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可以先协商,约定分期还款,协商不成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偿还欠款。若双方借条或合同有约定管辖地,则按约定提起诉讼;若没有约定,则可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判决书出具后,被告不履行判决书内容,可申请强制执行,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如查封扣押被执行人财产、申请将被执行人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
老赖无力还款怎么处理
老赖无力还款的处理如下:
1、可以先通过协商的方式追回欠款;
2、若是协商无果时,债权人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债权,向老赖的居所地所在地的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3、欠款人(债务人)有偿还能力但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将被拘留、罚款。情节严重的构成拒不执行判决罪。当然,债务人确实没有能力偿还的,不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一、无力偿还贷款的后果有:
1、个人征信受损,影响今后各种贷款办理;
2、产生相应的罚息和滞纳金;
3、被银行起诉。
二、银行贷款逾期不还的,担保人要承担担保责任,担保责任承担的方式如下:
1、如果担保人承担连带责任的,银行可以直接要求担保人按合同约定或者法定方式承担违约责任;
2、如果担保人承担一般担保责任的,银行要先起诉债务人,经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的,银行可权要求担保人承担债务。
总而言之,老赖确实无力偿还债务的,可以与借款人协商延期或者分期偿还。借款人起诉到法院判决后,欠款人有能力执行法院判决而拒不执行的,会被拘留、罚款。情况严重的构成拒不执行判决罪。当然,债务人确实没有能力偿还的,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
借钱时如何避免遇到老赖?
171人看过
-
要账遇到老赖该如何应对?
249人看过
-
应对老赖问题的策略
284人看过
-
面对老赖不还钱的情况应该如何解决问题
435人看过
-
遇到欠钱不还的无赖,该如何应对
232人看过
-
遇到专利侵权问题应如何应对
336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借钱遇到老赖如何应付安徽在线咨询 2022-06-28借钱碰到老赖的处理方式分别有:首先和对方协商;协商不成的申请基层组织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当事人有签订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的,可以申请仲裁机构进行仲裁。行为人也可以不经过调解,直接诉讼或仲裁。法律其他规定。
-
当借款人遇到问题时,应该如何应对?重庆在线咨询 2024-12-31在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被告经常利用各种借口主动逃避出庭,导致原告无法在法庭上与其进行面对面的辩论。如果原告收到了传票,但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应诉,法院可以进行缺席判决。缺席判决是指在被告缺席的情况下,法院对其作出的判决。在这种情况下,原告没有进行辩护,法院也会做出相应的判决。 如果被告无法联系到,导致法律文书无法送达到被告手中,法院可能会采用公告送达的方式。即在报纸或相关媒介发布开庭通知,经过60
-
失信老赖如何应对欠债不还的问题?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4-12-03作为债权人,在失信被执行人尚未履行偿还义务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作为债权人,您有权及时获取对方的财产状况并向相关法院提交强制执行申请,同时密切关注其核心资产的任何变更,以便了解债务人的实际情况,适时反馈给法院,防止其试图逃避应有的债务。 如果您发现债务人目前缺乏可用以进行本金和利息清偿的资金储备,然而对于其所享有的对第三方的到期债权却未能积极行使,那么您作为主要债
-
如何应对老赖恶意转移财产问题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5-02-01债权人可以依据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的规定,向法院申请撤销债务人将财产转移给亲属的行为。如果债务人无偿转让财产,且该行为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另外,如果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或者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受让他人财产,或者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且债务人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情形,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 债权人行
-
遇到恶意欠薪问题,如何应对?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5-02-07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五种方式讨回薪酬: 1. 工会协商解决:工会可以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以达成解决薪酬问题的协议。 2. 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举报: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举报投诉,并要求其责令用人单位解决问题。 3. 劳动仲裁:对于有争议的情况,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以解决薪酬纠纷。 4.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以上方式无法解决问题,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