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只要符合条件的可以单独立户。1.单身居住的,可以单立为一户;2.房屋所有权、使用权发生转移,新入住户要求户口迁入而原住户拒不迁出的,新入住户可以按本户籍登记部门的规定申报立户登记;3.户内因发生婚姻、分家等变化需要分户,且房屋所有权、使用权已经分割的,可以凭能够证明房屋所有权、使用权已经分割的证明材料申报立户登记。
农村户口以后能单立户口吗
可以办理单独立户的,只要年龄和经济条件达到了就可以。
1、家庭户立户:符合当地落户条件,并依法拥有私有住宅房屋所有权或房管部门直管住房等公有住房使用权,以家庭关系为主共同居住生活或单身居住在该套住房,需在该房屋所在地址立户的公民。
2、居住在非住宅用房和违法违章建造房屋的,不予立户。家庭户户主一般由户内拥有本住房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人担任。未成年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一般不能担任户主。
3、符合当地落户条件或已在当地落集体户的公民(非大中专院校落集体户口的学生),需落为家庭户但又不符合家庭户单独立户条件的,经同一设区市市辖区、县级市市区、建制镇(乡、街道)范围内的同一户口性质亲友家庭户户主同意,可将户口挂靠在该家庭户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五条户口登记以户为单位。同主管人共同居住一处的立为一户,以主管人为户主。单身居住的自立一户,以本人为户主。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内部和公共宿舍的户口共立一户或者分别立户。户主负责按照本条例的规定申报户口登记。
-
能否单独以农村户口申请户?
183人看过
-
独立申请户口本是否可以?
252人看过
-
农村户口是否都是农村居民?
256人看过
-
农村孤独老人是否可以申请低保
364人看过
-
几岁可以独立申请户口
396人看过
-
居民户口是否可以享受农村土地补偿
364人看过
家庭关系亦称家庭人际关系。家庭成员之间固有的特定关系。表现为不同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同联系方式和互助方式,是联结家庭成员之间的纽带。 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兄弟姐妹关系。 这里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子女,包... 更多>
-
户口是否可以申请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辽宁在线咨询 2021-09-29《实施意见》提出创新人口服务管理,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为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实施意见》提出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同时,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
-
农村户口的人可以申请公租房吗?农村户口是否可以进行申请购买公租西藏在线咨询 2022-02-10“公租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限定户型面积、供应对象和租金水平,面向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的保障性住房。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新就业职工和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供应范围;可以研究将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统一纳入公租房;可探索将社会向市场提供的中长期租赁住房统一纳入公租房管理,逐步建立起以公租房为基本形式的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农村户口的人是可以有条件的入住公租房的
-
农村居民的拆迁户口是否可以转化为城市居民户口?山东在线咨询 2024-11-23土地征收并不会一定改变农民的户籍属性。如果因征地导致农民失去土地或者人均耕地量远低于当地设定的标准,那么有关农民的户口可能会发生变动。拆迁补偿款的计算会直接影响农户获得的征地金额。不过,不同地区的计算方法可能会存在差异,但总体原则是相似的。根据现行法规,农村征地拆迁赔偿通常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本用途进行补偿,其中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项目。
-
农村户口单独立户申请宅基地条件澳门在线咨询 2022-01-261、单独立户申请宅基地使用权的必要条件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条件(如:当事人是本村的农业户口人员、从未以本人的名义申请过宅基地等);2、建议当事人带上本人的户口本、身份证,咨询本人户口所在地的村(居)委会负责人(村主任等),以对方的答复为准。《河北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为便于说明,以河北省为例,供参考):第七条农村村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宅基地:(一)因子女结婚等原因确需分户,缺少宅基地的;
-
女儿是市民独立户籍可以把户口迁回农村吗?山东在线咨询 2022-09-22《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土地补偿费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实际上是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补偿,土地补偿费在土地被征收后,统一支付给作为被征地单位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到土地补偿费后如何分配属于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十九条规定,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当由村民委员会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