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的认识错误具体表现为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2-26 09:40:22 137 人看过

法律上的认识错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发生误解。表现为三种情况:

1.假想非罪。行为在法律上规定为犯罪,而行为人误认为不是犯罪。

2.假想犯罪。行为在刑法上并没有规定为是犯罪,而行为人误以为是犯罪,

3.行为人对自己犯罪行为的罪名和罪刑轻重发生误解。

一、认识错误怎么定罪

(一)法律上的认识错误

1、假想犯罪

将刑法上没有规定为犯罪的行为误以为是犯罪。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2.假想不犯罪

将刑法中规定为犯罪的行为误认为不是犯罪。构成什么罪就承担什么罪的刑事责任。

(二)事实上的认识错误

1、行为人误以为有可以侵害的客体,但实际上侵害的客体并不存在。如:误将尸体当做活人加以杀害;误将非毒品当作毒品出卖;误将男人当作女人强奸;误将自己的老婆当做别的女人予以强奸;等等。行为人应承担故意犯罪的未遂责任。

2、行为人意图侵害的是这个客体而实际上侵害的是另外一个客体。比如:两种情形第一,行为人意图盗窃一般财物,而实际上盗窃到手的是一把枪支。如何处罚?第二,行为人意图盗窃枪支,而实际上盗窃到手的是一般财物。如何处罚?

对意图侵害的客体,行为人应当承担故意犯罪的未遂责任。对于实际侵害的客体不能承担故意犯罪的责任,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失,应同时承担过失犯罪的责任,如果主观上没有过失,则是意外事件。按照想象竞合犯的处罚原则,从一重处。

3、行为人意图侵害一个客体,而实际上被侵害的对象代表着两个客体。

比如:盗窃正在使用当中的变压器的行为。

对于意图侵害的一个客体承担故意罪的责任;对于实际侵害的另一个客体承担过失罪的责任,如果连过失都没有,不承担任何责任。按照想象竞合犯的原则,从一重处。

1、行为人意图侵害两个客体,但是被侵害的犯罪对象实际上就代表一个客体。如:某甲以为国家工作人员某乙正在执行公务,便采用暴力手段公然侮辱乙,甲以为这样既会损害乙的名誉和人格,也会妨害其执行公务,而实际上,乙当时并没有在执行公务。

对于意图侵害的客体承担故意罪的既遂责任。对于实际上不存在的客体不承担任何责任(不能犯)

2、对象错误的责任承担。首先,不影响故意犯罪的成立。其次,对实际侵害的对象应该承担既遂的责任。

3、打击错误刑事责任的承担。对意图侵害的对象应该承担故意犯罪的未遂责任。对于实际侵害的对象,行为人若干抱着放任的态度,就承担间接故意犯罪的责任;如果抱着过于自信过失或者疏忽大意过失,则应承担过失犯罪的责任;如果既没有间接故意也没有过失,则是意外事件。最后按想象竞合的原则,从一重处。

4、行为性质认识错误责任的承担。不承担故意罪的责任。对于行为造成的后果承担过失罪的责任。如果连过失都没有,不承担任何责任。

5、偶然防卫应当承担故意罪的责任,但在处罚时应当考虑客观效果这一情节。

二、事实上的认识错误具体怎么理解

事实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与自己行为有关的事实情况有不正确的理解。

1.客体错误,指行为人预想侵犯的对象与实际侵犯的对象在法律性质上不同(分属不同的犯罪构成)。

2.对象错误,指行为人预想侵犯的对象与行为人实际侵犯的对象在法律性质上是相同的(属于同一构成要件)。

3.手段错误,指行为人对犯罪手段发生误用,如甲本想使用毒药杀害张三,但因为误认而错用了一种无毒的药物(手段不能犯未遂)。这种错误不影响罪过的性质。

4.行为偏差,又叫做目标打击错误、打击错误,指行为人预想打击的目标与实际打击的目标不一致。

5.因果关系错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和所造成的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实际情况发生误认。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1日 17:2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构成相关文章
  • 法律意义:担保书在法律意义上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有法律效应,自愿签订,经双方签字认可,必要时可请无利害关系第三方作证。担保书具有法律效力,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其履行约定。只要是由双方签字的文字证明,同时是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签署的。在法律上都可以作为有效的依据。先予执行担保书担保人:被担保人:担保人就________________一案,对担保人所提先予执行申请提供担保。担保财产如下:此致_________人民法院担保人:年月日上为第三人作担保人时所用担保书。先予执行申请人作担保人时所用担保书格式与此大致相同,但没有被担保人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六条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三百八十八条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
    2023-07-04
    285人看过
  • 适用法律错误的表述是什么?
    适用法律错误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适用了不应该适用的法律,或者没有适用应当适用的法律。适用法律错误会导致无法准确解决问题。如应当适用甲法,却适用了乙法。例如对直接进口和委托有进出口权的企业进口医疗器械但不能提供合法进口手续的行为属于涉嫌走私,本应该适用《海关法》,而按《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条例》处理就属适用法律、法规错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错误的量刑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问题是,刑法理论上不承认共同过失犯罪,实际却存在有共同过失犯罪的情形。例如,甲乙两人各自驾驶一辆车,都有违章超速行为而发生碰撞,甲车把乙车撞上了人行道,结果乙车在人行道上撞死了被害人。经交管部门认定,被害人没有过错,两名被告人负同等责任。如何认定甲乙的行为性质?还有,前车把路上的行人撞倒在路上,后面来的车不注意观察,又碾压了被害人,
    2023-07-05
    54人看过
  • 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
    遵守宪法法律的具体表现是: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尊重社会公德。一、为什么说维护国家安全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护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维护国家安全,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国家安全工作应当统筹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是什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保守国家秘密工作应当依法公开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既保障了国家秘密的安全,又方便了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机关、单位在公开发布信息和购买涉及国家秘密的项目、货物和服务时,应当遵守保密规定。机关、单位应当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具体的保密期、解密时间或者解密条件。在决定和处理决定和处理有关事项工作过程中确定需要保密的事项,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公开的,视为解密。三、宪法规
    2023-03-17
    339人看过
  • 工程转包违法行为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一、工程转包违法行为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工程转包违法行为的具体表现是:1.施工企业擅自转包。有的施工企业为了谋取利润,在没有征得业主方同意的前提下或者是通过关系,将本身就没有多大利润的项目,转包给他人,自己按一定的比例提成,净得一些利润;至于施工成本、工程质量、竣工验收等一些问题,转包人一概不理。这种行为势必使二手承包商在工程成本中获取利润,导致工程偷工减料、粗糙劣质。2.挂靠企业私下转包。这些进行转包的企业大都是挂靠别的较大的施工企业的。他们在挂靠时办就已经交了部分挂靠费用,获得项目后,由于其施工能力达不到,就转手他人。这种转包行为比企业转包更具有隐藏性。3.不按规定履行转包、分包手续。有的施工企业因与地方群众有着十分尖锐的矛盾,短时间内实在无法协调解决好,或者施工条件突然发生变化等不可抗力原因将必须要转包的工程或者施工合同允许分包的工程,私自决定给他人施工;但却不按约定报业主方同意,不办理
    2023-09-25
    474人看过
  • 什么是具体的打击错误
    打击错误,又称打击失误、行为偏差(或行为差误)、方法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意图侵害的某一对象实施侵害行为,由于失误而导致其实际侵害的对象与其意图侵害的对象不一致。具体的打击错误,则是指行为人意图侵害的对象与实际侵害的对象虽不一致,却是在同一构成要件范围之内,或者说两者的构成要件等价,因而又被称之为等价的打击错误。如开枪射杀甲未击中甲却误杀了乙的情形,就是中外刑法学界公认的具体打击错误的典型实例。打击错误可能发生在以人或者物为侵害对象的犯罪中。但无论是侵害何种对象,行为人的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之间的不一致必须具有刑法上的意义,即有可能影响犯罪故意或犯罪既遂的成立的才有讨论的价值,也才有可能纳入刑法中打击错误的范围。例如,行为人本想用棍棒打断甲的左腿,但由于甲抬起了左腿,结果右腿被打断;行为人用石头对准乙的电视机砸过去,但砸偏了方向砸毁了乙的电脑,类似的攻击行为出现偏差的现象在司法实践中屡见不鲜
    2023-06-03
    365人看过
  • 分担共同债务认识上的错误
    很多时候,一方当事人(常常是女方)主张自己不负担共同债务,男方也爽快答应,并落到了纸面上,可是,债权人还是找上门来,要求女方还债,女方百思不得其解。其实,夫妻之间的约定不得对抗债权人,基本上,这种约定是男方摆了女方一道。一、离婚诉讼分割债权如何处理离婚诉讼分割债权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协商处理,或者是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状况,照顾女方和孩子的利益来进行判决。夫妻债务一方免责协议书男方: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现住:女方: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现住:甲女双方于年月日在民政局婚姻登记管理处办理结婚手续,为了防止今后可能出现的财产纠纷,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现双方根据公平、自愿的原则,经双方充分、友好协商一致,对夫妻债务债权事宜约定如下:1、房产系银行按揭房屋,若男女双方今后因感情破裂离婚时,该房产此后的银行按揭还贷款由女方自行承担,离婚后对于婚姻存续期间双方共同偿还该房屋按揭款的费用,女方不对男方作
    2023-03-08
    279人看过
  • 对离婚的错误认识
    核心内容:离婚当事人对离婚有哪些错误认识呢?在离婚上,许多当事人产生一些错误认识,如当事人认为先提出离婚的一方会在财产上吃亏,但事实是在诉讼地位上,双方是平等的,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对财产进行分配。离婚当事人对离婚的错误认识:1、先提出离婚者在财产上会吃亏。夫妻双方在案件诉讼中地位平等,离婚时,法院首先会分清当事人的个人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个人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先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照顾无过错方和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处理。因此,先起诉不等于原告必须在财产分割方面作出让步,二者没有必然联系。2、分居二年即可自行离婚。这种认识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因为离婚是配偶双方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解除婚姻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如果想依法解除婚姻关系,只能到民政部门协议离婚或到法院诉讼离婚,此外,没有第三条途径。3
    2023-06-12
    411人看过
  • 撤销权法律效力的具体表现
    行使撤销权的效力如下:1、对债务人:债务人的行为一经撤销,视为自始无效;2、受益人:已收到债务人财产的,应当返还。不能返还原物的,应当折价返还利益。受益人已向债务人支付对价的,应当向债务人主张返还不当得利;3、对于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债权人必须要求受益人将所得利益返还给债务人,也必须要求直接返还给自己。什么情况下行使撤销权?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规定,债务人以放弃其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无偿处分财产权益,或者恶意延长其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第五百三十九条规定,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受让他人财产或者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债务人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九条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
    2023-07-13
    359人看过
  • 仲裁裁决书的法律效力具体表现为哪些?
    (1)当事人不得再以同一理由、就同一事实重新申请仲裁。我国经济合同仲裁条例规定:我国实行一次裁决制度,即生效后的裁决是解决当事人之间经济纠纷的最后决定,不得再争议。(2)当事人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诉。裁决生效后,已是期满不诉的案件,当事人不得再争议。如当事人再起诉,法院可不受理。(3)当事人必须遵照生效裁决的条款和规定的期限自动履行。一方如果逾期不履行,另一方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综合上面所说的,仲裁裁决书一般是在审理完仲裁的案件之后才会出具,一般只要给予的裁决书合理、合法就会产生法律的效力,一般在处理的时候就需要按法律所规定的条款来,如果对裁决有任何异议了是可以申请撤销的。一、经济仲裁需要请律师吗经济仲裁是否需要请律师,根据当事人的选择确定。经济仲裁裁决书从作出之日起就发生法律效力。仲裁裁决书的生效时间: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仲裁裁决是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
    2023-06-27
    226人看过
  • 信用卡诈骗罪的行为表现有什么,具体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根据法律规定,信用卡诈骗罪的行为表现有: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恶意透支的;其他法定表现行为。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四)恶意透支的。信用卡诈骗罪的行为表现有什么,具体的法律规定是什么?陷入法律纠纷需要委托专业律师的话,可以点击#律师电话咨询#直接咨询,我们在全国范围内都
    2023-12-09
    426人看过
  • 刑法中事实认识错误是什么意思
    所谓事实认识错误,即行为人所认识、所意欲的事实与实际情况、客观事实不一致,是指行为人对与自己行为有关的事实情况有不正确理解。这类错误是否影响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作不同的处理:如果属于对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情况的错误认识,就要影响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如果属于对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事实情况的认识错误,则不影响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一、事实认识错误的对象错误对行为对象的认识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1)误把甲对象作为乙对象加以侵害,而二者体现相同的社会关系。如行为人在行为时,误把甲认为是乙而对其实施杀害行为。这种对体现相同社会关系的具体目标的错误认识,并没有使行为人罪过的内容发生改变,所以行为人仍应负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2)误把甲对象作为乙对象加以侵害,而二者体现的社会关系不同。比如,行为人意图盗窃办公室的一般财物,却到值班室将枪支作为一般财物加以盗窃。对于这种错误,只能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故
    2023-03-03
    272人看过
  • 离婚认识的错误观点
    错误认识一:先提出离婚者在财产上会吃亏。夫妻双方在案件诉讼中地位平等,离婚时,法院首先会分清当事人的个人财产和夫妻共同财产,个人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先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照顾无过错方和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处理。因此,先起诉不等于原告必须在财产分割方面作出让步,二者没有必然联系。错误认识二:分居二年即可自行离婚。这种认识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因为离婚是配偶双方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解除婚姻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如果想依法解除婚姻关系,只能到民政部门协议离婚或者到法院诉讼离婚,此外,没有第一千零四十二条途径。错误认识三:家人不同意,法院就不能判离婚。离婚诉讼解决的是夫妻双方的人身关系,而并非与其父母,近亲属之间的其他纠纷.因此,法院对除涉及精神病人的离婚案件外,一般不会主动征求当事人双方父母、近亲属的意
    2023-04-26
    137人看过
  • 立功的表现具体是什么
    立功的表现:1、提供重要线索,使司法机关得以破获其他案件的;2、协助司法机关缉捕其他犯罪分子的;3、揭发检举其他犯罪分子的重大罪行或较多的一般罪行,经查证属实的。立功,是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行为,或者协助司法机关抓获其他嫌疑人的。立功表现减刑多少立功表现的减刑规定,根据《刑法》第七十八条,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下列期限:(一)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二)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十三年;(三)人民法院依照本法第五十条第二款规定限制减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二十五年,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不能
    2023-08-10
    186人看过
  •  诚实守信行为的具体表现
    以下内容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 1. 未履行必要的通知义务或忽视义务, 导致对方对合同性质或条款产生重大误解, 被撤销。2. 缔约行为。3.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 撤回要约。4. 悬赏广告商撤销悬赏广告, 损害相对人利益。5. 违反意向书、备忘录等初步协议约定的义务。以下内容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1.未履行必要的通知义务或忽视照顾,导致对方对合同性质或条款产生重大误解,被撤销。2.缔约行为。3.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撤回要约。4.悬赏广告商撤销悬赏广告,损害相对人利益。5.违反意向书、备忘录等初步协议约定的义务。 违 反 民 法 典 的 悬 赏 广 告 行 为处理悬赏广告纠纷的法律标准悬赏广告纠纷的处理结果往往因不同的审判观点而产生差异。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事法律规范对悬赏广告行为的规定逐渐明确,悬赏广告纠纷的处理法律标准也逐渐确立。根据素材中的描述,李珉向法院提
    2023-09-26
    150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犯罪构成
    相关咨询
    • 简述上法律认识错误的基本表现及其后果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05
      1,假想的犯罪,因为没有犯罪却认为自己犯罪,不付刑事责任2.假想的不犯罪,已经犯罪,却认为自己不犯罪,原则上不能因为其对法律的认识错误让其不付刑事责任,但是如果行为人确实不知道国家法律的某项规定,也不知道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就不能让他故意犯罪的刑事责任3行为人对自己的罪名和罪行轻重的误解,,按照他实际沟成的犯罪及其他危害程度定罪量刑
    •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是指什么,刑法上的认识错误可以分为以下哪几种?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2-06
      我国刑法理论的通说认为,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的刑法性质、后果和有关事实情况的不正确认识,也就是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行为的法律意义或者事实情况发生的认识错误。刑法上的认识错误可分为两种:法律上的认识错误和事实上的认识错误。(一)刑法上的法律认识错误法律上的认识错误与事实认识错误相对,指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行为在有关法律性质和法律意义的评价上的不正确认识,又称为法律上的认识错误,也谓法律
    • 想象竞合犯和刑法具体事实认识错误和抽象认识错误的区别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07
      流年暗换,时光渐渐老去,沉淀在脑中的印迹,那便是回忆。不曾记得,自己何时喜欢上了仰望天空,偶然间觉悟:只身江湖,却还没有自己的传奇。
    • 法律上的重婚行为具体是什么表现
      宁夏在线咨询 2021-10-24
      重婚的表现行为是指配偶与他人结婚,或者知道他人有配偶而结婚的行为,犯重婚罪的,受害者可以向人民法院自诉或提起公诉,人民法院经过审判,认定犯罪事实成立,重婚嫌疑人应该依法受到处罚的,将被判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留。
    • 对事实的认识错误, 抽象认识错误, 抽象认定错误, 事实认识错误问题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1-27
      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与自己行为有关的事实情况有不正确理解。分为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和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现实所发生的事实虽然不一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即行为人只是在某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内发生了对事实的认识错误,因而也被称为同一犯罪构成内的错误,这种情况分为:对象错误、打击错误和因果关系错误。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现实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