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涵义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1 13:40:12 63 人看过

过失投毒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就是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非故意释放危险物品罪的侵害对象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在客观方面,故意释放危险物品罪是造成中毒、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如果过失投放危险物质,致人重伤、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怎么样才构成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

符合以下要件才构成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

1.主体要件:

主体为一般主体;

2.主观要件:

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3.客体要件:

侵犯的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4.客观要件:

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过失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0日 14:3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投放危险物质罪中的危险物质包括哪些
    一、投放危险物质罪中的危险物质包括哪些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包括危险气体、液体、固体。投放行为的主要方式:1.将危险物质投放于供不特定人饮食的食品或饮料中;2.将毒物投放于供人、畜等使用的河流、池塘、水井等中;3.在一些公共场所释放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二、投放危险物质罪怎么判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二,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
    2023-10-19
    188人看过
  • 投放危险物质罪怎么认定如何处罚投放危险物质罪
    一、什么是投放危险物质罪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以及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对投毒罪进行了修订,将投毒罪改为投放危险物质罪,包含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行为,同时取消投毒罪这一罪名。二、投放危险物质罪怎么认定(一)投放危险物质罪与以投毒为手段的行为如何认定不论在何种场合投毒,投毒行为的具体指向如何,只要行为人明知自己的投毒行为会引起不特定多人或者不特定多禽畜中毒伤亡,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就应以投放危险物质罪论处。如果投毒行为只是指向特定的个人、特定个人家庭饲养的禽畜、承包的鱼塘等,并有意识地将损害结果限制在这个局部范围内,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不应定投放危险物质罪。(二)投放危险物质罪既遂与未遂如何认定本条增加了投毒这种行为方式。对投毒行为直接适用本条之规定。故只要行为人
    2023-03-18
    387人看过
  • 实务探讨:投放危险物质案证据的收集与审查
    以投放危险物质方式犯罪的案件在农村地区发案率较高,但鉴于此类案件直接证据少、作案工具难以收集、危险物质灭失快以及供述不稳定,造成该类案件难诉、难判。笔者认为,应在理性分析案件事实和正确进行证据认定基础上,加强此类案件证据的收集、固定与审查工作。强化物证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司法证明就是以物证为主要载体的科学证明,因此,在投放危险物质案中,要精心组织现场勘查,善于发现、全面收集客观性强的物证。努力收集犯罪用的工具、作案时遗留的痕迹、作案时遗留的物品、犯罪分子作案后有意、无意带走的各种物件以及被害人的器官、呕吐物、排泄物等物证,提高整个证据体系的证明力。尤其是要重点收集危险物质及投放危险物质使用的器皿,它们是投放危险物质案中最为关键的客观性证据,多数犯罪人在投放危险物质后会对危险物质及使用过的器皿进行销毁或清洗,这种行为往往导致可以客观证实犯罪行为的证据灭失,并使投放危险物质案件客观证据单薄
    2023-06-08
    179人看过
  •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区别是什么
    本罪与后罪在主体、主观方面犯的客体等方面有相同或类似之处。二者的区别是:(1)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本罪的主观故意内容为明知编造、传播的是虚假恐怖信息而仍决意为之;后罪的主观故意内容却表现为明知是虚假的危险物质而决意投放。(2)行为方式不同。前罪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故意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后罪的行为方式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3)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为虚假的恐怖信息。后罪的对象则为虚假的危险物质,等等。行为人如果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后,再编造成为恐怖信息传播出去,后面的编造并传播行为乃为前面的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的自然结果,属事后不可罚行为,应以后罪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定罪处罚。但是,行为人投放虚假危险物质之后,不是进行编造恐怖信息或传播,而是编造另外的虚假恐怖信息或者传播编造的另外
    2023-08-16
    428人看过
  •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而致人重伤死亡的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而致人重伤、死亡的,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一、投放危险物质罪会怎么处罚《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二、构成失火罪既遂怎么量刑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放火、决水、爆炸
    2023-06-29
    270人看过
  • 投放危险物质罪辩护词
    法律综合知识
    致:六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长、审判员:根据《刑事诉讼法》、《律师法》的相关规定,安徽王某其律师事务所接受本案被告人何某近亲属的委托,指派本律师担任其辩护人,依法参与本案的诉讼活动。辩护人通过对案卷材料的认真研究,并多次会见被告人何某,又通过参与今天的法庭调查,对本案事实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现根据今天的法庭调查,发表如下辩护意见:一、安徽省六安市人民检察院六检刑诉[2009]***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何某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指控罪名不能成立通过今天的法庭调查,本案被告人为盗窃他人饲养的牲畜狗,而将氰化物捆绑在鸭翅膀上制成诱饵,并趁夜间将有毒诱饵投放在有狗出现的地方,待狗食后中毒将狗盗走并出售谋利。本案不符合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构成要件。根据刑法第114条的规定,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的基本特征是:1、本罪
    2023-05-03
    165人看过
  •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为:1、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引起中毒,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2、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或者对这种严重后果应当预见,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严重的中毒事故。一、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需要满足什么条件?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生命权是自然人以其生命维持安全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其神圣不可侵犯,已为宪法所肯同,理应由其子法贯彻。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均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受刑法打击。本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罪。本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人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构成本罪,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索;1、客观上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这是本罪成立的前提。2、行为人必须实施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在这里,行
    2023-06-28
    415人看过
  • 投毒罪改名为投放危险物质罪
    一、概念及其构成投毒罪,是指故意投放毒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一)客体要件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这是投毒罪同使用投毒方法实施的故意杀人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根本区别之所在。(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用投放毒物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即该种行为已经对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健康或者牲畜和其他财产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己威胁到不特定多人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所谓毒物,是指含有毒质的有机物或者无机物,如砒霜、敌敌畏、氰化钾、西梅脱、1059剧毒农药等。鸦片、大麻、吗啡等虽然也是毒物,但不包括在投毒罪的毒物之中。投放毒物的场所很多。为了毒害群众,有的在公用的自来水池、水渠、水井、公共食堂的水缸、饭锅以及公共食品中投毒;为了毒害牲畜,有的在牧场的饮水池和牲畜饲料中投毒;为了毒害家禽,有的在饲料中投毒,等等。投毒罪是危害犯,其成立并不需要出现不特定多
    2023-08-16
    422人看过
  • 什么条件下才会构成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
    以下条件会构成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引起中毒,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犯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4-04-29
    223人看过
  • 危险物质投放罪的责任界定
    投放危险物质罪的责任: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行为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投放危险物质罪处罚标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
    2023-07-06
    493人看过
  • 投放危险物质罪可以取保吗,投放危险物质罪处罚标准是什么?
    一、什么是投放危险物质罪?投放危险物质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对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禁止性管理秩序及社会公众的人身安全及公私财产安全。本罪行为人务必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抑或投放了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投毒案件的直接后果是致受害人受伤或死亡,直接影响家庭。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二)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三)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四)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既可以出于直接故意,也可以出于间接故意。二、投放危险物质罪该如何认定?(一)投毒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本条增加了投毒这种行为方式。对投毒行为直接适用本条之规定。故只要行为人实施的
    2023-03-03
    242人看过
  • 投放危险物质过失导致人员伤亡惨剧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而致人重伤、死亡的,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定罪标准: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中毒,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3-07-03
    497人看过
  • 爆炸危险物质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有什么区别
    投毒罪,就是投放危险物质罪。二者没有区别。投毒罪,是指故意投放毒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一、投放危险物质罪和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区分投放危险物质罪和故意杀人罪,关键在于行为人所实施的投放危险物质行为,是否具有同时威胁或危害其他不特定人生命、健康或者财产安全,即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性质。第一,主观方面的区别。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投毒行为会造成对公共安全的破坏,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故意杀人罪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的死亡,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二者在认识因素上的区别是:行为人所认识的是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公共安全的破坏,还是他人生命的终结;在意志因素上,投放危险物质罪和杀人罪可表现为希望或放任,其不同之处在于希望或放任的结果不同:一个是公共安全的破坏,一个是
    2023-03-29
    338人看过
  •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犯罪过失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既遂标准:投放爆炸性、毒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虚假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应当立案。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指投放爆炸性、毒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虚假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量刑是什么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聚众堵塞交通或者破坏交通秩序,抗拒、阻碍国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情节严重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023-08-08
    159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故意还是过失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5-10
      属于危险物质罪,量刑远比过失要高,有判无期的可能。 刑法第115条1款 定义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危险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2001年12月29日修改)
    • 危险物质投放罪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11
      投放危险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会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其构成要件为: 1、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 4、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
    • 与失火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等的界限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6-29
      在重大责任事故案件中,有的造成火灾、爆炸、中毒等严重后果,因此,同时也触犯失火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等。对此,要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原则,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定罪处罚。
    •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可以判缓刑吗?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8-05
      1.你朋友因为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可以判缓刑吗,这就要看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的,最后会波判刑,如果没有被适用缓刑的,就要坐牢服刑。2.如果造成损失的,要进行经济赔偿。3.具体的赔偿金额要根据实际的损失来确定。
    • 投放危险物质罪重大过失怎么处罚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20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引起中毒,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是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构成本罪,必须实施引起中毒,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如把喷过敌敌畏的蔬菜未冲洗净,到集市出卖,致购食者多人中毒;误将毒药投入饲料中,致使大量牲畜食后中毒等。在日常生活中有的把装过农药的口袋与粮食口袋混杂在一起,把瓶装敌敌畏与瓶装食油放在一起,因不慎误用农药口袋装粮食,误用敌敌畏炒菜,以致造成多人中毒死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