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对法律的影响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7 11:25:10 398 人看过

不当得利具有下列法律效力:

1、不当得利债务发生后,不当得利人为债务人,有义务返还基于不当得利获得的利益。遭受损失的人为债权人,有权要求不当得利返还和损害赔偿;

2、不当得利债务的对象是返还所受利益的支付。在支付方式上,由于利益形式的不同,存在差异;

3、不当得利的内容是受益人返还不当利益的义务和受害人要求返还不当得利的权利;

4、在不当得利债务中,债权人有权要求不当得利人返还不当利益。

不当得利的法律效力

(一)受益人为善意的法律效力

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因过失而不知道的,视为善意。此种返还义务以现存利益为限。如果限存利益已经不存在(例如:形态改变、消失等)可以不负返还义务。德国民法典第818条第3款规定,善意的受领人以“不当得利已不存在为限,返还或者偿还份额的义务消灭。”我国民法尚未予明确规定,但在审理案件中采用的也是这种观点。可见善意受益人仅在所受利益存在的范围内,承担原物返还或者偿还价额的责任。利益不存在,受益人主观是善意时,可免负不当得利返还的责任。

(二)受益人为恶意的法律效力

明知没有法律上的依据而取得利益的人为恶意受益人。恶意人应当返还取得时的一切所得,不论该利益是否存在,各国关于恶意受领人规定了相较于善意受领人的加重返还责任。

(三)先善意后恶意的法律效力

先善意后恶意,受益人的返还范围,应分两种情况来处理:第一种情况,在其知无法律上的原因前的阶段,即为善意受益人时,按善意受益人的返还范围内予以确认。其得主张所受利益不存在,仅现存的利益,负返还责任。第二种情况,在知无法律上的原因之后的阶段,即为恶意受益人时,应负加重责任,按自始恶意受益人的返还范围予以确认。

《劳动法》中也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要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按月的支付工资给劳动者,同时用人单位也不能无故的克扣劳动者的工资,如果出现了拖欠发放工资或者是无故克扣工资的情况,劳动者也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者诉讼等法律的途径来维权,也可以聘请律师协助自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9日 08:1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不当得利相关文章
  • 法律关系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的成立要件有四: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一方受有损失;取得利益与所受损失间有因果关系;没有法律上的根据。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一方取得财产利益是指因一定的事实结果而获得了或增加了财产或利益上的积累。受益人获得的利益限于财产利益,即可以用金钱价值衡量的利益,精神利益不属于这里的利益范畴。判断受益人是否受有财产利益,一般以其拥有的财产或利益和如无与他人之间发生利益变动所应有的财产或利益总额相比较而决定。凡是财产状况或利益较以前增加,或者应减少而未减少,为受有利益;既有得利又有损失的,损益抵销后剩余有利益的,也为受有利益。具体而言,取得财产利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财产或利益的积极增加,即通过取得权利、增强权利效力或获得某种财产利益或义务的减弱而扩大财产范围。包括:(1)取得财产权或其他财产利益,例如所有权、用益物权、债权、担保物权、知识产权等。占有在我国虽非一种权利,但通说认为占有是一种具有
    2023-02-15
    259人看过
  • 不当得利的法律证明方法
    有如下条件:1.事实上有一方取得可见的财产利益;2.事实行为的另一方受到财产损失,如果只是有一方财产增加,而并没有另一财产受到损害,那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形成不当得利的;3.一方获取利益与另一方失去利益之间有因果联系;4.一方取得利益没有合法的根据。如何证明已经分居?能证明夫妻分居的常见证据:(1)一方在外居住的房屋租赁合同;(2)双方签订的夫妻分居协议,一定是要书面的,口头协议必须对方承认;(3)一方向另一方发出的书面分居文书;(4)双方来往的书信、电子邮件等能证明双方感情不和分居的事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第九百八十六条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取得的利益已
    2023-07-07
    127人看过
  • 如何应对不当得利的法律诉讼案件
    一、如何应对不当得利的法律诉讼案件被起诉不当得利的时候,首先必须要积极应诉,否则可能被缺席判决,这时对被诉一方主体是不利的,其次需要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获益有合法原因,不构成不当得利。二、不当得利被转移在民法典中应该如何处理不当得利被失利方转移的,如果取得不当得利方不是善意取得的,失利方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不当得利受让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不当得利定义】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第九百八十六条【善意得利人返还义务免除】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取得的利益已经不存在的,不承担返还该利益的义务。第九百八十七条【恶意得利人返还义务】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
    2023-12-15
    380人看过
  • 裁量权如何影响不当得利案件的结果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自由裁量权是指在疑难案件中,当法律空白、冲突时,法官依据案情和公平正义的要求,独立判断、权衡并作出合理决定的权力。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不当得利判决书处理不当得利纠纷怎么处理一、受益人应返还所获利的全部财产(包括原受利益及孳息)。返还财产时,各方有约定的,依约定;没有约定的,按以下原则进行:(一)所获利的财产为特定物的,返还原物;若原物被丢失或损坏,则折价补偿。(二)若财产为种类物但己被丢失或损坏,则须返还同类物或折价补偿。二、受益人受益时,不知道没有法律上原因的,仅以返还请求权提出时的现存利益为限承担返还义务。现存利益指的是受益人所受利益扣除以下项目所存有利益:(一)受益人因受领和保存所受利益而支出的必要费用和有益费用。(二)受益人因信赖所
    2023-07-03
    261人看过
  • 应收账款管理不当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第一,降低企业资金周转率,占用企业营运资金。资金周转率是反映资金周转速度的指标。企业资金只有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地循环周转,才能使企业取得销售收入。企业资金占用少,取得的销售收入多,则说明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快,资金利用效果好。应收账款是企业应收而未收的资产,是一种尚未实现的现金流入。不断增加的应收账款,会使企业的物流和资金流不同步,导致大量的流动资金被占用,长期下去势必会降低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从而造成企业的营运资金不足,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受到影响。第二,增加了企业的税费支出。企业发生应收账款也就意味着销售收入的实现和利润的增加。然而应收账款所带来的销售收入,并不是企业实际收到现金。企业交纳的流转税如增值税、税都是以销售收入为计算依据的,这样随着销售收入的增加流转税必然会增加,同时相应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也会增加。同样企业盈利后就需缴纳企业所得税,从而使企业税费支出增加。企业缴纳税款时又必须
    2023-02-16
    81人看过
  • 给付不当得利,是“非给付不当得利”的对称
    给付不当得利,是“非给付不当得利”的对称,为不当得利的基本类型之一,是基于给付而发生的不当得利。其规范功能在于使给付者有权向受领者请求返还欠缺目的的给付。给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构成须具备如下要件:(1)受领人基于给付而获得利益,包括财产的取得,财产的占有或登记、债务免除、劳务或物的使用等;(2)当事人之间具有给付关系;(3)欠缺给付目的,即给付人的给付无法律上的原因。包括开始时即无给付目的,给付后给付目的不存在及给付目的未达到3种情况。但对下列给付情况,给付者不得行使给付不当得利请求权:(1)给付系履行道德上的义务;(2)对未到期债务提前清偿的给付;(3)因清偿债务而为给付且于给付时明知无给付义务;(4)给付人因不法原因而为的给付。
    2023-06-08
    215人看过
  • 不当得利承担法律责任吗,拾得的遗失物是不是不当得利
    一、不当得利承担法律责任吗不当得利可能要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如果不当得利数额较大且拒不返还的,可能会构成侵占罪。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二、拾得的遗失物是不是不当得利拾得遗失物不符合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所以说拾得遗失物不是不当得利。《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二条,不当得利,指无法律上的原因,使他人受损而自己获益的事实,要求他人致损和自己获益是有因果关系的。《民法典》第三百一十二条,拾得遗失物,拾得人并没有取得所有权,只是拥有必要的费用请求权,并且负有的保管义务和报告义务。拾得人的拾得行为也不是致他人受损的原因,没有因果关系。三、不当得利怎么追回不当得利的追回方式应当要求得利者返还原物,如拒不返还可提起民事诉讼。不当得利指没有合乎法律的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当负有返还不当得利的
    2023-05-03
    232人看过
  • 法律对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如何规定
    不当得利,它所指的是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8条规定: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及对方当事人之日起计算。据此,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行使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受损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的存在;二是受损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益人,两个条件要同时具备时效才能起算。我们接下来看看我们本文的重要环节,诉讼时效的相关问题。一、诉讼时效中的时效期限规定依据《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民事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该规定当然适用于不当得利之诉。二、诉讼时效的起算诉讼时效起算时点的确定,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1、主观标准:即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时开始起算;2、客观标
    2023-06-08
    186人看过
  • 不当得利的法律构成要件
    依我国《民法典》第八百九十六条的规定,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有:一是一方获得利益,指因一定的事实,增加其财产总额;二是他方受损失,指因一定事实而使其财产总额减少;三是取得利益与受有损失间有因果关系,即受损是取得利益所致,取得利益是因,受有损失是果;四是没有合法依据,即取得利益无法律上的根据。此点在罗马法上叫无原因,瑞士债务关系法称无适法原因,德国民法叫做无法律上原因,我国台湾地区民法承继了德国民法的称谓。从法文化的同构性来分析,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当是我国大陆民法最便捷的选择。依台湾民法学者的观点,无法律上原因就是欠缺给付目的,给付系为一定目的而对他人的财产有所增益。给付行为因欠缺目的,而构成不当得利,可以分为几种类型:1、自始无给付目的;2、给付目的嗣后不存在;3、给付目的之不达。一、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所有物返还请求权之间的关系不当得利制度源于罗马法。按照罗马法规定,财产受损人一方对不当
    2023-02-16
    222人看过
  • 利益获得方返还不当得利的范围受善意还是恶意的影响
    一、利益获得方返还不当得利的范围受善意还是恶意的影响(一)受益人为善意,即在取得利益时不知道没有合法根据其返还利益的范围以利益存在的部分为限,如果利益已经不存在,则不负返还义务。(二)受益人是恶意,即在取得利益时明知道没有合法根据,其返还利益的范围应是受益人取得利益时的数额,即使该利益在返还时已经减少甚至不复存在也不能免除其返还义务。(三)受益方在取得利益时为善意、嗣后为恶意的,其返还范围应以恶意开始时存在的利益为准。二、不当得利之债的规定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不当得利定义】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第九百八十六条【善意得利人返还义务免除】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取得的利益已
    2023-05-03
    414人看过
  • 违法所得对定罪的影响
    违法所得是确定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甚至是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我国刑法规定了数十种罪行以犯罪数额较大作为构成犯罪的条件,绝大多数涉及违法所得,其中违法所得的数额直接决定着犯罪与否的不下二十个。如《刑法》第一百六十五条的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第一百七十五条的高利转贷罪、第一百八十条的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交易罪、第一百九十一条的洗钱罪、第二百一十七条的侵犯著作权罪以及第二百一十八条的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第二百二十五条的非法经营罪、第三百一十二条的掩饰、隐藏犯罪所得罪、犯罪所得收益罪、第三百四十九条的掩饰、隐瞒毒品毒赃罪、第三百七十五条的非法生产、买卖军用标志罪、第三百九十一条的对单位行贿罪、第三百九十三条的单位行贿罪等都以违法所得的数额直接作为认定犯罪与否的标准。违法所得的多少是影响罪与非罪的因素,直接决定行为人是否有罪。例如《刑法》第二百零三条逃避追缴欠税罪就是以逃避欠税一万元作为罪与非罪的数额界限。
    2023-02-25
    367人看过
  • 无效担保合同对当事人的法律影响
    担保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一般是如果没有过错则不承担责任,但存在过错的则承担赔偿责任。具体而言,当担保合同无效的时候,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中对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而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因此担保合同的效力还需要看主合同的效力是否有效。无效合同对外担保合同无效的原因(一)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登记对外担保的;(二)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或者登记为境外机构向境内债权人提供担保的;(三)为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外方投资部分的对外债务提供担保的;(四)无权经营外汇担保业务的金融机构、无外汇收入的非金融性质的企业法人提供外汇担保的;(五)主合同变更或者债权人将对外担保合同项下的权利转让,未经担保人同意和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担保人不再承担担保责任。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第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
    2023-07-01
    426人看过
  • 不当得利走法律要多久
    不当得利返还纠纷走诉讼程序要多长时间,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人民法院立案后,用普通程序审理的,审理期限是6个月,简易程序是3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审限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第一百六十一条审限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一、不当得利善意受益人返还善意受益人指于受益时不知其受益无法律上的原因的受益人。不知无法律上的原因,不以无过失而不知者为限,因过失而不知者,亦属善意。善意受益人的返还义务的范围以现存利益为限,现存利益的确定时期为受益人受利益返还请求之时,于此时非现有的利益,免负返还义务。受益人的返还义务以原物为主,当原物依性质或其他情事,如消费、消耗、出卖、被盗、遗失等不能返还时,于现存利益范围内受益人应偿还
    2023-04-01
    433人看过
  • 法律视角下的不当得利问题
    不当得利中没有法律依据,指的是在法律上没有取得利益的依据。法律明确规定,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这里的没有法律依据是指在法律上无依据,比如赠与合同被撤销后,受赠人获得的赠予物就没有法律依据了,赠与人就可以要求受赠人返还赠予物。什么是不当得利不当得利(njstifiedenrichment)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不当得利的取得,不是由于受益人针对受害人而为的违法行为;而是由于受害人或第三人的疏忽、误解或过错所造成的。受益人与受害人之间因此形成债的关系,受益人为债务人,受害人为债权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
    2023-07-10
    215人看过
换一批
#侵权损害赔偿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事实。受益人为恶意时,返还范围以取得利益与损失利益中较大者为限;受益人先为善意,后为恶意的,返还范围以恶意开始时存在的利益为限。 另外,恶意的受益人将所受利益无偿让与第三人的,恶意受益人... 更多>

    #不当得利
    相关咨询
    • 被起诉不当得利对我有什么影响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8-18
      如果对方起诉,建议您积极应诉,否则就失去了抗辩的权利,必要时可以委托律师介入,了解案件事实,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 不当得利会不会影响政审?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15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不当得利的取得,不是由于受益人针对受害人而为的违法行为而是由于受害人或第三人的疏忽、误解或过错所造成的。受益人与受害人之间因此形成债的关系,受益人为债务人,受害人为债权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0条规定,拒不偿还不当得利
    • 申述对方不当得利,对对方征信会有影响吗?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01
      如对方在法院判决后,不积极履行的,进入执行程序,可以对其采取限制措施。
    • 不当得利返还利息法律对不当得利有没有规定
      澳门在线咨询 2023-11-11
      不当得利返还的利息应当根据受损失的人的损失决定,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
    • 法律对当事人的影响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2-04
      法律当然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有利武器!但具体实务纷繁复杂,法律知识又浩瀚如海,如何利用法律的武器来很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科学。即使是一名专业的律师,也不敢说自己对于法律无所不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