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是怎样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4-23 08:25:16 82 人看过

区别:

1、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与犯罪性质无关。

2、任何犯罪行为都必然侵害犯罪客体,但不一定都有侵害的对象。

也就是说:

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要件,犯罪对象则不一定是任何犯罪都不可缺少的,它仅仅是一些犯罪的必要要件。

3、犯罪一般是通过侵害犯罪对象来破坏犯罪客体。

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危害,而犯罪对象却不一定受到损害。

4、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

5、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外在形式,犯罪客体是犯罪对象的内在本质。

犯罪侵害犯罪客体是必须的,侵害犯罪对象是常有的。

犯罪客体是内在本质的论述,犯罪对象是具体外在表象。

《刑法》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1日 20:5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犯罪对象和犯罪成员的区别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在于: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物是具体社会关系的物质表现;作为犯罪对象的具体人是具体社会关系的主体或参加者;犯罪分子的行为作用于犯罪对象,就是通过犯罪对象即具体物或者具体人来侵害一定的社会关系的。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则未必。(2)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犯罪对象则仅仅是某些犯罪的必要要件。(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危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4)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例如:抢劫罪、盗窃罪的对象是公私财物,而它们的犯罪客体却是财产的所有权。一、结果犯的认定条件(1)危害社会的结果,是指危害社会的行为对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损害。(2)危害结果是危害行为给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所造成的具体侵害事实。(3)犯罪结果是指犯罪行为通过影响犯罪对象而对犯罪客体造成的法定
    2023-03-06
    358人看过
  • 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等同吗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四点:(1)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则未必。犯罪对象本身不是社会关系,而是具体物或者具体人。犯罪对象只有通过其所体现的犯罪客体才能确定某种行为构成什么罪。比如,同样是盗窃枕木,某甲盗窃的是备用的枕木,某乙盗窃的是正在使用中的枕木,那么前者只构成盗窃罪,后者则构成破坏交通设备罪,两者的区别就在于犯罪对象所体现的社会关系不同。(2)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要件,犯罪对象则不一定是任何犯罪都不可缺少的,它仅仅是某些犯罪的必要要件。比如,伪造证件罪,必须有伪造出来的证件,否则就不可能构成此罪。但是,像偷越国(边)境罪,就没有犯罪对象可言;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也没有对象可言。(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危害,而犯罪对象却不一定受到损害。例如,某家电视机被盗,所侵犯的是主人对电视机的所有权关系,而电视机本身则未必受到损害。相反,盗窃犯总是要把电视机保护好,
    2023-02-17
    121人看过
  • 犯罪客体方面的区别
    刑事责任能力
    刑法理论上一般认为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两者区别主要表现在犯罪客观方面,但事实上两者在犯罪客体方面也存在差异。1,抢劫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首先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其次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正如耶赛克和魏根特所言抢劫针对自由、所有权和占有权,勒索针对意志、自由和财产。但要指出的是,这里抢劫针对的自由指的是人身的自由,而非意志自由。正是由于抢劫罪的客体首先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出于对人身权利的关注和重视,刑法分则的编排将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置于第五章侵犯财产罪之前。在这个意义上,可以把抢劫罪看作是两章的过渡条款,刑法对抢劫罪规定较敲诈勒索罪重得多的法定刑最高刑为死刑。另外,意志自由应包括在人身自由中,人身自由的外延比意志自由要大,抢劫罪所侵害的法益是人身自由,但其行为客体是被害人的身体。2,敲诈勒索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了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或者其它权益。但其侵犯客体之
    2023-03-05
    343人看过
  • 刑事被害人与犯罪对象的区别
    一、刑事被害人与犯罪对象的区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人或物。体现犯罪客体。相同的犯罪对象,可以体现不同的犯罪客体。如公共汽车被破坏,这一犯罪对象所体现的犯罪客体,可以是公共安全的社会关系(在行驶中被破坏),也可以是公共财产所有权的社会关系(在车库中被破坏)。有些犯罪没有犯罪对象,如脱逃罪;有些犯罪的犯罪对象只限于特定的对象,如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依法执行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大多数具体的犯罪行为,都直接作用于一定的标的,使之发生损毁灭失或归属、位置、状态、行为方式等的改变,使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受到危害,进而阻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行,对社会造成危害。人们对于某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认定过程,往往开始于对犯罪对象的感知,通过对其受犯罪作用情况的检验分析,进而认识到其所代表的、受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受危害的情况,确定该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和构成犯罪的性质。从类型上看,犯罪对象包括物体和人体两种。物体是指
    2023-04-13
    403人看过
  •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犯罪客体和对象是什么
    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商业秘密权(商业秘密权利人对商业秘密所拥有的合法权益)以及受国家保护的正常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侵犯商业秘密罪构成要件具体如下:客观要件客观上实施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并且给权利人造成了重大损失。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商业秘密权(商业秘密权利人对商业秘密所拥有的合法权益)以及受国家保护的正常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依刑法第220条之规定,单位亦能构成本罪主体。单位犯本罪的,对其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本条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即行为人有意识地通过多种手段侵犯商业秘密。过失不构成本罪。至于行为人出于何种动机而实施犯罪,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只是量刑时可考虑的情节。
    2023-06-13
    309人看过
  • 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是任何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为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与犯罪性质无关;任何犯罪行为都必然侵害犯罪客体,但不一定都有侵害的对象;犯罪一般是通过侵害犯罪对象来破坏犯罪客体。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危害,而犯罪对象却不一定受到损害。一、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四点:(1)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则未必。犯罪对象本身不是社会关系,而是具体物或者具体人。犯罪对象只有通过其所体现的犯罪客体才能确定某种行为构成什么罪。比如,同样是盗窃枕木,某甲盗窃的是备用的枕木,某乙盗窃的是正在使用中的枕木,那么前者只构成盗窃罪,后者则构成破坏交通设备罪,两者的区别就在于犯罪对象所体现的社会关系不同。(2)犯罪客体是任何犯罪构成的要件,犯罪对象则不一定是任何犯罪都不可缺少的,它仅仅是某些犯罪的必要要件。比如,伪造证件罪,必须有伪造出来的证件,否则就不可能构成此罪。但是,像偷越
    2023-03-17
    187人看过
  • 受贿罪的客体是什么? 犯罪对象是什么?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正常管理活动是受贿罪的主要客体;该罪的次要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犯罪对象是财物,是必须具有物质性利益并以客观形态存在的一切财物。一、德州贪污罪有哪些种类刑法解释(1)主体: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犯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2)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自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3)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公共财物的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正常活动以及职务的廉洁性,但主要是侵犯了职务的廉洁性。(4)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二、职务犯罪的客观要件包括客观要件包括客体和客观方面。职务犯罪的客体一般有以下两方面组成。
    2023-06-19
    239人看过
  •  集资诈骗罪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在法律中的定义是什么?
    集资诈骗罪的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之间的区别在于: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而犯罪对象与犯罪性质无关;犯罪基础不同,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本质不同,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外在形式,犯罪客体是犯罪对象的内在本质。集资诈骗罪的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之间的区别在于:1.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而犯罪对象与犯罪性质无关。2.犯罪基础不同: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3.本质不同: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外在形式,犯罪客体是犯罪对象的内在本质。 分 析 : 集 资 诈 骗 罪 的 犯 罪 对 象 与 犯 罪 客 体 之 间 的 差 异集资诈骗罪是一种常见的犯罪行为,其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之间的差异在于:犯罪对象是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直接非法集资的单位或者个人,而犯罪客体则是国家对非法集资活动的管理秩序。集资诈骗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复杂的社会关系,它不仅包括投资人的财产,还包括投资人的信誉和
    2023-09-04
    105人看过
  • 盗窃罪的犯罪客体是什么?盗窃罪侵犯的对象是什么?
    一、盗窃罪犯罪客体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侵犯的对象是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一般是指动产而言,但不动产上之附着物,可与不动产分离的,例如,田地上的农作物、山上的树木、建筑物上的门窗等;也可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另外,能源如电力、煤气也可成为盗窃罪的对象。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能。这里的所有权一般指合法的所有权,但有时也有例外情况。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规定:“盗窃违禁品,按盗窃罪处理的,不计数额,根据情节轻重量刑。盗窃违禁品或犯罪分子不法占有的财物也构成盗窃罪。”二、盗窃罪侵犯的对象是什么盗窃罪侵犯的对象是公私财物。这种公私财物的特征是:(1)能够被人们所控制和占有。能够被人们所控制和占有的财物必须是依据五官的功能可以认识的有形的东西。控制和占有是事实上的支配。这种支
    2024-01-22
    388人看过
  • 犯罪主体客体对象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犯罪客体指犯罪行为侵害的,为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犯罪对象指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所作用的对象。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载体,犯罪客体是犯罪对象本质内容。1、任何犯罪行为都必然侵害犯罪客体,但不一定都有侵害的对象(犯罪对象)。2、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与犯罪性质无关。3、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外在形式,犯罪客体是犯罪对象的内在本质。4、犯罪一般是通过侵害犯罪对象来破坏犯罪客体。5、没有犯罪客体就没有犯罪对象,前者决定后者。6、犯罪侵害犯罪客体是必须的,侵害犯罪对象是常有的。7、犯罪客体是内在本质的论述,犯罪对象是具体外在的表象。最后,刑法是通过保护抽象的犯罪客体来保护具体的犯罪对象的。一、犯罪主体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自然人主体是指达到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并依法应负刑事
    2023-06-28
    153人看过
  • 和遗弃罪的区别虐待罪的犯罪对象
    遗弃罪与虐待罪的不同:1、客体要件不同。遗弃罪侵犯的客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扶养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虐待罪侵犯的客体则是复杂客体,既侵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享有合法权益,也侵犯了被害人的身体健康。2、犯罪客观方面不同。遗弃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对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具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的行为;而虐待罪的客观方面,则表现为经常或连续折磨、摧残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的行为。3、主体要件不同。遗弃罪的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扶养义务而且具有履行义务能力的人;而虐待罪的主体,必须是在一个家庭内部共同生活的成员。4、犯罪主观方面不同。两罪在主观方面虽均是故意,但其故意的内容不同。遗弃罪的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应当履行扶养义务,也有实际履行扶养义务能力而拒绝扶养;而虐待罪的故意是行为人有意识地对被害人进行肉体摧残和精神折磨。5、犯罪侵犯的对象不同。遗弃罪的犯罪对象,只限于年老、年幼、患
    2023-03-05
    420人看过
  • 【侵犯商业秘密罪客体】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对象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对象为了准确地理解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客体,还需要搞清楚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对象-----商业秘密。对于什么是商业秘密,其内涵和外延如何界定,目前世界各国立法、理论研究及相关的国际组织均未取得统一的认识。在我国,商业秘密作为一个法律术语,最早出现在1991年4月9日修改施行的《民事诉讼法》,但该法未揭示商业秘密的内涵。后来,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54条规定》中,对商业秘密做了司法解释,将商业秘密界定为技术秘密、商业情报及信息等,包括生产工艺、配方、贸易联系、购销渠道等当事人不愿公开的工商秘密。这一司法解释只是明确了商业秘密的范围,尚未揭示这一术语的完整内涵。首次将商业秘密的本质特征明确的是1993年9月2日通过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该法第10条将商业秘密定义为“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
    2023-06-08
    339人看过
  • 重婚罪的犯罪主体与客体是谁
    一、重婚罪的犯罪主体与客体是谁重婚罪的构成要件是:1.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关系。2.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必须具有重婚的行为。即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结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就构成重婚罪。3.主体要件。重婚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要件。重婚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二、重婚罪的追诉时效是多久重婚罪的追诉时效是五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2.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3.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三、重婚罪案件必须具备哪些证据才能进行起诉1.证明他们有固定的同居居所的证据;2.证明他们长期同居的证据;3.证明
    2024-01-14
    354人看过
  • 犯罪客体与犯罪客观方面是哪些
    一、犯罪客体与犯罪客观方面是哪些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犯罪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说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事实特征。二、什么是犯罪对象犯罪行为所侵害的人或物。体现犯罪客体。相同的犯罪对象,可以体现不同的犯罪客体。如公共汽车被破坏,这一犯罪对象所体现的犯罪客体,可以是公共安全的社会关系(在行驶中被破坏),也可以是公共财产所有权的社会关系(在车库中被破坏)。犯罪行为所侵害的人或物。体现犯罪客体。相同的犯罪对象,可以体现不同的犯罪客体。如公共汽车被破坏,这一犯罪对象所体现的犯罪客体,可以是公共安全的社会关系(在行驶中被破坏),也可以是公共财产所有权的社会关系(在车库中被破坏)。有些犯罪没有犯罪对象,如脱逃罪;有些犯罪的犯罪对象只限于特定的对象,如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依法执行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刑法理论通常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
    2023-04-20
    398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犯罪客体、犯罪对象、犯罪对象、犯罪对象的区别分别在哪几个方面?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2-11
      犯罪客体,犯罪行为侵害的,为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犯罪对象,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所作用的对象。一、两者的区别:1、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与犯罪性质无关。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则未必。犯罪对象本身不是社会关系,而是具体物或者具体人。犯罪对象只有通过其所体现的犯罪客体才能确定某种行为构成什么罪。比如,同样是盗窃枕木,某甲盗窃的是备用的枕木,某乙盗窃的是正在使用中的枕木,那么
    • 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
      四川在线咨询 2023-05-26
      1、犯罪客体,犯罪行为侵害的,为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2、犯罪对象,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所作用的对象。 3、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与犯罪性质无关。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则未必。犯罪对象本身不是社会关系,而是具体物或者具体人。犯罪对象只有通过其所体现的犯罪客体才能确定某种行为构成什么罪。 4、任何犯罪行为都必然侵害犯罪客体,但不一定都有侵害的对象。也就是说:犯罪客体是任
    • 犯罪对象和犯罪客体的区别在哪里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6-09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为犯罪客体决定犯罪性质,犯罪对象与犯罪性质无关;任何犯罪行为都必然侵害犯罪客体,但不一定都有侵害的对象;犯罪一般是通过侵害犯罪对象来破坏犯罪客体。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危害,而犯罪对象却不一定受到损害。
    •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区别?举个例子可好?客体是被侵害的么
      河南在线咨询 2024-09-21
      根据通说,犯罪客体是侵犯的一种社会关系。对象是具体犯罪行为施加的对象。比如,故意杀人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生命权,对象是具体被杀的人,可长笭拜蝗之豪瓣通抱坤以是小明,可以是小红,也可以是隔壁的老王。
    • 集资诈骗罪的犯罪对象犯罪客体的区别是哪些?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3-25
      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 刑法分则规定的十类犯罪是根据犯罪客体来划分的,如果按犯罪对象则无法分类。因为同样的对象可能分属于不同类别的犯罪。例如,同是公共财产,盗窃、诈骗的,属于侵犯财产罪;如果贪污、受贿的,属于贪污、受贿罪。因为它不仅侵犯了公共财产所有权,而且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由此可见,犯罪对象不能成为犯罪分类的根据与标准。当然,在同一类犯罪中,犯罪对象有时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