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的认识错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发生误解。表现为三种情况:
1.假想非罪。行为在法律上规定为犯罪,而行为人误认为不是犯罪。
2.假想犯罪。行为在刑法上并没有规定为是犯罪,而行为人误以为是犯罪,
3.行为人对自己犯罪行为的罪名和罪刑轻重发生误解。
一、认识错误怎么定罪
(一)法律上的认识错误
1、假想犯罪
将刑法上没有规定为犯罪的行为误以为是犯罪。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2.假想不犯罪
将刑法中规定为犯罪的行为误认为不是犯罪。构成什么罪就承担什么罪的刑事责任。
(二)事实上的认识错误
1、行为人误以为有可以侵害的客体,但实际上侵害的客体并不存在。如:误将尸体当做活人加以杀害;误将非毒品当作毒品出卖;误将男人当作女人强奸;误将自己的老婆当做别的女人予以强奸;等等。行为人应承担故意犯罪的未遂责任。
2、行为人意图侵害的是这个客体而实际上侵害的是另外一个客体。比如:两种情形第一,行为人意图盗窃一般财物,而实际上盗窃到手的是一把枪支。如何处罚?第二,行为人意图盗窃枪支,而实际上盗窃到手的是一般财物。如何处罚?
对意图侵害的客体,行为人应当承担故意犯罪的未遂责任。对于实际侵害的客体不能承担故意犯罪的责任,如果行为人主观上有过失,应同时承担过失犯罪的责任,如果主观上没有过失,则是意外事件。按照想象竞合犯的处罚原则,从一重处。
3、行为人意图侵害一个客体,而实际上被侵害的对象代表着两个客体。
比如:盗窃正在使用当中的变压器的行为。
对于意图侵害的一个客体承担故意罪的责任;对于实际侵害的另一个客体承担过失罪的责任,如果连过失都没有,不承担任何责任。按照想象竞合犯的原则,从一重处。
1、行为人意图侵害两个客体,但是被侵害的犯罪对象实际上就代表一个客体。如:某甲以为国家工作人员某乙正在执行公务,便采用暴力手段公然侮辱乙,甲以为这样既会损害乙的名誉和人格,也会妨害其执行公务,而实际上,乙当时并没有在执行公务。
对于意图侵害的客体承担故意罪的既遂责任。对于实际上不存在的客体不承担任何责任(不能犯)
2、对象错误的责任承担。首先,不影响故意犯罪的成立。其次,对实际侵害的对象应该承担既遂的责任。
3、打击错误刑事责任的承担。对意图侵害的对象应该承担故意犯罪的未遂责任。对于实际侵害的对象,行为人若干抱着放任的态度,就承担间接故意犯罪的责任;如果抱着过于自信过失或者疏忽大意过失,则应承担过失犯罪的责任;如果既没有间接故意也没有过失,则是意外事件。最后按想象竞合的原则,从一重处。
4、行为性质认识错误责任的承担。不承担故意罪的责任。对于行为造成的后果承担过失罪的责任。如果连过失都没有,不承担任何责任。
5、偶然防卫应当承担故意罪的责任,但在处罚时应当考虑客观效果这一情节。
二、事实上的认识错误具体怎么理解
事实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与自己行为有关的事实情况有不正确的理解。
1.客体错误,指行为人预想侵犯的对象与实际侵犯的对象在法律性质上不同(分属不同的犯罪构成)。
2.对象错误,指行为人预想侵犯的对象与行为人实际侵犯的对象在法律性质上是相同的(属于同一构成要件)。
3.手段错误,指行为人对犯罪手段发生误用,如甲本想使用毒药杀害张三,但因为误认而错用了一种无毒的药物(手段不能犯未遂)。这种错误不影响罪过的性质。
4.行为偏差,又叫做目标打击错误、打击错误,指行为人预想打击的目标与实际打击的目标不一致。
5.因果关系错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和所造成的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实际情况发生误认。
-
法律认识错误
305人看过
-
什么是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468人看过
-
法律至上的具体表现不包括
219人看过
-
什么是犯罪行为的具体表现?
351人看过
-
侵犯商标权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什么,法律上怎样认定
168人看过
-
普法小常识-----纠正生活中的错误法律认识
309人看过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
简述上法律认识错误的基本表现及其后果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051,假想的犯罪,因为没有犯罪却认为自己犯罪,不付刑事责任2.假想的不犯罪,已经犯罪,却认为自己不犯罪,原则上不能因为其对法律的认识错误让其不付刑事责任,但是如果行为人确实不知道国家法律的某项规定,也不知道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就不能让他故意犯罪的刑事责任3行为人对自己的罪名和罪行轻重的误解,,按照他实际沟成的犯罪及其他危害程度定罪量刑
-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是指什么,刑法上的认识错误可以分为以下哪几种?河北在线咨询 2022-02-06我国刑法理论的通说认为,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的刑法性质、后果和有关事实情况的不正确认识,也就是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行为的法律意义或者事实情况发生的认识错误。刑法上的认识错误可分为两种:法律上的认识错误和事实上的认识错误。(一)刑法上的法律认识错误法律上的认识错误与事实认识错误相对,指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行为在有关法律性质和法律意义的评价上的不正确认识,又称为法律上的认识错误,也谓法律
-
想象竞合犯和刑法具体事实认识错误和抽象认识错误的区别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07流年暗换,时光渐渐老去,沉淀在脑中的印迹,那便是回忆。不曾记得,自己何时喜欢上了仰望天空,偶然间觉悟:只身江湖,却还没有自己的传奇。
-
法律上的重婚行为具体是什么表现宁夏在线咨询 2021-10-24重婚的表现行为是指配偶与他人结婚,或者知道他人有配偶而结婚的行为,犯重婚罪的,受害者可以向人民法院自诉或提起公诉,人民法院经过审判,认定犯罪事实成立,重婚嫌疑人应该依法受到处罚的,将被判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留。
-
对事实的认识错误, 抽象认识错误, 抽象认定错误, 事实认识错误问题陕西在线咨询 2022-01-27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与自己行为有关的事实情况有不正确理解。分为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和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现实所发生的事实虽然不一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即行为人只是在某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内发生了对事实的认识错误,因而也被称为同一犯罪构成内的错误,这种情况分为:对象错误、打击错误和因果关系错误。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现实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