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的界限和界定标准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03 19:15:12 334 人看过

第一种情况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犯罪。第二种情况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从而构成犯罪。

过失犯罪在什么情况下负刑事责任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

《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认定过失犯罪要注意:

第一,由于事件已经发生,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发展过程已清楚地展现出来,故司法工作人员不应由此逆推行为人能够预见、应当预见。这种做法容易扩大疏忽大意过失犯罪的范围。

正确的方法是,从分析行为入手,根据行为本身的危险程度、行为的客观环境以及行为人的知能水平,判断行为人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否预见结果的发生。

第二,不能因为结果严重就断定行为人能够预见、应当预见。

行为人能否预见结果发生与实际发生的结果是否严重,具有一定联系;但不能由此认为,凡是结果严重的,行为人就能够预见、应当预见,凡是结果不严重的,行为人便不能够预见、不应当预见。

结果严重就千方百计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做法,是结果责任的残余,违反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

第三,行为人在实施不道德、违法乃至犯罪行为时,有时也会发生行为人所不能预见的结果,不能因为行为人实施的是不道德、违法乃至犯罪行为,就断定他能够、应当预见自己行为的一切结果。

特别是不能因为行为人的行为本身不构成犯罪,就针对其不能预见的_结果追究疏忽大意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

过失犯罪的刑事处罚:

过失犯罪,只有在法律明确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否则不受刑罚处罚。同时过失犯罪在量刑时,直接根据过失犯罪的具体类型定罪处罚,不需要再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而法律规定的过失犯罪颇多,常见的有: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等。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量刑:

刑法对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罚,规定了两档刑罚:对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规定,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也就是说,过失致人死亡,除法律的一般规定外,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中也有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况,根据特殊规定优于一般规定的原则,对于刑法另有特殊规定的,一律适用特殊规定定罪处罚。如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关于失火、过失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害方法致人死亡的规定;第一百三十三条关于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规定;第一百三十四条关于重大责任事故致人死亡的规定等。

过失致人重伤罪的量刑: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9日 02:5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缔约过失与违约责任:界限与界定
    二者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民事责任。两者产生的根据不同,缔约过失责任产生的根据是先合同义务,而违约责任只能产生于已经生效的合同。两者责任保护的利益不同,缔约过失责任保护的是信赖利益,违约责任重在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履行利益。两者的责任的性质不同,缔约过失责任具有法定性,违约责任更多的体现在约定性。此外,两者的责任发生的时间、归责原则、构成要件、行为形态、责任形式、赔偿损失的范围、免(减)责事由等也有所不同。合同缔约过失责任与违约责任的区别1、发生的时间不同。缔约上过失责任发生在合同缔结阶段,违约责任则发生在合同有效成立之后。2、性质不同。缔约上过失责任是一种法定的损害赔偿责任,其目的是解决没有合同关系的情况下因一方的过错而造成另一方信赖利益损失的问题;违约责任则可以由当事人自行约定,如当事人可以约定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的计算方法和数额等。3、赔偿范围不同。缔约上过失责任赔偿当事人的信赖利益损失,以求回
    2023-07-16
    375人看过
  • 主观故意和主观过失的界限
    故意和过失的区别在于:1、二者在主观方面有明显的不同,过失的主观恶意很明显的小于故意导致主观恶意;2、二者的结果在定罪的时候所起的作用不一样;3、从处罚的角度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很明显的低于故意犯罪。交通肇事罪主观是故意还是过失交通肇事罪是过失。通常情况下,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两种情况。在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况上,行为人是明知故犯,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并且造成严重后果,应该预见却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行为人已经预见,但是轻信能够避免,致使出现了严重后果。作为过失犯,本罪成立要求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要求交通肇事行为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出现重大损失。虽然,其构成要件结果表现为具体实害结果,但是其结果是公共安全危险的具体现实化,其所创设的公共安全危险是针对不特定多数人的,对于具体受害者而言出现具体危害结果是偶然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
    2023-07-05
    389人看过
  • 偷税罪的界定和处罚标准
    偷税罪已被逃税罪取代,标准为: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处罚原则为: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偷税罪立案有什么标准逃税立案标准包括:纳税人欺骗、隐瞒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纳税,金额在5万元以上,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的10%以上。税务机关依法发出追缴通知后,不缴纳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纳税人在五年内因逃税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逃避纳税,金额在5万元以上,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的10%以上。《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
    2023-07-06
    364人看过
  • 聚众斗殴罪论量的界限和标准
    聚众斗殴罪的认定界限:聚众斗殴罪是指为了报复他人、争霸一方或者其他不正当目的,纠集众人成帮结伙地互相进行殴斗,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聚众斗殴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纠集众人结伙殴斗的行为。聚众斗殴罪的主体是,凡年满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聚众斗殴罪。聚众斗殴罪认定界限我国的刑法对聚众斗殴罪的认定标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通常情况下,聚众斗殴罪和群众中由于民事纠纷而互相斗殴或结伙械斗的界限一般是:后者不具有流氓犯罪的动机和目的,不是流氓活动。但是,聚众斗殴或在械斗中触犯了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的,构成哪种罪就认定是哪种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多次聚众斗殴的;(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
    2023-07-21
    379人看过
  • 失能老人的界定标准
    法律综合知识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1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所以完整的赡养义务包括物质供养,精神慰藉,生活照料3个方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1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所以完整的赡养义务包括物质供养,精神慰藉,生活照料3个方面。一是,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二是,赡养人不得要求老年人承担力不能及的劳动。三是,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2024-04-19
    232人看过
  •  爆炸罪与过失罪的界定
    过失爆炸罪和爆炸罪在主观要件和责任年龄方面存在区别。过失爆炸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而爆炸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责任年龄方面,过失爆炸罪构成犯罪的责任年龄为年满16周岁,而爆炸罪构成犯罪的责任年龄为年满14周岁。过失爆炸罪和爆炸罪的区别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主观要件:过失爆炸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而爆炸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2.责任年龄:过失爆炸罪构成犯罪的责任年龄为年满16周岁,而爆炸罪构成犯罪的责任年龄为年满14周岁。 爆 炸 罪 与 过 失 罪 的 主 观 方 面 差 异爆炸罪和过失罪在主观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爆炸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爆炸的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而过失罪的主观方面则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爆炸的后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爆炸的后果。从司法实践中来
    2023-09-12
    477人看过
  • 如何界定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的定罪标准
    破坏电力设备罪是指破坏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发条中的电力设备不单单是指与电力有关的,还包括燃气和其他的易燃易爆的设备。如果是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如果是造成了比价严重的后果的,那么就要从重处罚了,不单单是说十年以下。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罪既遂如何定罪处罚1、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罪既遂怎的定罪处罚:(1)行为人出于过失破坏了广播电视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定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罪;(2)犯本罪既遂的,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较轻的,则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法》第一百一十八条破坏电力
    2023-06-30
    370人看过
  •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在法律上的界定
    该段内容讲述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在主观方面、结果所起作用以及处罚方面的差异。过失犯罪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在主观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3、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行为。 处罚方面: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差异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是两种不同的犯罪形态,在法律制裁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行为。例如,抢劫、杀人、诈骗等行为都属于故意犯罪。对于故意犯罪,
    2023-08-30
    237人看过
  • 赌博罪的犯罪对象和量刑标准怎么界定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主义的社会风尚。赌博不仅危害社会秩序,影响生产、工作和生活,而且往往是诱发其他犯罪的温床,对社会危害很大,应予严厉打击。对比区别针对群众关心的赌博行为和群众娱乐活动如何区分的问题,公安部打击赌博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作出了解释:1、看是否从中抽头获利,构成赌博罪客观上以“聚众赌博”、“开设赌场”或“以赌博为业”三种行为为限。“聚众赌博”,是指组织、召集、引诱多人进行赌博,本人从中抽头获利的行为。“以赌博为业”,是指经常进行赌博,以赌博获取钱财为其生活或者主要经济来源的行为。“开设赌场”,是指提供赌博的场所及用具,供他人在其中进行赌博,本人从中营利的行为;群众娱乐不存在从中抽头获利。2、看彩头量的多少,根据个人、地区经济状况及公众接受的消费水平而定。3、从主观方面看,是否以营利为目的,它是构成赌博罪的主观要件;群众娱乐以休闲消遣为目的。4、从主体上看,群众娱
    2023-05-02
    205人看过
  • 诈骗罪的标准和界定有哪些?
    依据刑法的有关规定,诈骗罪,一般是指为了非法占有公私财物,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有以下的3个特征:1、主观上出于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2、实施了诈骗行为,不论是归自己挥霍享用,还是转归第三人,都不影响该罪的成立;3、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欠钱不还人家算是诈骗罪吗?当事人约到欠钱不还的情况,不可以以诈骗罪报警。诈骗罪属于刑事犯罪,欠钱不还属于民事中的借款纠纷,民事纠纷应该先搜集证据写好起诉书,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书,符合起诉条件的人民法院将在七日内立案。当事人在法院开庭审理中辩论阶段可以围绕本案焦点阐述自己的观点,充分行使辩护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
    2023-07-02
    497人看过
  • 如何界定遗弃罪的界限?
    构成以下要件的才算遗弃罪:1、主体为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的人;2、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3、客体是被害人在家庭成员中的平等权利;4、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拒不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老公有情节就扔了孩子和老婆算不算遗弃罪不管孩子,只要有遗弃行为并造成严重后果的,都构成犯罪,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范围,但这个罪属自诉范围。也就是说,情节是否恶劣是区分遗弃罪与非罪的一个重要界限。遗弃行为情节恶劣是指:由于遗弃而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被害人因被遗弃而生活无着,流离失所,被迫沿街乞讨的;因遗弃而使被害人走投无路被迫自杀的;行为人屡经教育,拒绝改正而使被害人的生活陷一危难境地的;遗弃手段十分恶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2023-07-03
    435人看过
  • 界定挪用公款罪和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界限
    (1)侵犯的具体客体对象不同挪用公款罪侵犯的是公款的使用权,侵犯的对象主要是一般的公款,也包括其他的公物及特定款物;挪用特定款物罪侵犯的是国家财经管理中七种特定款物的专用制度,侵犯的对象限于特定款物。(2)客观方面表现不同挪用公款罪表现为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行为;挪用特定款物罪表现为把特定款物挪作其他公用事项,并且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3)犯罪主体不同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主体一般是国家工作人员,主要是掌握国家救灾、救济等款物的财会人员或有权调拨特定款物的人员,即直接责任人员。(4)主观方面不同挪用公款罪的挪用是为了个人使用或者借给他人使用;挪用特定款物罪的挪用则是为了单位另行使用。区分挪用公款罪与非罪的界限:首先,并非所有的挪用公款行为都构成犯罪。因此,认定挪用公款罪与非罪界限的关键,是看该挪用公款行为,是否属于法定的挪用公款罪范
    2023-07-05
    309人看过
  •  文物犯罪案件立案标准及失职罪界定
    这段内容讲述了失职行为可能构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的立案标准,包括导致国家一、二、三级文物毁坏或流失;导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毁坏;以及产生其他严重后果的情况。以下是几种可能的改写:1.失职行为可能构成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的立案标准包括:导致国家一、二、三级文物毁坏或流失;导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毁坏;以及产生其他严重后果的情况。2.依据失职行为可能触犯的罪名,其立案标准包括:导致国家一、二、三级文物毁坏或流失;导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毁坏;以及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3.失职行为可能引发珍贵文物损毁、流失罪的立案标准有三种情况:导致国家一、二、三级文物毁坏或流失;导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毁坏;以及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珍 贵 文 物 损 毁 、 流 失 罪 的 立 案 标 准 包 括 哪 些 方 面 ?珍贵文物
    2023-09-12
    142人看过
  •  过失火灾罪的具体界定
    失火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的行为所构成的罪名,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15条规定,过失放火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严重破坏公私财产的,失火罪当罚。根据刑法规定,失火罪当罚,且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失火罪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的行为所构成的罪名,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15条规定,过失放火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严重破坏公私财产的,失火罪当罚。2、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失火罪怎样认定?失火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指的是在公共场所或他人的财物上故意放火,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失火罪是一种故意犯罪,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那么就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这种结果。如果行为人没有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
    2023-08-29
    426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犯罪过失与过失犯罪的界限是什么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3-11
      1、犯罪过失与过失犯罪,这两词前者是主谓词组,后者是偏正词组。前者强调的是心理状态,后者强制的是结果。2、刑法第15条第1款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据此,过失犯罪是在过失心理支配下实施的犯罪。犯罪过失,则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
    •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界定规定是什么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6-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刑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是界定故意、过失两个不同性质犯罪的重要法律依据,在伤害致人伤、残、死类型的案件中,更是辨别、认定故
    • 失火罪和放火罪的界限
      西藏在线咨询 2021-01-01
      失火罪与放火罪的界限失火罪与放火罪在客观上都表现为与火灾有关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都侵害了社会公共安全。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1、在客观方面,失火罪必须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才能构成。放火罪并不以发生上述严重后果作为法定要件,只要实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放火罪即能成立。 2、放火罪有既遂、未遂之分。失火罪是过失犯罪,以发生严重后果作为法定要件,不存在犯罪未
    • 放火罪与失火罪的界限如何界定
      海南在线咨询 2023-10-19
      (1)主观上,放火罪是故意;而失火罪是过失; (2)放火罪是危险犯,不要求发生实害结果,而失火罪中,失火行为必须造成人身伤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才能构成犯罪。
    • 重大责任事故罪与失火罪等过失犯罪的界限
      青海在线咨询 2023-10-24
      重大责任事故罪与失火罪、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等的界限。本罪是业务过失犯罪,发生在生产作业中,如果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过失致人重伤、死亡、财产损失,就以本罪论处,不再定失火罪、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死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