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离婚诉讼的法定事由很简单,只要当事人一方证明夫妻感情已经破裂,并且不能就离婚达成一致意见的,就可以诉讼离婚,不管是协议离婚还是诉讼离婚,要是当事人不满足规定的法定理由,自然最终是无法顺利解除婚姻关系的。
一、诉讼离婚的法律用语
诉讼离婚的法律定义是指夫妻双方就离婚等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调解或判决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离婚制度。如果有证据证明夫妻感情确已经破裂并经调解无效的,人民法院一般会判决准予离婚。
二、怎么才能提起诉讼离婚
只要当事人一方认为夫妻感情已经破裂,并且不能就离婚达成一致意见的,就可以诉讼离婚。当然,若一方当事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一方下落不明的,也应通过诉讼方式离婚,这是诉讼离婚的特殊情形。
程序条件:1、离婚诉讼的提起,必须是婚姻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其他任何第三人均不得以诉讼当事人的身份提出离婚诉讼;2、提起离婚诉讼的一方,必须与被告方具有合法夫妻关系,即双方必须是合法配偶,其他关系不能提起诉讼离婚;3、提起离婚诉讼的一方,必须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不能提起诉讼离婚;4、提起离婚诉讼的一方,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离婚起诉状及副本各一份,起诉书中要有明确的诉讼请求、事实、理由、财产的分割、子女的抚育及相关的证据;5、夫妻共有财产的清单(含房产、股票、债券等);6、原告应呈交能证明其与被告的合法夫妻关系的结婚证或夫妻关系证明书;7、原告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离婚起诉状。
三、一方不愿意离婚法院还能判离婚吗
当事人在有证据证明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法院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即使双方不能就离婚问题达成一致,法院也应当判决准予离婚。诉讼离婚是一方当事人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应当先行调解;法院会对当事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经法院审理后,确定夫妻感情已经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判决准予离婚。
-
当事人需要哪些法定事由才能诉讼离婚?
383人看过
-
当事人提出离婚诉讼一定要符合哪些条件
68人看过
-
民事诉讼法婚内出轨必须由当事人起诉吗
115人看过
-
2024法院判决离婚的条件是什么,需要出现哪些法定事由
390人看过
-
民事诉讼当事人阅卷权易出现的问题有哪些
489人看过
-
离婚纠纷中诉讼当事人可以出现第三人吗
277人看过
诉讼离婚的流程如下: 1、撰写起诉状,起诉状中写明夫妻双方的姓名、住址等基本信息,写明诉讼请求为请求法院判决离婚,如果有符合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如重婚、家庭暴力、虐待家庭成员等情况的,则可以提出离婚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并附上证明夫妻... 更多>
-
哪些离婚诉讼不能当法定事由来判决广西在线咨询 2021-12-29离婚诉讼中离婚的法律原因是:夫妻关系破裂,调解无效;一方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判决离婚后,双方分居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
-
离婚诉讼中当事人需要负担哪些费用甘肃在线咨询 2022-04-01离婚诉讼中,夫妻双方当事人可能需要负担的费用如下: 1、当事人应当向人民法院交纳的诉讼费用包括: (一)案件受理费; (二)申请费; (三)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理算人员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 2、案件受理费包括: (一)第一审案件受理费; (二)第二审案件受理费; (三)再审案件中,依照本办法规定需要交纳的案件受理费。 3、下列案件不交纳案件受理费: (
-
当事人诉讼离婚要准备哪些证据辽宁在线咨询 2022-04-05离婚是你的权利。夫妻双方感情确已破裂,无法共同生活的,法院应当准予离婚。你应当尽量收集对方存在过错的证据,如存在第三者、家庭暴力、遗弃虐待家庭成员、吸毒赌博等屡教不改、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的证据。这样可以帮助你尽快离掉。否则第一次起诉离婚法院可能判决不准离婚。关于财产:结婚登记之后男女任何一方取得的财产原则上都是婚后财产,分割时一般均分。你应当尽量收集财产方面的证据及线索。如对方银行卡信息、股权信
-
当事人离婚诉讼证据有哪些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6-03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离婚证据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书证 指用文字、符号、图形记载或表示的能够证明案件特征事实的书面材料。如:房产证、股权证、情书、日记、在外开房的宾馆发票等证据。 (二)物证 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如:用于通奸的避孕套、卫生纸(巾)、内衣上的口红、内裤上的精液及有关工具等。 (三)视听资料 指以录音或录像、磁带所反映的声音或图像,或以电子计算机储存的信
-
当事人陈述民事诉讼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海南在线咨询 2023-01-051、证据学上讲的当事人陈述主要是狭义上的,当事人就诉讼请求的陈述,体现处分原则;就证据问题的陈述体现当事人质证的权利。 2、当事人陈述必须是向法院所作的陈述,当事人在法庭外所作的陈述一般不能作为当事人陈述予以对待,不能产生当事人陈述的效力; 3、当事人陈述的形式包括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并以口头形式为主。 4、可否由人代为陈述的问题,区别不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