸易公司在进口该批钢材时向C银行申请开立信用证,在信用证到期后,C银行对外垫付了信用证项下的款项,同时A国际贸易公司又申请C银行做了信托收据贷款,签订了信托收据,在此情况下,C银行认为该批钢材的所有权人为C银行,法院查封错误,依法应解除对案外人C银行财产的查封。
二、本案信托收据贷款中的风险及应对:
上述案例中,B国际贸易公司针对C银行提出的查封异议提出以下抗辩,即信托收据贷款业务中的法律风险,及C银行的应对:
1、根据UCP500号《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四条的规定,“在信用证业务中,各有关当事人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单据所涉及的货物、服务或其它行为。”所以,C银行不能取得货物的所有权。
C银行的应对:信用证与信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法律概念。信用证是开证行应进口方的请求向出口方开立的在一定条件下书面付款承诺。
在本案中,信用证关系已经结束,因为C银行已对外付款,即取得了信用证项下全套单据,也就取得了单据项下货物的所有权,C银行以信托的方式将货物的权利凭证交予A国际贸易公司,这是属于信托法律关系的范畴,不再受UCP500号《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调整,在信托法律关系中,信托收据正是以C银行对进口货物拥有合法财产权利为前提。
2、该批货物所有的进出口手续及存储均为A国际贸易公司名义,未体现出所有权发生过转移。
C银行的应对:信托收据是一种信托合同,它所建立的法律关系是有关信托财产处分的信托法律关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第二条及信托的法律特征,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行事。结合C银行与A国际贸易公司的具体业务流程是:C银行在对外付款后取得货物的所有权,然后C银行将该批货物信托给A国际贸易公司管理,A国际贸易公司以自己的名义办理进口、仓储、销售工作,该批货物的销售回款必须优先偿还C银行的垫款。故基于信托收据,货权虽已发生转移,但进口、仓储手续还是以A国际贸易公司名义,这符合法律规定和行业惯例。
-
政信合作信托业务中的法律风险
472人看过
-
微信欠条的法律风险及应对策略
446人看过
-
银行信贷业务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有哪些
236人看过
-
如何应对二手房贷款业务的风险点
325人看过
-
一房二卖的法律风险及应对
254人看过
-
企业签订劳务合同的风险及应对方法
475人看过
-
收紧信贷后更要防范信托贷款风险湖北在线咨询 2023-11-05信托贷款不同于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的资金全部来源于资金信托,直接来源于投资者;而银行信贷资金来源于各种负债和自有资金,通过银行贷款间接融资于企业。所以,信托贷款属于直接融资范畴,信托贷款受益须按事先约定收益的由各方分享,其中受托人收益才是信托公司该笔业务的手续费收入,再经过一系列的扣除后的最终余额,才构成信托公司的业务利润;而银行信贷收入完全归放款银行作为业务收入,继而转化为利润,构成银行收入的主体
-
中资并购海外企业的风险及其应对方法香港在线咨询 2023-02-24中资并购海外企业的风险有: 1.文化整合风险; 2.品牌整合风险; 3.管理能力风险; 4.整合成本风险; 5.人力整合风险。 中资并购海外企业的应对方法有: 1.建立完善体系,全面评估风险; 2.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 3.妥善整合资源,重视文化融合。
-
委托贷款存在什么法律风险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121、委托贷款中委托人存在的法律风险: ( 1)借贷人的信用风险。如果借款是信用借款,那么事先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就显得十分重要; ( 2)没有担保的风险。为降低风险,委托人最好发放信用贷款,而应采取一定的担保措施。没有担保的债务人出现资不抵债时债权将面临无法清偿的风险。 ( 3)委托指示不清的风险。委托人在委托受托人时务必将委托的事项进行周全和具体的约定,避免贷款无人管理的情况; ( 4)利益冲突
-
-
公司怎样应对拖欠货款的法律风险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17发生合同纠纷的,当事人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保护自己的权利。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