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信被骗了可否通过报警来解决此问题
微信被骗的,对方涉嫌诈骗罪,当事人只需要到公安、司法机关报案或举报即可。犯罪分子涉嫌诈骗罪的,诈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构成诈骗罪的条件是:
1.主体要件: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2.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上是故意;
3.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4.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三、诈骗罪怎么立案处理
被害人先到有管辖权的公安进行报案,公安决定立案后,公安机关会对报警人进行口供录取,了解情况,之后会收集证据,进行调查。最后确定犯罪嫌疑人,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传讯询问,若犯罪嫌疑人不配合,会进行拘留审讯,这种情况是要掌握足够的证据之后。公安机关侦查之后,犯罪嫌疑人承认犯罪,公安机关便将案件移送检察院,由检察院审查。检察院审查之后,认为本案可以直接提起公诉的,便向法院提起公诉;若认为本案证据有瑕疵,但确实可以提起诉讼的,将案卷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之后再提起公诉;若是由受害人直接提起控告的,检察院认为不予立案的,会在15日内向受害人送达不予立案通知书,告知受害人不予立案的理由和法律依据。若受害人不服不予立案决定的,在收到通知书后10日内向检察院申请复议。检察院受理复议后,会进行认真的调查,给予受害人一个答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微信被骗后报警是否能够快速解决问题?
96人看过
-
租房问题能否通过报警解决?
355人看过
-
微信诈骗问题对被骗用户而言是否可以报警
274人看过
-
是否可以通过袭击警察来解决犯罪问题?
340人看过
-
微信被骗了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47人看过
-
是否可以通过报警解决渣男的纠缠问题?
162人看过
-
是否可以报警来解决利息过高的问题?浙江在线咨询 2024-12-24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债权人可以通过发函或直接向法院起诉来追讨债务。不过,在起诉前,需要仔细查看合同中关于利息的约定,并参考最新的民间借贷司法解释规定: 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有权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 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则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应当被认定无效,借款人有权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 但是,
-
能否通过报警来解决未偿还的债务问题?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4-12-18民事纠纷不属于公安机关受理范围。当事人可以依据法律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偿还欠款。在提起民事诉讼时,需要准备民事起诉状、对方身份证复印件、证据清单和证据材料,即对方欠款的证据。 《民事诉讼法》第120条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应当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如果当事人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
能否通过携工程款逃跑并报警来解决问题?安徽在线咨询 2024-11-101、可以。 2、《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规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若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若造成严重后果,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能否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微信诈骗问题?安徽在线咨询 2024-11-24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涉及微信诈骗的案件,诈骗金额达到3000元即构成诈骗罪。一般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可处以罚款。 若案件达到刑事立案标准,该案件将转为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将向法院提起公诉,并要求犯罪嫌疑人承担刑事责任。
-
能否通过报警解决彩票欠账问题?福建在线咨询 2024-12-04有关彩票赌博欠款问题,如果通过报案来解决可能效果不佳。这是因为这种赌债本质上是不合法的,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首先,像您所知道的,由赌博活动产生的债务关系严重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48条的明确规定,即当涉及到破坏社会公益、违反法律规范和禁止性规定时,相关的合同将会被视为无效,因此赌债也会被视为无效。其次,即使有借条等书面证据将赌债伪装成看似合法的形式,但其逐利违法的实质无法掩盖,因此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