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家电厂商都在大力推广延保服务,但消费者要想真正享受到同国外消费者一样的延保权益其实很难,因为绝大多数消费者不仅不了解延保内容的详情,而且由于卖场方面自称拥有解释权,而国家又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出台,即便消费者占理,也很难维权。
消费者投诉———
延保纠纷维权难
上海消费者张先生最近陷入了延保产品退换货的麻烦之中。张先生告诉记者,他2008年买了一部摩托罗拉手机,当时购买了一年的延保服务。在延保服务期间,手机出现显示屏不工作的故障,接连修了3次都没修好。根据延保条约,张先生提出退换,但卖场却以种种借口拖延不予兑现。他向有关部门投诉,由于卖场不配合,也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天津消费者柳女士向本报投诉称,她购买的洗衣机在延保期间由于多次维修不好,卖场最终给换了一台,但没多久新换的洗衣机又出现了故障,这次卖场表示该产品不能再享受延保服务,要维修只能自费。卖场的理由是延保产品在享受换机后,原来的延保服务自动中止,要想继续享受免费延保维修,必须重新购买延保服务。柳女士告诉记者,当初购买延保服务时,卖场根本没有向她说明有这条规定,而且卖场也没有给她提供延保合约,只开具了一张延保销售发票,告诉她凭这张发票就能享受延保服务。柳女士据理力争,并向有关部门投诉,但是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
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律师邱宝昌指出,虽然花钱买服务符合国际趋势,但家电延保毕竟是舶来品,进入国内的时间比较短,目前还缺少相应的质量、价钱、再保证尺度及监管制度,从而造成商家尺度不一、主导权错位等问题。尤其是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的法规出台,一旦出现延保纠纷,消费者维权困难。
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助理王前虎告诉记者,出现纠纷后需要多方取证,处置难度较大,消费者维权往往会比较困难。目前只能通过消协与商家协商解决,但是效果往往很不理想。
记者调查———
延保合约陷阱多
在北京西三环某家电卖场,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向销售人员索要延保合约,销售人员却称合约用完了,但会开具销售发票,凭发票就能享受延保服务。在记者的再三要求下,销售人员终于拿出一张合约,记者看到上面明确了卖场和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却没有卖场的印章,也不用消费者签字,属于典型的格式合约。
在该合约上,记者还看到,消费者所购产品延保维修服务的总费用不能超过该产品的零售价格。但是销售人员在向记者推销延保服务时,除了一味强调延保期间享受免费服务外,根本没有提及还有总费用的限制。
在另一家卖场,也是在记者的一再要求下,销售人员才出示了延保合约。记者注意到,合约上虽然注明了延保期内3次维修不好消费者可以要求退换货,但并没有说明是同一问题维修3次。王前虎告诉记者,正是这样模糊的条款,给消费者维权带来了麻烦,也给相关部门的调解工作增加了难度。
王前虎介绍说,从目前受理的延保投诉情况看,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商家本身对延保服务管理不严,销售人员只是一味地向消费者兜售延保服务,而应该告知或提醒的义务却没有履行。
二是消费者对相关约定或合同没有仔细阅读,证据保留不足,导致问题出现后维权难。消协部门受理投诉时首先是看合同约定,可在合同问题上,往往是消费者与商家各执一词,或是约定内容模糊,最终由于难取证,导致一些投诉不了了之。
专家观点———
延保监管待立法
相关法规缺位导致家电延保市场混乱,这已经引起了业内专家的重视。在采访中,专家们一致呼吁,应尽快出台延保监管法规,规范延保市场,促进家电延保良性发展,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中国保监会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从国外的执行情况来看,家电延保实际上是由保险公司承担保险,是一种财产保险服务,有一套相关的保险法规规范。但是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延保服务的险种,这就使得家电延保服务还不能纳入保险产品监管。但是针对目前延保市场只开收费发票、不签服务合同的现状,专家提醒消费者,给物品上保险应该找专业的财产保险公司并签订保险服务合同。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李德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延保服务作为一种有偿售后服务契约承诺,既具有无形服务商品的特性,又是一种风险管理产品,所以,有关延保服务的相关法律法规亟待进一步规范。尤其是必须明确延保服务的身份问题,到底是纳入《保险法》的监管范畴还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解范畴,需要进一步明确。当前比较迫切的是需要制定行业规范标准,完善监管制度,使延保服务做到有法可依。
采访中记者发现,延保服务出现纠纷以后,商家多拿事前并未向消费者尽到说明义务的延保计划书免责条款当挡箭牌。对此,邱宝昌表示,根据相关规定,商家对提供的免除责任和限制责任的条款要尽到提示和说明的义务,否则,该条款不发生效力。
-
避免合同陷阱:纠纷解决攻略
75人看过
-
理性购买“家电延保”服务避免“延保纠纷”
257人看过
-
识别陷阱规避股权转让风险
335人看过
-
招聘避开“印象陷阱”
395人看过
-
租房基本常识避免陷阱
357人看过
-
识别六大加盟陷阱
470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要买房要避开什么陷阱甘肃在线咨询 2023-07-02购房者要避开买房下列陷阱: 1.品牌陷阱,不少房地产公司虽然挂的是国有或合资的大牌,但实际上是个人所有或者是个人承包; 2.精装房陷阱,要注意以次充好的衣柜、甲醛超标的现象; 3.特价陷阱,大多是位置不佳、朝向采光不好等。
-
买房中介如何避开买房陷阱香港在线咨询 2023-11-30法律分析 避开中介陷阱的方式是:警惕是否设置合同陷阱、是否隐瞒房屋真实情况、是否赚取不合理高低差价、是否合同未履行完毕时要求将钱交给代理人、是否假冒房东、是否收取中介费以外的杂费等行为。
-
什么是保险合同陷阱?贵州在线咨询 2022-08-27由于保险合同涉及较多的专业术语,保险条款又密密麻麻,投保人在购买保险时往往仅凭保险销售人员的宣讲就做出投保决定。保险合同中的陷阱往往设置在保险销售环节。所谓保险陷阱就是指在买保险前,业务员对保险产品做出扩大功能的宣传、或诱导消费者做出错误的认识、或隐瞒一些责任免除情形,或对一些专业的词语做错误解释,消费者购买保险后,直至发生保险事故后才发现保险理赔并非保险销售所宣称那样,从而被欺骗。常见的陷阱有把
-
规避整合过程中的陷阱青海在线咨询 2023-06-13缺乏系统的实际可行的方法来实现并购后的协同效应 外国公司准备开发出富有野心的整合后的协同目标,但是缺乏实际可行的以及系统的方法使其适应中国的商业环境。基于我们的经验,以下是典型的不能达成协同效应的原因: 系统与报表不能沟通与对接 对协同项目责任不清 双方职员与工人待遇差异大 项目投入远超预算 危机处理没有预案 没有充分了解中国公司的股东们的不同需求 和西方合作伙伴相比,中国公司通常有更多的内部关联
-
中介避免哪些陷阱西藏在线咨询 2022-09-01陷阱一:中介将《》与《居间合同》合二为一。陷阱二:中介公司故意不履行解释居间报酬所对应的具体含义的义务。陷阱三:中介公司故意以口头形式作出部分承诺。陷阱四:中介公司诱使购房人签订规避中介公司责任与风险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