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帮助怀孕女职工维权被无故开除的情况
怀孕被辞退维权的方法:可以向当地的劳动部门进行举报、投诉;可以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在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女职工可以依法投诉、举报、申诉,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调解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怀孕女职工被无故开除的仲裁时效是多久
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等原因仲裁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其他。
三、怀孕女职工被无故开除的仲裁要准备哪些证明材料
提起劳动仲裁时,需要准备以下申请材料:
1.劳动仲裁申请书(详细仲裁请求和理由);
2.申请人身份证明及复印件;
3.有委托代理人的,需当面签定并提交《授权委托书》,注明委托事项,同时提交受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如委托人的代理人是律师事务所派出的执业律师,应提供执业律师的证件复印件:如委托人的代理人是公民,应提供与委托人签订的不收费代理协议书,以及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的关系的法律资料;
4.被诉人工商注册信息资料;
5.申诉人与被诉人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证明材料包括:劳动合同、暂住证、工作证、厂牌、工卡、工资表(单)、入职登记表、押金收据、以及被处罚凭证和被开除、除名、辞退、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通知或证书等。申诉人提交证明材料时,应附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审核后退回原件;
6.《提交证据材料清单》一式两份。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女职工可以依法投诉、举报、申诉,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调解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女职工因怀孕被开除维护权益应该如何处理
177人看过
-
怀孕女职工被解聘,应该如何维权
444人看过
-
女职工“违规怀孕”被处分!孕期女职工权益如何维护?
296人看过
-
怀孕后遭开除该如何维权
312人看过
-
职工怀孕被停发工资是否合理?怀孕职工如何维权?
287人看过
-
女工怀孕期间会被开除吗?女职工如何休产假
182人看过
-
怀孕被离职维权北京在线咨询 2023-06-10和单位协商沟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当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失,要及时提交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国家法律关于女职工孕期的相关法规规定。法规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29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第61条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
-
女性职员怀孕后被解雇,应当如何维权河南在线咨询 2023-03-08女性职员怀孕后被解雇,用人单位的做法是违法的,劳动者维权途径有: 1.双方协商。 2.协商不成申请仲裁。双方协商不了的,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不再向法院起诉的裁决结果应当服从。 3.向法院进行起诉。受害人不服仲裁裁决的,可以在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
如何维权员工怀孕?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2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九条: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四条: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七条: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但是,女职工要求终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的除外。
-
怀孕被辞退怎么处理离职员工工作无故开除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101、女职工怀孕时被无故开除的,应该采用与单位协商、申请调解、去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等方式来维权。女职工有权要求单位继续与其履行劳动合同或者按双倍的经济补偿标准来给予本人赔偿。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七十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
女职工孕期被开除是否算开除?如何休假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30一、女职工孕期能被开除吗孕期的女职工是受到法律保护的,用人单位不能随意辞退怀孕期间的女职工。 1、女职工在怀孕期、哺乳期、产期的,不得降低其基本工资,也不得与之解除劳动合同”。 2、法律规定,女职工如果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即使《劳动法》第二十六条、二十七条规定的情形出现,用人单位也不得与之解除劳动合同。还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用人单位即使在经济性裁员和企业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