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2005年6月27日23时许,被告人陈某驾驶悬挂鄂A/17734号牌(假号牌)的大货车从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往西樵镇方向行驶,至樵丹路百西科技园路口时靠边停车等人。期间张某驾驶粤Y/B9357号小型客车(车上搭载关某)同向行驶,追尾碰撞陈某驾驶的大货车尾部,导致面包车损坏、关某受伤、张某当场死亡。事故发生后,陈某驾车逃逸。2005年7月29日,陈某及其肇事货车被公安机关缉获。经交警部门认定,被告人陈某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负事故的主要责任;张某酒后驾驶机动车,负事故的次要责任。
一审法院认为,被告人陈某驾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肇事后逃逸,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第一款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负事故的主要责任,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以交通肇事罪判处被告人陈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二审法院认为,交通事故发生在前,陈某的逃逸行为发生在后,其逃逸行为并非引发本次交通事故的原因。至于陈某有无其他与本次事故发生有因果关系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如陈某是否在禁止停车路段停车、其停车是否阻碍其他车辆的正常通行?陈某的其他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是否应对事故负全部或者主要责任?一审没有查明,在事实不能查明的情况下,应按照“疑罪从无”的原则处理。如果陈某有在禁止停车的路段停放车辆从而妨碍其他车辆正常通行的违规行为,结合本案事实,陈某也只应负同等责任以下的事故责任。而公诉机关仅指控陈某有逃逸的违规行为。因此,本案现有证据尚不足以认定陈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
评析:
一、正确处理刑罚总则与分则的关系,正确运用犯罪构成理论解释分则条文。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交通肇事致死亡1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案发生了造成一人死亡、一人受伤、车辆一定程度的损坏的重大交通事故,交警部门认定被告人陈某负事故主要责任。从表面看,陈某的行为,符合最高院司法解释的规定,似乎可认定其构成交通肇事罪。但按照犯罪构成理论来分析,则得不出这样的结论。
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交通肇事罪。运用犯罪构成理论分析,交通肇事罪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为:1.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2.发生了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事故;3.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与所发生的重大事故之间有因果关系。本案被告人陈某有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交警部门亦据此认定陈某负事故主要责任。但交通事故发生在前,陈某的逃逸行为发生在后,本案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被害人张某酒后驾驶、没有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等。陈某的逃逸行为并非引发本案交通事故的原因。因此陈某的行为不具备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
哪些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标准
496人看过
-
构成交通肇事罪不构成肇事逃逸要判刑吗
70人看过
-
什么情况构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怎样认定
138人看过
-
前行为未构成犯罪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处理
460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怎样定为逃逸行为
319人看过
-
肇事逃逸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怎么处理?
372人看过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
哪些行为不构成肇事逃逸,哪些行为不构成逃逸新疆在线咨询 2021-06-141、交通事故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因受伤需到医院救治等原因离开现场,未能及时报案
-
交通肇事逃逸追缴的肇事逃逸行为,有哪些构成要件?河北在线咨询 2022-04-15根据《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70号令)》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有:(1)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如〈案例1
-
交通肇事逃逸构成肇事逃逸吗,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及行为是怎样的福建在线咨询 2022-02-05不构成肇事逃逸。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 1、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 2、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3、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的,属于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构成该情节加重犯,首先要求行
-
交通肇事逃逸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脱离现场是否构成肇事罪安徽在线咨询 2022-01-23逃逸行为必须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具有《解释》第二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即构成交通肇事罪。只有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脱离现场的行为,才能认定为逃逸。 2 脱离现场的目的必须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确认行为人是否逃避法律追究,要看其主观目的。如:被告人王某负主要责任的一起交通肇事案件,被告人王某
-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如何认定肇事者是否构成犯罪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山西在线咨询 2022-01-20刑事责任方面:1、本人曾经处理过类似的案件,均未认定为肇事逃逸。首先由交警认定是否属于逃逸,法院审理过程中如果没有出现其他的新证据,法院一般都认可交通事故认定书。每个案件的具体情节都不一样,交警会结合当事人口供、证人证言、车况等证据确定你雇佣的驾驶员是否属于肇事逃逸。2、不管是不是逃逸,驾驶员肯定是要承担刑事责任了,逃逸在刑法上只是量刑加重情节。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对交通肇事罪规定了三个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