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中止的刑罚是如何执行的?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9-10 11:20:20 217 人看过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在犯罪过程中,如果一个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那么他/她所犯的罪就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 罪 中 止 的 免 除 与 减 轻 处 罚 规 定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形态。犯罪中止的免除和减轻处罚规定在《刑法》第24条中规定,对于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的免除处罚规定,体现了国家对于犯罪中止者的宽容和肯定,体现了刑罚的谦抑性。犯罪中止者,已经克服了犯罪分子可能具有的恶性心理,具有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是值得鼓励的。另外,犯罪中止者,没有造成损害,也没有危害社会,对于这种中止犯,国家当然不能刑罚加严。

犯罪中止的减轻处罚规定,体现了国家对于犯罪中止者的关爱和照顾,体现了刑罚的平衡性。犯罪中止者,中止了犯罪行为,没有继续犯罪,给受害者带来了伤害,但中止行为本身,并不具有犯罪故意,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犯罪中止的免除和减轻处罚规定,体现了国家对于犯罪分子的教育和社会化,体现了刑罚的改造和教育功能。犯罪中止者,本身具有可塑性,在刑罚的改造和教育下,完全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犯罪中止是一种重要的犯罪形态,对于犯罪分子来说,中止犯罪行为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同时也可以体现其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而对于国家来说,犯罪中止者可以避免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体现了刑罚的谦抑性和平衡性。通过犯罪中止者的自我约束和社会化,可以促进犯罪分子的改造和教育,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因此,犯罪中止的免除和减轻处罚规定体现了国家对于犯罪分子的宽容和关爱,同时也是刑罚的改造和教育功能的重要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22日 17:0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犯罪中止相关文章
  • 刑法中的犯罪中止是如何定义?
    .一、刑法中的犯罪中止是如何定义?我国现行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这是一条精练概括性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犯罪中止往往和犯罪既遂、未遂等停止形态有复合之处,单根据法条的规定是难以准确认定的,需要对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有一个清楚的把握。检察机关在提起公诉时对这一个犯罪情节也应该有清楚的认识。随着世界范围内刑法理论的客观主义向主观主义的演变,刑法学家们的视角从以犯罪行为为中心向以犯罪行为人为中心转变,因此,犯罪中止成为顺应这一潮流而在刑事立法中普遍设立的一项制度。我国刑法将故意犯罪停止形态分为犯罪既遂、犯罪未遂、犯罪预备、犯罪中止四种具体形态,各种形态之间界限分明。在大陆法系国家立法中,大多数国家的犯罪中止属于犯罪未遂的一种特别情形,犯罪未遂包括障碍未遂和中止未遂两种,但在处罚时对中止有特别规定,
    2023-04-28
    414人看过
  • 刑法中的犯罪中止是如何定义?
    .一、刑法中的犯罪中止是如何定义?我国现行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这是一条精练概括性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犯罪中止往往和犯罪既遂、未遂等停止形态有复合之处,单根据法条的规定是难以准确认定的,需要对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有一个清楚的把握。检察机关在提起公诉时对这一个犯罪情节也应该有清楚的认识。随着世界范围内刑法理论的客观主义向主观主义的演变,刑法学家们的视角从以犯罪行为为中心向以犯罪行为人为中心转变,因此,犯罪中止成为顺应这一潮流而在刑事立法中普遍设立的一项制度。我国刑法将故意犯罪停止形态分为犯罪既遂、犯罪未遂、犯罪预备、犯罪中止四种具体形态,各种形态之间界限分明。在大陆法系国家立法中,大多数国家的犯罪中止属于犯罪未遂的一种特别情形,犯罪未遂包括障碍未遂和中止未遂两种,但在处罚时对中止有特别规定,
    2023-06-17
    423人看过
  • 预备犯罪的中止犯如何处罚?
    一、预备犯罪的中止犯如何处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态。犯罪中止形态与犯罪中止行为本身具有密切关系:没有中止行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的形态,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犯罪中止形态与中止行为本身又具有区别: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换言之,中止行为之前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是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中止行为本身属于刑法所鼓励的行为,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根据。二、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的认定是怎样的?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1、犯罪预备的中止即停止预备犯罪,犯罪人不再继续为实行犯罪做准备。2、犯罪预备阶段进行到犯罪实行阶段的中
    2023-04-28
    366人看过
  • 预备犯罪的中止犯如何处罚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态。犯罪中止形态与犯罪中止行为本身具有密切关系:没有中止行为就不可能有犯罪中止的形态,中止行为是犯罪中止形态的决定性原因。犯罪中止形态与中止行为本身又具有区别:中止行为本身不是犯罪,而是刑法所鼓励的行为;犯罪中止形态则是犯罪的状态,应当负刑事责任。换言之,中止行为之前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是行为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中止行为本身属于刑法所鼓励的行为,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的根据。一、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的认定是怎样的?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1、犯罪预备的中止即停止预备犯罪,犯罪人不再继续为实行犯罪做准备。2、犯罪预备阶段进行到犯罪实行阶段的中止,即没有按照预备的犯罪形式继
    2023-02-18
    138人看过
  • 刑法犯罪中止会如何处罚?
    我国《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由此看出,我国采取了必免减制。所以,是否造成损害是对中止犯予以免除处罚和减轻处罚的依据。(1)我国刑法对中止犯的处罚原则是“应当“即必须免除或者减轻处罚,而且对于中止犯处理时要先考虑损害结果。既不能与既遂犯同样处理,也不能比照既逐犯从轻处理。(2)对于中止犯的处罚,应同时引用刑法总则第24条和刑法分则有关具体的条文,在罪名上应对中止形态有所体现。(3)对中止犯的从宽处罚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掌握。(4)中止者所欲实施或刚着手实施的犯罪危害较轻,符合《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的,应依法不认为是犯罪。一、犯罪中止必须符合以下特征:1.必须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即在犯罪预备或者着手实行犯罪过程中,也就是在犯罪未完成之前停止犯罪。如果犯罪已经得逞,则不存在犯罪中止的问题。2.必须是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
    2023-04-04
    69人看过
  • 刑法犯罪中止如何处罚呢
    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因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犯罪中止包括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两种。非法出版物刑法如何处罚非法出版物的刑法处罚是:非法出版,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023-07-27
    161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中止构成犯罪,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更多>

    #犯罪中止
    相关咨询
    • 犯罪中止的判刑执行
      西藏在线咨询 2023-05-28
      刑法第24条第一款[2]规定犯罪中止的概念是:“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犯罪预备阶段或者在实行行为还没有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二是在实行行为实行终了的情况下,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作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又中止了犯罪的形态。犯罪中止形态与犯罪中止行为本身具有密切关
    • 犯罪中止的如何处罚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08
      对于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认定: 1、必须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即在犯罪预备或者着手实行犯罪过程中,也就是在犯罪未完成之前停止犯罪。如果犯罪已经得逞,则不存在犯罪中止的问题。 2、必须是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
    • 刑事处罚表中如何进行犯罪中止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7-09
      根据规定,对于犯罪中止的情况,只要其犯罪行为没有真正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应当对其的处罚消除掉。如果其犯罪行为造成了一定损害结果的,则应该对其处罚进行减轻。
    • 犯罪中止的累犯如何判罚
      新疆在线咨询 2022-12-06
      1、在所犯罪行法定刑的基础上,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综合评价。 2、《刑法》 第六十五条【一般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 犯罪中止如何进行处罚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1-26
      根据规定,对于犯罪中止的情况,只要其犯罪行为没有真正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应当对其的处罚消除掉。如果其犯罪行为造成了一定损害结果的,则应该对其处罚进行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