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损失和诽谤行为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5 08:45:45 500 人看过

一、侵害名誉权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诽谤罪的犯罪主体和被害人,只能是自然人;二、构成诽谤罪的行为方式,一般是比较严重;三、诽谤罪的危害结果,是对社会构成了较为严重的危害。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虽然也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但还远未达到这样的程度。

如何确定侵犯名誉权

在具体认定行为人是否侵害他人名誉权时,应从以下四方面来确定:

1、行为人主观有过错。主观有过错是指行为人对于他人名誉权受侵害的事实主观上存在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以媒体新闻报道侵害他人名誉权案件为例,如果加害人的主观心态为故意,我们可以轻易认定,但如果仅仅表现为对所报道的事实调查或审查不严导致报道失实,其主观心态应如何认定笔者认为,新闻媒体作为我国的社会监督主体,应当在一定程度上享有自由报道权,而不应过分要求新闻媒体报道准确无误。因为基于我国国情,舆论监督在社会生活中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方面。因此,我们应当鼓励并支持新闻媒体继续有效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2、行为人行为违法。对于该构成要件中的“法”,最高人民法院未作明确解释,但是,笔者认为,按照惯例,此处的“法”应作限制解释,仅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规。对于部门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虽然可以约束行为人,但是违反这些规定,受害人并不得据此要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此种情况下,唯一可以救济的途径是向有关行政主管机关申诉控告,要求主管机关对行为人做出处理。

3、存在损害后果。由于名誉权本身具有特殊性,因而名誉权的损害后果与一般侵权后果的表现有所不同,前者较为隐蔽,且举证比较困难。如公民因加害人行为导致社会和他人对其品德评价降低;法人因加害人行为导致商誉下降、磋商中的合同被终止等。我国还没有明文规定名誉权损害后果的具体表现形式,而涉诉的名誉权案件也一直由法官自由裁量,对于是否存在损害后果及后果严重性,没有法定和统一的衡量尺度,这也是完善名誉权保护制度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4、损害后果与违法行为之间有因果联系。

因果联系一般表现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笔者认为,侵害名誉权的构成必须是违法行为直接导致了损害后果,如果确定违法行为与间接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联系,必然导致权利滥用,这也与名誉权保护制度的初衷相违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2日 19:1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诽谤损害名誉是几条几款
    诽谤损害名誉是民法典的第一千零二十四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一、名誉权的法律特征(一)名誉权的客体是名誉所谓名誉,根据《民法典》第1024条的规定,是指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它体现了民事主体的精神利益和人格利益。名誉权的客体不包括名誉感,因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后果通常为社会评价的降低,而名誉感是民事主体自身内心的一种情感,对名誉感的侵害往往并不会导致社会评价的降低。法律对名誉感的保护可以通过对人格尊严的保护加以实现。(二)名誉权的内容是就名誉受有利益和排除他人的侵害受有利益主要表现在:其一,民事主体就自己的客观公正之社会评价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其二,民事主体利用自己良好的名誉取得财产上的利益。对以营利为目的的民事主体而言,此种权能尤为重要。排除他人的侵害表现在:第一,维护名誉,使自己的社会评价免于不正当的降低和贬损;第二,在名誉受到
    2023-02-22
    350人看过
  • 损害名誉权和诽谤罪能一起定罪吗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之规定,诽谤犯罪乃属“自诉”性质的犯罪,但若其对社会公共秩序或国家整体利益构成严重侵害则需由公权力介入。当某位人士之行为同时触犯损害名誉权及诽谤罪时,从法律理论角度来看,两罪名可合并论处。然而,实际操作中能否实现两罪并罚仍须根据案件的具体事实与情节予以审慎考量。若诽谤行为确已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严重伤害且满足诽谤罪的构成要件,那么在法律层面上,两罪名便有可能并罚。然而,最终是否实行并罚,仍需由法院依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作出裁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8-02
    322人看过
  • 诽谤和名誉侵权区分,诽谤的构成要件
    诽谤和名誉侵权区分关键在于两点,其一是诽谤散布的内容是虚构的事实,而名誉侵权还可以是真实的内容,其二是诽谤的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名誉侵权的对象还可以是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诽谤的构成要件有客体要件、客观方面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方面要件四个方面的内容。一、诽谤和名誉侵权区分谤和名誉侵权区分关键在于散布的内容是否属实。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另外,诽谤的对象不能是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而名誉侵权的对象可以是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二、诽谤的构成要件诽谤的构成要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客体要件,即侵害了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
    2023-07-02
    466人看过
  • 诽谤和名誉侵害有何不同?
    诽谤和名誉侵权的区别如下:1、条件不同: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2、适用对象不同: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而在名誉侵权行为中,法人、团体、组织可以成为受害者。3、主观过错要求不同。诽谤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的主观过错包括过失行为。侮辱罪和诽谤罪有什么区别1、客观方面表现不同侮辱罪: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诽谤罪: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注意:侮辱罪和诽谤罪针对的对象是特定的个人。2、犯罪手段是不同的前者是公然进行的,包括可能使用的暴力;而后者只能以言语、文字方式来进行的。前者不需要有捏造事实的过程,只要有公然侮辱的行为,情节就够了,而后者必须有捏造他人事实,并公开扩散两个行为。3、犯罪主体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
    2023-07-06
    114人看过
  • 诽谤个人名誉是不是诽谤罪
    若已确凿证实针对个体声誉实施了涉嫌诽谤的行为,那么便有可能构成诽谤罪,然而,这需满足一系列特定条件方可成立。所谓诽谤罪,乃是行为人成心编造并大肆传播虚假信息,这些信息足以贬低他人的人格尊严,损害其名誉,且情节严重者方能构成此罪。在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构成诽谤罪时,我们必须全面考量该诽谤行为所采用的手段、所包含的内容、传播的广度以及对受害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倘若仅仅是轻微的、偶尔发生的一般性诋毁,或许尚不足以构成诽谤罪,但却依然可能触及到民事侵权的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8-17
    294人看过
  • 名誉罪和诽谤罪是大罪吗
    名誉毁损罪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具有明确的定义和界定。通常情况下,我们所说的诽谤罪乃是故意编造并散播虚无缥缈的内容,这些内容足以对他人的人格产生贬损之效果,进而对其名誉构成实质性损害的行为。至于诽谤罪究竟能否归入重罪范畴,这是一个无法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的问题,需要结合诸多因素进行全面考量,例如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所引发的后果等等。一般而言,若诽谤行为情节严重,给受害者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或者社会负面影响,那么其所面临的法律责任将会相当沉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8-12
    232人看过
  • 什么是名誉诽谤?
    刑事责任年龄
    诽谤为捏造事实贬损他人、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该类行为情节严重的,行为人可能构成诽谤罪。《刑法》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一、网络水军究竟犯了什么法律网络水军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侮辱罪、诽谤罪。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实施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从而构成的犯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二、诽谤他人会怎么定罪行为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会构成诽谤罪,一般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包括:1、捏造贬损他人名誉或人格的事实,并对该信息进行散布和传播,他人根据该信息能够知道所指向的人。2、他人名誉或人格因此
    2023-03-13
    51人看过
  • 名誉权和诽谤罪一样吗,诽谤罪怎样判刑
    名誉权和诽谤罪不一样,名誉权和诽谤罪区别在于主体不同、主观方面不同、行为方式不同以及危害后果不同。诽谤罪判刑是基于犯罪情节确定的,构成诽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一、名誉权和诽谤罪一样吗名誉权和诽谤罪不一样,诽谤罪名誉侵权的区别是有的。1.主体不同。侵害名誉权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诽谤罪的犯罪主体和被害人,只能是自然人;2.主观方面的区别。侵害名誉权的主观过错,故意、过失均可构成。诽谤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3.行为方式不同。构成诽谤罪的行为方式,一般是比较严重的,因此不再被认为是普通的侵害名誉权的方式;4.危害后果不同。诽谤罪的危害结果,是对社会构成了较为严重的危害。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虽然也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但还远未达到这样的程度;二、诽谤罪怎样判刑诽谤罪判刑标准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
    2023-07-03
    404人看过
  • 名誉罪和诽谤明星怎么判
    一、名誉罪和诽谤明星怎么判如果有人造谣生事,让真相面目全非,甚至达到了诽谤罪的程度,那可就糟了。按照刑法,这样做的人会受到很重的惩罚,比如坐牢3年或者被关押半年。而且,他/她的政治权利也可能会被限制。最关键的是,这事儿往往会影响到名人明星们的名声、形象,他们当然可以用法律保护自己。如果真的出了这种事情,受害人完全可以去法院告状,要求侵权者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恢复名誉、公开道歉等责任。不过要注意,具体的责任和处罚要看具体情况。所以,遇到这种麻烦,最好找个懂法的人问问,听听他们怎么说。我们每个人都得遵守法律,尊重别人的权益,别随便传播假消息。《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
    2024-07-29
    100人看过
  • 名誉权和诽谤存在什么联系
    名誉权和诽谤的联系是:侮辱、诽谤就是侵犯了名誉权。名誉权是民法上的人身权而侮辱罪、诽谤罪是刑法的罪刑,侵犯名誉权包括诽谤行为,但不一定构成诽谤罪,程度上的差别。一、如何构成侮辱、诽谤罪侮辱罪、诽谤罪的构成要件:1、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2、主体要件:侮辱诽谤罪主体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3、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4、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二、气死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气死人情况有:以侮辱、诽谤的形式气死人的,应当承担相关责任。此外,在精神损害赔偿中,侮辱和诽谤是侵犯名誉权的侵权责任。若气死人,一旦能证明侮辱、诽谤情节严重,将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如果没有死亡后果,但还有其他问题,可能是侮辱诽谤罪。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是名誉权,但也可能涉及侵犯生命健康权。三、给别人起侮
    2023-03-11
    126人看过
  • 名誉权和诽谤罪哪个更严重
    一、名誉权和诽谤罪哪个更严重在通常情况下,诽谤罪所涉的危害程度相较于名誉侵权更为严重。就名誉侵权而言,其行为通常仅限于违反法律规定,因此侵权方只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以及相关治安处罚责任便可。然而,当行为者涉及到诽谤罪时,行为者将不得不面对刑事责任的追究,且即使其承担了刑事责任,也无法豁免其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若行为者构成对诽谤罪的成立条件,则一般会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等严厉刑罚之惩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名誉权和商誉权区别是什么在法律层面,荣誉权与名誉权之间存
    2024-07-22
    492人看过
  • 诽谤罪名誉造谣罪
    诽谤造谣毁坏他人名誉如果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的,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侮辱罪和诽谤罪都是告诉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一、网络造谣罪该怎么处罚网络造谣罪的处罚:1、网上造谣情节恶劣的,以诽谤罪定罪处罚。犯诽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2、网络造谣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受害者因诽谤死亡;引起当地群众公愤;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等等。受害人不告诉或者不能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提起公诉。二、辱骂行为就构成侮辱罪吗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如果公然对他人进行辱骂的,并且辱骂的行为对被害人造成严重影响的,如精神出现失常等,是会构成侮辱罪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2023-03-29
    464人看过
  • 怎样就算名誉诽谤
    刑事责任年龄
    一、怎样就算名誉诽谤本罪的主要构成特征如下: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2、客观要件。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4、主观要件。本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进行扩散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二、怎样告别人侵犯名誉权告别人侵犯名誉权应该按照民事诉讼的程序来进行一个操作,一般情况下都是向法院来递交起诉状,看法院来是否受理,受理案件之后就会移交相关的证据和
    2023-05-03
    455人看过
  • 网络诽谤公司名誉
    采用各种方式恶意诋毁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给他人造成一定的后果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追究其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能构成诽谤罪。根据法律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一、恶意造谣属什么罪名恶意造谣属侮辱罪、诽谤罪。通过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1、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2、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二、毁谤罪到底是什么意思毁谤罪即诽谤罪,指
    2023-03-13
    233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侮辱诽谤行为名誉权侵权
      陕西在线咨询 2021-10-20
      侮辱诽谤侵犯名誉权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利用信息网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说明》第二条,利用信息网诽谤他人,具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应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条规定的情况严重:(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点击,阅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二)受害者及其近亲属精神异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三)两年内诽谤受到行政处罚,其他人的情况严
    • 诽谤公司造成名誉损失怎么赔偿
      贵州在线咨询 2023-11-10
      相关法律制度中并没有统一规定侵犯公司名誉权的赔偿标准,一般公司名誉权受损可能会造成相应的财产损失,根据《民法典》规定,侵犯他人财产的情况下,赔偿标准可以按照造成的实际损失计算,如果双方对赔偿标准有争议,建议及时起诉处理。
    • 被他人损害名誉,到处诽谤侮辱造成名誉损失,怎么告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01
      直接搜集证据诉讼解决,如需帮助可以直接来电或者当面咨询
    • 名誉受损该怎样告诽谤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2-24
      名誉受损可以告侵犯名誉权。侵犯名誉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侮辱,诽谤,泄露他人隐私等。
    • 怎样处理诽谤他人名誉的行为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5-05
      故意诋毁诽谤他人名誉涉嫌诽谤罪。 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诽谤罪,被害人自诉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诽谤引起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