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收购法律法规的国际比较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5 16:33:46 255 人看过

在上市公司的收购活动中,收购者的收购行为不同于一般的证券买卖,它不仅能产生股份转让的后果,在总体上还导致目标公司控制支配权的转移。因此其本身的特殊性可能会对目标公司的经营产生实质影响,影响到收购者、目标公司、目标公司董事、目标公司大小股东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平衡。各国都制定专门的公司收购法律法规,对公司收购行为进行必要的、适当的管理和干预,以平衡各方的利益。

笔者这里主要就上市公司收购中有关价格平等、价格最高原则;受要约人的撤回权;对目标公司的反收购行为的规定,作一阐述。价格平等、价格最高原则

在上市公司的收购活动中,目标公司的股东由于其持有的股份数量不同,因而他们与收购者讨价还价的能力也会不同。收购者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收购,往往给予持有股份数量较多的股东以一定的优惠条件(比如给予这些大股东较高的溢价),所以持有股份数量多的股东与收购者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但这就构成了对中小股东的歧视、不公正。因此,各国法律都规定了价格平等、价格最高原则,亦即在收购中目标公司股东平等地享有收购者向任何股东提出最高价要约。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为,在上市公司收购价格上,应坚持两个原则:1、一个公开收购要约必须是对作为要约对象的这一等级证券的所有的股东发出的;2、所有的这些股东必须被付给在收购要约中最高的要约对价。但美国的这种价格原则只适用于一个公开收购要约期间,因此还存在一定漏洞。英国对此的规定要更为严密一些,其《伦敦城市法典》第6条规定“当一个要约被合理地认为是在收购的意图之中时,如果潜在的收购要约者获得潜在的被收购公司的股份,那么任何随之而来的收购者或一致行动的人,对同一等级的股东发出的一般要约,应不少于这些有利条件”,即公开要约之前的收购行为也受价格平等、价格最高原则的限制。受要约人的撤回权

对于一般的股份买卖来说,受要约人对收购要约的承诺一经承诺,股份买卖合同即告成立,受要约人亦应负履行合同的义务。但是在公司收购活动中,由于受要约人与收购者相比,明显处于不利地位,为了给予在收购后很短时间内作出仓促承诺的受要约人在获悉更全面的信息后重新作出决定的机会,各国的收购法赋予受要约人在一定条件下撤回股份承诺的权利。

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14条第5项规定,在要约发起后的前7天内,受要约人可以撤回承诺;后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将这一期限延长为15个交易日。此外还规定,如果要约人在收购开始60天内未对已作出承诺的受要约人支付相应的价金,则受要约人有权在收购开始后的60天内的任何时间内撤回承诺。

《伦敦城市法典》规定,在强制要约收购的要约期满后,收购人获得的股票如未超过目标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的50%,受要约人有权撤回其承诺;这种可撤回承诺的资格一直到收购者宣布接受要约的股份总数超过目标公司股份总数的50%为止。

受要约人的撤回权与前述价格平等、价格最高原则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保证受要约人的撤回权,价格平等、价格最高原则才能够实现。此外,受要约人的撤回权有利于鼓励新的收购竞争者的加入,目标公司股东有可能获得更高溢价。对反收购行为的规制

在上市公司收购活动中,目标公司董事会处于一种非常微妙的地位:一方面,公司收购实际上是收购者与目标公司股东之间的股份交易,目标公司董事会不是收购的当然当事人;另一方面,收购行为的成败直接影响到目标公司董事会的利益,一次成功的收购,往往意味着目标公司董事会工作的丧失和名誉扫地。因此,目标公司董事会往往以其有利条件采取各种反收购措施来抵抗收购行为。这些反收购措施可以使一次要约行为成为泡影,问题是这种反收购行为是否符合董事的忠实、诚信义务,是否为一己之利而损害了其他股东的利益。各国都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对目标公司董事会的对抗收购行为作规范,立法的核心是:反收购应当是保护公司与股东利益的工具,而不是维护经营者私利的手段。

英国、香港地区的反收购决定权采取“股东大会决定”模式(除非经股东大会多数同意,否则董事会不得抵御收购要约,包括不得采取其他措施阻碍收购要约)。该模式客观上有利于收购者,收购者可以对目标公司董事会未经股东大会而作出的决议的合法性提出异议。但是随着股份市场的日益发达,股权的日益分散化,股东大会出现了“形式化”,公司经营决策权的重心逐渐由股东大会转向董事会,亦即所谓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这种现象反映在反收购的决定权上,就是“公司管理层决定模式”,美国是采用此种模式的典型国家。

在美国,其《威廉姆斯法案》第14e规定,目标公司的防御措施不得构成欺诈、不实及操纵,其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在所颁布的规则中进一步规定该措施的重点在于保障收购过程中对股东的实质性公平。同时,在美国的公司法中规定董事的忠实义务和注意义务,以规范董事的反收购行为。其《重修标准商业公司法》8.3将注意义务归纳为董事的行为应满足下列:1、善意地;2、以一般谨慎之人在相同地位、相同情况下应有的注意;3、以他认为符合公司最佳利益的方式为之。而在英国,其城市法典基本原则第7条规定:“无论何时,……不经过股东大会的批准,目标公司的董事不可采取与公司事务有关的行为,其结果是有效地挫败一项善意的收购……”,城市法典普通条例第37.3条规定受要约公司不经股东大会同意不得回赎或回购本公司股份。此规定断然否定了目标公司经营者反收购的权力,而把决定公司是否出卖的权利交给了股东,这反映了英国的一个传统观点:作为公司的所有者的股东有权决定公司的最后命运。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01日 00:1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上市公司收购相关文章
  • 股票回购的国际比较
    (一)与股票回购相关法律法规的比较1.我国与股票回购相关的法律规定。我国《股份公司规范意见》规定,公司非因减少资本等特殊情况,不得收购本公司股票,亦不得库存本公司已发行的股票。《公司法》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份或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的除外。《公司法》还规定,公司收购的本公司的股票必须在十日内注销,并依照法律规定办理变更登记并公告。2.国外与股票回购相关的法律规定。(二)我国与国外股票回购动因的比较1.我国回购股票的动因。我国回购股票的动因主要是:扩张股本;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减持国有股;优化企业资产,置换不良资产,替代股利,向市场传递积极信息。2.国外回购股票的动因。(三)我国与国外股票回购方式的比较1.我国回购股票的方式。我国《到境外上市公司章程必备条款》中规定了三种回购股票的方式:第一,以公开交易的方式在交易所购回股票;第二,经过股东大会批准,
    2023-03-22
    453人看过
  • 反收购措施法律规制比较研究
    法律的重要功能之一是调整和调和各种利益冲突。作为一种平衡体系,适当的法律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缓解各种利益的相互排斥,实现相对和平的状态。在公司收购过程中,存在着多重利益冲突。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市场条件和价值取向,对各种反收购措施采取不同的规制取向,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反收购是指目标公司对恶意收购采取的防御行动。反收购措施按实施时间可分为预防性反收购措施和反击性反收购措施。目标公司在敌意收购发生前采取预防性反收购措施,以降低潜在敌意收购成功的可能性。对恶意收购采取反击反收购措施。当预防性反收购措施不能有效防止恶意收购时,目标公司需要对恶意收购采取反收购措施(1)防御性反收购措施的法律规制,鲨鱼驱避,又称豪猪条款,是指在收购要约发出前,为增加收购要约的难度而修改公司章程或者进行其他防御性准备的条款,或者在公司章程或者内部规则中设计防御性条款,这使得那些未经目标公司董事会同
    2023-05-07
    292人看过
  • 收购上市公司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上市公司的收购是投资者公开收购已经依法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以获得或者巩固对该股份有限公司控制权的行为。上市公司的收购是一种投资者之间进行股权转让的行为,收购上市公司投资者可以获得或者巩固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第四章上市公司的收购第八十五条投资者可以采取要约收购、协议收购及其他合法方式收购上市公司。第八十六条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百分之五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三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公告;在上述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百分之五后,其所持该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百分之五,应当依照前款规定进行报告和公告。在报告期限内和作出报告、公告后二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
    2023-06-03
    83人看过
  • 上市公司反收购措施的法律规制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二条对上市公司收购进行了界定:“本办法所称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收购人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股份转让活动持有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份,并通过证券交易所股份转让活动以外的其他法律手段对上市公司的股份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从而取得或者可能取得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反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管理层为阻止或挫败收购方收购目标公司而采取的行为。由此可见,反收购的主体是目标公司,而反收购的核心是防止公司控制权的转移>“反收购”作为目标公司对抗敌意收购的措施是合理的,有关建立我国反收购立法的价值判断。关于反收购行为的评价问题,在法学理论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这些内容一般包含两种观点:一种是完全否定,另一种是部分肯定。其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学者认为,反收购只是目标公司管理层与收购方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较量,其过程和结果完全忽视了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具体而言,管理层在实施反收购措施挫败收购方的同时,也
    2023-05-02
    219人看过
  • 上市公司反收购措施的法律规制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二条对上市公司收购进行了界定:“本办法所称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收购人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股份转让活动持有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份,并通过证券交易所股份转让活动以外的其他法律手段对上市公司的股份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从而取得或者可能取得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反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管理层为阻止或挫败收购方收购目标公司而采取的行为。由此可见,反收购的主体是目标公司,而反收购的核心是防止公司控制权的转移>“反收购”作为目标公司对抗敌意收购的措施是合理的,有关建立我国反收购立法的价值判断。关于反收购行为的评价问题,在法学理论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这些内容一般包含两种观点:一种是完全否定,另一种是部分肯定。其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学者认为,反收购只是目标公司管理层与收购方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较量,其过程和结果完全忽视了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具体而言,管理层在实施反收购措施挫败收购方的同时,也
    2023-05-07
    240人看过
  • 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程序
    一、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程序签订并购合同并购协议应规定所有并购条件和当事人的陈述担保。并购协议的谈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是收购方的律师在双方谈判的基础上拿出一套协议草案,然后双方律师在此基础上经过多次磋商、反复修改,最后才能定稿。要对其他公司进行股权收购的,应当遵循下列程序:1、达成收购意向,签订收购意向书;2、对目标公司进行法律、财务尽职调查;3、尽职调查合格后签订股权转让协议;4、准备工商变更登记的资料包括:股权转让协议、股东会会议纪要、董事会会议纪要、监事会会议纪要、新修改公司章程等等;5、签订股权转让协议15日内,变更工商登记关于股权收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二条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或者新设合并。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为新设合并,合并各方解散。第一百七十三条公司合并,应当由合并各方签订合并协议,并编制资产
    2023-04-24
    82人看过
换一批
#证券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上市公司收购是指收购人通过法定方式,取得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发行在外的股份,以实现对该上市公司控股或者合并的行为。 它是公司并购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实现公司间兼并控制的重要手段。在公司收购过程中,采取主动的一方称为收购人,而被动的一方则称为被... 更多>

    #上市公司收购
    相关咨询
    • 收购上市公司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4-23
      (一)公司并购相关法律 1、《证券法》:第二章-证券发行、第四章上市公司的收购,是并购重组法律体系的基础与核心。 2、《公司法》:第九章-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对并购重组中的吸收合并、分拆上市、定向增发、缩股等进行规范。 (二)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 1、《上市公司监管条例(征求意见稿)》 第六章-发行证券、收购、重大资产重组、合并及分立。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 上市公司收购法律法规及拆分条件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4-24
      (一)公司并购相关法律 1、《证券法》:第二章-证券发行、第四章上市公司的收购,是并购重组法律体系的基础与核心。 2、《公司法》:第九章-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对并购重组中的吸收合并、分拆上市、定向增发、缩股等进行规范。 (二)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 1、《上市公司监管条例(征求意见稿)》 第六章-发行证券、收购、重大资产重组、合并及分立。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 企业收购上市公司法律法规有哪些?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4-24
      (一)公司并购相关法律 1、《证券法》:第二章-证券发行、第四章上市公司的收购,是并购重组法律体系的基础与核心。 2、《公司法》:第九章-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对并购重组中的吸收合并、分拆上市、定向增发、缩股等进行规范。 (二)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 1、《上市公司监管条例(征求意见稿)》 第六章-发行证券、收购、重大资产重组、合并及分立。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 国际货运代理公司怎么样,国际货运公司价格比较
      江西在线咨询 2021-12-30
      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作为进出口货物收货人、发货人的代理人或独立经营者进行相应的法律活动。因此,根据其法律地位,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仅作为代理人,受托人委托,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法律责任,仅限于无权代理或其他违反代理法律规定的法律责任。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作为独立经营者的,其法律责任不仅限于代理人的法律责任,而且作为独立的法律主体(即作为运输文件的发行人和运输合同的履行人)。
    • 附公司收购上市公司法律规定有哪些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4-25
      (一)公司并购相关法律 1、《证券法》:第二章-证券发行、第四章上市公司的收购,是并购重组法律体系的基础与核心。 2、《公司法》:第九章-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对并购重组中的吸收合并、分拆上市、定向增发、缩股等进行规范。 (二)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 1、《上市公司监管条例(征求意见稿)》 第六章-发行证券、收购、重大资产重组、合并及分立。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