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起诉恶意打假人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25 10:52:25 68 人看过

对于虚假诉讼的处理。没有实际的利益纷争,原告与被告之间恶意串通,通过诉讼的手段,拿到具有执行力的判决书和调解书,以达到不当目的的行为被称作虚假诉讼。

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被执行人与他人恶意串通,通过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逃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恶意诉讼怎么处理

对滥用诉讼权利恶意提起诉讼或者滥用诉讼权利妨碍司法秩序的行为,在法律没有明确限制的时候,对于滥用诉权型虚假诉讼的防治问题,还是应该着重于个案,强调法官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裁量当事人的诉权行使。

二、恶意诉讼如何追究责任

恶意诉讼是当事人出于非法动机,通过合法形式提起诉讼,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某种损害后果的行为。因此国家出台相关对其进行遏制。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

(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已被查封、扣押的财产,或者已被清点并责令其保管的财产,转移已被冻结的财产的;

(四)对司法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证人、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协助执行的人,进行侮辱、诽谤、诬陷、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8日 07:1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打假相关文章
  • 怎么应对打假人起诉的问题
    一、怎么应对打假人起诉的问题应对打假人起诉的方法如下:1.收集证据:收集与打假人投诉相关的证据,包括产品检测报告、进货渠道证明、销售记录等。这些证据可以证明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是合法的,也可以为自己的企业辩护提供有力的支持。2积极应诉:如果打假人确实存在欺诈行为,当事人可以积极应诉,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应诉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客观,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是合法的。二、被对打假人起诉一定要请律师吗被打假人起诉并不一定要求请律师。虽然律师在法律领域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可以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和帮助,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当事人也可以自行应诉。如果当事人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或者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行为合法,那么可以考虑自行应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应诉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否则可能会影响案件的审理和结果。但如果当事人对法律知识不够了解,或者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行为合法,
    2023-11-17
    244人看过
  • 厂家恶意投诉售假能否起诉
    一、厂家恶意投诉售假能否起诉厂家恶意投诉售假能起诉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收集证据:首先需要收集侵权证据,包括截图保存商品页面、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等,以便后续投诉和维权时使用。2.向知识产权部门投诉:可以在淘宝、拼多多等知识产权后台上进行投诉,投诉时提供一些必要的证据,比如自己买到的假货图片、与商家的聊天记录等。3.起诉:如果恶意投诉的厂家销量很大,影响很大,投诉无果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起诉。一般起诉的流程跟周期3到6个月,通过法院裁定,也能拿到结果,同时对源头厂家也可以进行打击。二、恶意投诉售假怎么举报如果发现有人恶意投诉售假,可以采取以下举报方式:1.向平台举报:如果是在电商平台上遇到恶意投诉,可以向平台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比如聊天记录、商品图片等。平台会根据举报情况进行调查,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意见。2.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如果是在线下遇到恶意投诉,可以向当地的消费者协会投诉,提供相关证
    2023-11-19
    417人看过
  • 恶意打电话骂人怎么办
    法律综合知识
    可以报警。恶意骚扰、威胁的一般以行政处罚进行教育。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2024-04-12
    262人看过
  •  涉嫌违法的恶意打假行为
    恶意打假是指以打假的名义,采取非法手段敲诈勒索销售者的产品的行为。职业打假则是知假买假,向销售者索赔,但并不违反法律规定。恶意打假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行为,应当受到法律追究。恶意打假与职业打假有所区别,它们都是违法行为。恶意打假主要通过以打假的名义,采取将销售者的产品掉包、自带假货等非法手段来实现敲诈勒索的目的。虽然职业打假者也是知假买假,然后向销售者索赔,但并不违背相关法律规定,其索赔也都依照法律法规条款进行。但恶意打假是利用假货掉包真货或者自带假货等形式,然后再以购买到假货为由逼迫店家付出高额赔偿,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行为,应当受到法律追究。恶意打假涉及哪些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如何?恶意打假是指以捏造事实、虚构事件、伪造证据等手段,对商品或者服务进行虚假评价,以达到欺骗消费者、获取不当利益或者谋取其他目的的行为。这种行为涉及到的违法行为包括:1. 欺诈罪:恶意打假人
    2023-10-26
    70人看过
  • 恶意打假构成犯罪吗
    “打假”顾名思义就是打击制假贩假、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打假有政府打假,也有企业打假和消费者打假,甚至还出现了职业打假人。但不管何种形式的打假都要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特别是民间打假。现在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打假行为,就是恶意打假。恶意打假不同与职业打假,是一种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以打假的名义采取将销售者的产品掉包、自带假货等非法手段来达到敲诈勒索的目的。虽然职业打假者也是知假买假,然后向销售者索赔,但并不违背相关法律规定,其索赔也都依照法律法规条款进行。但恶意打假是利用假货掉包真货或者自带假货等形式,然后再以购买到假货为由逼迫店家付出高额赔偿,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行为,应当受到法律追究。恶意打假构成什么罪恶意打假构成盗窃、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
    2023-07-24
    349人看过
  • 恶意打假涉嫌违法吗
    法律综合知识
    律师解答:违法。恶意打假不同与职业打假,是一种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以打假的名义采取将销售者的产品掉包、自带假货等非法手段来达到敲诈勒索的目的。虽然职业打假者也是知假买假,然后向销售者索赔,但并不违背相关法律规定,其索赔也都依照法律法规条款进行。但恶意打假是利用假货掉包真货或者自带假货等形式,然后再以购买到假货为由逼迫店家付出高额赔偿,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行为,应当受到法律追究。《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4-04-23
    497人看过
  • 别人恶意起诉能反诉吗?
    一、恶意诉讼可以反诉吗恶意诉讼可以反诉,对原告的证据可当庭质证,或提供反证或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法院会查明事实依法判决。恶意诉讼,指当事人利用诉讼为自己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诉讼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一条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附有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第二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证明责任和职权探知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二、怎样起诉欠钱不还的人起诉一个欠钱不还人的流程如下:(一)先写诉状
    2023-06-01
    139人看过
  • 他人恶意指控的起诉策略
    遭受不实指控时,您有权通过拟定适合的刑事诉讼祈求书(亦称“刑事申诉状”)、不断收集与之关联的法律文件以及轶事证据的方式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若自诉案情牵涉到公民权益的保护和维护,则公民被害者有权直接向法院行使维权权进行起诉。在此情形下,如若被害方不幸离世或失去了行为能力,这并不影响其法定代理人、主要亲属依法向该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被受理的可能性依然相当高。《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对于自诉案件,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条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
    2024-04-29
    268人看过
  • 虚假诉讼、恶意诉讼会怎样?
    一、什么是虚假诉讼和恶意诉讼?虚假诉讼是法律名词,就是打假官司,是指当事人出于非法的动机和目的,利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采取虚假的诉讼主体、事实及证据的方法提起民事诉讼,使法院作出错误的判决、裁定、调解的行为。恶意诉讼,是指当事人以虚假的事实提起诉讼,利用诉讼获取自己不正当利益的诉讼行为。二、常见的虚假诉讼和恶意诉讼有哪些?常见的虚假诉讼有两种:一是无事实争议,虚构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通过法院的司法行为而损害诉讼相对人以外第三人合法权益的民事诉讼。二是有事实争议,但虚构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通过法院的裁判行为,不当获得诉讼相对人合法利益的民事诉讼。常见的恶意诉讼有:随意起诉,一事多诉;随意进行财产和证据保全申请(诉前与诉中);制造延期审理事由;多次异议、不合理多次申请鉴定、调查、调取证据,造成审限延长;隐瞒证据的提交,人为造成新证据的提交,成就不断重审与再审的事由;无限制的申请诉前临时措施(
    2023-06-07
    499人看过
  • 网络上的恶意诽谤怎么起诉
    在网络上遭受恶意诽谤的,被侵权人可以准备起诉书等进行依法起诉,在网络上侮辱诽谤他人要负法律责任。《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1024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依《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一百七十九条和第一千零二十四条的规定,可以责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一、诽谤罪的构成要件构成要件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2、客观要件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
    2023-03-04
    322人看过
  • 怎样起诉被告人恶意语言伤人
    原告需要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递交诉状、副本及相关的证据材料,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决定是否进行受理。人民法院决定受理,原告在预交诉讼费后,由法院依法送达起诉状副本、开庭传票等法律文书。《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条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恶意伤人造成重伤判多少年恶意伤害造成重伤,构成故意伤害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危害,希望或者让这种结果发生,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
    2023-08-15
    213人看过
  • 有效应对打假人恶意索赔的策略分析
    遭遇打假人恶意索赔的,那么当事人可以通过以下的3种方法处理。如下:1、复查一下是否属于自己产品,或者当事人发布的广告,是否存在法律法规上的问题;2、积极应对本公司,或者本店的产品以及广告存在的问题;3、培养法律法规技术能手,或者和专业机构合作;4、向恶意索赔打假人追究民事责任。假“立邦”被抓打假人员:消费者莫贪便宜昨天上午,海淀工商分局执法队联合立邦、多乐士销售商,在温泉大稻地91号端掉了一处假油漆灌装窝点,现场查获待装假油漆300桶。执法人员表示,假冒立邦漆各项质量指标均不合格,黏附性能尤其差,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今天早上8点多钟,在稻香湖附近一个村口,已经蹲守了两个小时的执法人员没有等到应该出现的进货车辆。之前立邦、多乐士油漆打假人员已经蹲守了近半个月,进货车辆应该大约在9点多钟开到,执法人员告诉记者。可当时间已经指到了9点半,却没见制假窝点内有任何动静,会不会听见风声了,果然,
    2023-07-08
    475人看过
  • 恶意打人对犯什么罪
    殴打他人,未造成轻伤以上后果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给予行政处罚;造成轻伤以上后果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追究刑事责任。《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一)共同殴打、伤害他人;(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岁或六十岁以上的人;(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造成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手段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个人恶意打人一支嘴赔8000多吗如果受害人的伤情经鉴定为轻微伤,那么
    2023-08-06
    103人看过
  • 职业打假人恶意购买是否是敲诈
    一、职业打假人恶意购买是否是敲诈依照邦国法例,职业打假并未构成敲诈行为。其含义显而易见,即抨击制造和推销假冒伪劣商品之行为。打假之中既有政府组织的行动,也有企业或消费者自行发起的打假行动,甚至还有专业打假人士的参与。然而,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打假行为,均需以合乎法制原则作为前提,尤其是涉及到民间自发的打假。现如今出现了一类具有侵略性且与传统打假有所区别的违法行为,这种行为主要通过恐吓、威胁或直接对受害人施压的方式进行,他们通过将卖家的商品全部封锁,或者故意携带假货等非正当手段,旨在实现对他人财产的非法掠夺,这无疑是敲诈勒索的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24-04-05
    278人看过
换一批
#消费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打假
    词条

    打假主要表现为政府打假、消费者打假和企业打假。打假是伴随制贩假而生的。制贩假的存在,源于暴利诱使,法制漏洞,政府无为,企业乏力,消费者趋向五方面原因。 制贩假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消费者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 更多>

    #打假
    相关咨询
    • 恶意索赔打假人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7-10
      购假之后,50%以上的“职业打假人”都会与商家“私了解决。剩下的会去工商举报,或到法院起诉。在北京,每年的诉讼就有三十多起,但有很多都不是用“职业打假人”自己的名字起诉的。客观上说,也只有赔钱才能触动商家的利益,促使他们把问题改正。而那些屡教不改的企业更是他所打击的目标。 “职业打假”也确实能够带来一定的收益。谢先生说,他一年的打假收益扣除成本至少也在五六万元。而据记者了解,有些甚至更高,可以用“
    • 恶意拿假欠条起诉怎么撤诉
      西藏在线咨询 2021-12-22
      1、被迫写借据后,应及时向警方报告,报告记录可作为证据;2、与对方沟通,找第三人作证,证明自己受到胁迫。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勒索公私财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并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恶意打假犯法吗?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12
      恶意打假不同与职业打假,是一种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以打假的名义采取将销售者的产品掉包、自带假货等非法手段来达到敲诈勒索的目的。虽然职业打假者也是知假买假,然后向销售者索赔,但并不违背相关法律规定,其索赔也都依照法律法规条款进行。但恶意打假是利用假货掉包真货或者自带假货等形式,然后再以购买到假货为由逼迫店家付出高额赔偿,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行为,应当受到法律追究。
    • 该怎样起诉人恶意诽谤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1-14
      1、及时固定和收集已有的证据。比如对他人在网络上的诽谤,我们要及时予以截图,通过公证机关对其内容予以公证,以证明事情的发生是真实存在的。 2、在已经掌握了已有的事实证据的情况下,到相关法院的立案部门登记立案,提刑事自诉。
    • 恶意打假上诉状的内容是哪些样的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8-01
      ”、第一百五十条“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之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包括内在质量和外包装标示两方面,对外在包装标示,也应当进行区分,适用该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的前提条件是应当符合第一百五十条之规定,或者在外包装标示中未按照规定表明某些事项,该标示的缺失会使消费者产生误解或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错误的指引。本案中,被上诉人主张适用十倍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