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质量举证责任证据规则是如何规定的
因产品质量责任纠纷,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即原告只须证明其损害是由于产品有缺陷所致就可以提出赔偿,而被告是否有过错,由被告自己举证。但这并不意味着原告在产品质量责任纠纷中不负任何举证责任,原告要想获得赔偿,必须举证其有财产、人身损害的事实,还要举证其损害是因产品有缺陷所造成的。
二、产品质量保证措施包括哪些
公司有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能力满足甲方要求,通过ISO体系认证,能够不断改进质量体系,提升质量保证能力。拥有必要的检测设施,加强进货检验,确保产品质量达到要求。对人、机、料、法、环、测作为重点加以质量控制。
产品质量保证措施
(一)建立了质量信息传递系统,保证质量信息快速传递到相应部门,对质量问题及时处理。
(二)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质量工作会议,研究产品质量状况,寻找提高产品质量的措施,制定质量改进计划。
三、产品质量责任纠纷举证责任倒置
关于产品质量损害赔偿的举证责任,由受害人就产品侵权的构成要件进行举证,即对产品存在缺陷、使用缺陷产品导致损害以及产品缺陷与损害之间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进行证明。受害人如能证明产品存在缺陷、使用缺陷产品造成了损害以及缺陷产品与损害之间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则产品侵权责任得以确立。生产者或销售者则就法定免责事由举证,如不能证明免责事由存在,则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法定免责事由有:
(一)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
(二)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的;
(三)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
由此可见,产品质量纠纷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产品生产者应举证证明其产品不存在缺陷。
-
产品质量责任如何认定,产品质量责任纠纷如何举证?
251人看过
-
如何确定产品质量侵权举证责任?
138人看过
-
新证据规则2024年举证责任有什么规定
112人看过
-
培育辣苗质量问题如何划分举证初级农产品质量举证责任
379人看过
-
责任制与质量举证:强调责任与证据在产品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
480人看过
-
产品质量纠纷的举证责任由谁来进行举证?
130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产品质量责任纠纷的证据规则,证据都有哪些啊怎么举证广西在线咨询 2024-08-30《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41条第1款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即产品生产者承担赔偿责任的前提是其产品存在缺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六款的规定“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从该规定看,证据规则并没有将产品侵权案件的任何一个构成要件举证责任分配给被告,也
-
因产品质量纠纷的举证责任这个举证责任是如何进行分配的北京在线咨询 2023-04-07《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41条第1款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即产品生产者承担赔偿责任的前提是其产品存在缺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六款的规定“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从该规定看,证据规则并没有将产品侵权案件的任何一个构成要件举证责任分配给被告,也
-
产品质量侵权责任举证责任是怎样的产品质量侵权责任的性质是怎样的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08一般侵权诉讼中,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举证责任分配比较明确,但在特殊侵权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 产品质量侵权责任,是因缺陷产品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时,产品的生产者及销售者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以下简称他人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一)未将产品投入流
-
去鉴定产品质量有问题,产品质量合同纠纷的举证责任如何划分重庆在线咨询 2023-04-07证明被告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证据 1、致使原告人身、财产受到损害的是被告生产或经营的产品的证据,如购物发票等;(一)协商 协商是指由被害人和侵害人根据法律规定自行商量解决,通常当事人之间要达成书面协议和口头协议。 (二)调解 调解是指企业主管部门、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要求居中调解,依照法律规定合理解决纠纷,保护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仲裁 仲裁是指经济仲裁机关根据双方当事人达
-
产品质量法检举规则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12为鼓励和支持对产品质量实行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公众积极检举揭发产品质量违法行为,产品质量法规定了对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的检举制度,包括: 1、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检举违反产品质量法的行为,其检举权受法律保护。检举可以署名,也可以不署名。 2、接受举报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有为检举人保密的义务。必要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举报人。 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