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房地产投机利润空间、提高骗购违法成本、保障经济适用房公平合理分配,成为起草中的《住房保障法》的重要内容。针对使用不正当手段骗购经济适用房的人,住房保障法起草者之一王玉国主张将其入罪,以提高这种行为的违法成本。(2月8日《武汉晚报》)
经济适用房是由政府划拨土地、减免税费而建造的,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性住房,不符合准入条件的高收入者采取欺诈手段获得经适房,当然是挤占困难群体合法利益的行为,理应受到严厉惩处。但骗购经适房入罪与否的问题既然涉及罪与非罪,那么它就应该是刑法修改或者司法解释来解决的课题,而不是《住房保障法》所能解决的问题。和所有其他专门法一样,在追究刑事责任的问题上,它只能规定“涉嫌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而不可能去讨论某种行为是不是犯罪,以及量多少年刑之类的问题。
有人依据各地经适房管理办法中“骗购经适房者五年内取消申购资格”的规定,认为这是骗购行为未能入罪的表现。稍有法理学常识的人都应该明白,既然刑法之外的法律都不具备讨论罪与非罪的资格,那么作为部门规章、地方法规的经适房管理办法就更加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由一个经适房管理办法去规定什么是犯罪,这才是一个笑话。当然,在现实中骗购经适房者很少有受到刑法追究的案例,这不是立法的问题,而只能说是执法中存在的问题。部门之间案件移交渠道不畅通,以及司法机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不作为,都是造成眼下局面的重要原因。
《住房保障法》的起草者之所以重提骗购经适房入罪的话题,其意图在于强调由此提高骗购行为的违法成本。事实上,提高违法成本的最有效办法是加大执法力度,使所有违法行为都受到法律所规定的惩治,而不是单靠语言上的吓唬。而且,这种惩治也决不是单独对骗购者而言,在这个违法犯罪链条上的所有参与者都应当受到追究,尤其是掌握着权力的腐败者。实践证明,富人能够冒充穷人购得经适房,往往不是他们的骗术如何高明,而是相关的审批者、监管者在暗中帮忙的缘故。武汉经适房“六连号”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
打击骗购经适房的行为,不仅要以诈骗罪来追究骗购者,而且要以渎职罪、受贿罪等罪名来追究和惩办其中的腐败分子,只有这样才能算是真正全面提高了违法成本。
-
应对经济适用房冒名购买问题
347人看过
-
空置房问题绝不是伪问题
322人看过
-
福利房与经济适用房问题
482人看过
-
杭州有经适房的人3个问题很纠结
379人看过
-
骗购经适房如何处罚
272人看过
-
经济适用房继承问题经济适用房能继承吗?
464人看过
经济适用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建设标准、销售价格和套型面积,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的住房。 购买经济适用房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和程序,包括申请、审核、公示、轮候、配售等环节。 购买经济适用房需要按照政府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申请和... 更多>
-
购买二手经济适用房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如何购买经济适用房合适广西在线咨询 2022-02-09在购买二手经济适用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房屋手续是否齐全(查看房产证,土地证,个别地区还有契税证)2、产权是否明晰无纠纷(是否有抵押,查封,离婚析产,继承,共有权人状况)3、交易房屋是否在租(须注意:买卖不破租赁)4、土地情况是否清晰(是否有土地抵押,查封等)5、市政规划是否影响(是否在动迁红线内)6、房屋是否合法(不要有违规搭建等,无法办理过户)。7、单位房屋是否侵权(福利分房等)8、水电气
-
经适房继承权问题西藏在线咨询 2022-12-03经济适用房可以继承,不受5年限制上市年限的限制。但继承后仍保持经济适用房的性质不变,即再次上市仍需符合第一次取得房产证之日起满5年的条件。因为经济适用房的特殊性质,所以在房屋产权发生变更的时候是受到一定的限制的。
-
天津经济适用房购买条件是什么,购买经济适用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青海在线咨询 2022-02-11一、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对象,为具有本市中心城区(外环线以内)非农业户籍;家庭上年收入低于市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劳动报酬2倍(定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家庭上年收入线标准现按42000元核定);拆迁房屋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低于25万元,且他处无住房的拆迁户。符合条件的家庭需在签订《天津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之日起半年内办理申请购买定向销售经济适用房手续。符合条件的拆迁家庭每户只允许购买一套
-
回迁房和经济适用房问题河北在线咨询 2023-09-13合同不一定一样。商品房合同一般省份有强行法规规定一些必需条款,或一定要采用规范合同范本,管理较严;而经济适用房可能就没有这么严格了(各省执行不一样)。建筑质量国家是有强制要求的,采用质量责任终生制。但水电安装和装修标准是有差别的,高档住宅比经济适用房一定会高些,而普通住宅就不一定了。一般来说政府建设的经济适用房质量还是很好的。
-
个问题经济诈骗罪判多少年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02《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