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对保证期间是如何规定的?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7 21:23:33 229 人看过

一.保证期间的性质是什么

所谓保证期间,是指依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限。如果超过了这个期限,保证人就不再承担保证责任。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保证期间分约定保证期间与法定保证期间。前者由债权人与保证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后者是在当事人没有约定的情况下由法律直接规定,

我国法定的保证期间是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

二.保证期间有几类

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26条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07日 18:2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保证期间相关文章
  • 怀孕期间老公出轨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怀孕期间老公出轨,法律规定出轨的一方需要支付一定的赔偿金。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一千零九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因此,如果男方有外遇,符合上述两种情况,女方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但是实践中,法院很少会判决在离婚中有精神损害赔偿的,除非是因为有家庭暴力、遗弃虐待重婚等因素,如果只是外遇而导致离婚,不会支持精神损害赔偿,只会在财产分割的时候照顾无过错方而已。即使支持精神损害赔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精神损害赔偿最高5万,而且法院一般根据当地的生活水平、过错方的过错程度和负担能力等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具体赔偿数额没有明确量化标准。一、妻子怀孕期间丈夫出轨可以离
    2023-03-18
    274人看过
  • 疫情期间医患纠纷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和第二百九十三条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医护人员,必须要造成轻伤以上严重后果方构成刑责;而随意殴打义务人员,需要情节恶劣,扰乱公共秩序才构成刑责。如今处于防控疫情的重要阶段,为了保障疫情期间正常的医疗秩序,认为对于某些医闹行为可以直接援引《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妨害公务罪。该条第三款规定: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妨害公务罪属于“行为犯”,也就是说,无论伤医行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随意殴打医生是否造成恶劣影响,只要实施这一行为,即需要承担刑责。当然,对于该罪名的适用条件更为严格,其中最重要的适用条件有两项:一看是否处于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二看医护人员是否构成红字会工作人员。对此,观点如下:1、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之规定,突发事件分为
    2023-06-17
    199人看过
  • 法律对保证期限有哪些规定?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法律对于地役权期限是如何规定的法律对于地役权期限的规定第一百六十一条地役权的期限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用益物权的剩余期限。实践中可能发生需役地的土地使用权与供役地的土地使用权期限不一致的情况,比如供役地的土地使用权的剩余年限为20年,而需役地的土地使用权有30年了,此种情况下地役权的期限最长为20年。设定地役权,双方当事人要协商确定其期限,当事人对地役权的期限没有约定
    2023-07-10
    196人看过
  • 取保候审期满后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一、取保候审期满后法律是如何规定的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后,如果没有违反规定,犯罪证据也不充实的话,会撤销取保候审,无罪释放。取保候审期满法律也有具体的处理规定,如果对于具体处理规定不太清楚,可以委托给专业的律师来介入案件进行处理。二、法律规定《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
    2023-04-16
    410人看过
  • 法律是如何规定房屋质量保修期的?
    关于房子保修期限,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规定,正常使用条件下,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分别如下:(一)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二)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的防渗漏,为5年。(三)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四)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五)装修工程为2年。《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的规定,是房屋承建方针对开发商做的保修期,从房屋竣工之日起开始计算,开发商在竣工之后将房子交给购房者,需要出具《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在这“两书”中,会对房屋质量保修期作出说明,一般不能低于上述规定的期限。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期房销售的情况下,保修期是按照上面的规定来约定,但如果是购买现房,那么房屋竣工与房屋交付肯定是个了一段时间的,房屋的保修期也随之过了一段时间,
    2023-02-04
    487人看过
  • 对著作权的财产权,法律如何规定保护期限?
    1作者为公民,其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亡后50年。合作作品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加死亡后50年,从最后死亡的作者的死亡时间起算。2法人作品,保护期自作品首次发表后50年。未发表,创作完成50年。3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保护期自作品首次发表后50年。未发表,创作完成50年。4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保护期为50年(自首次发表),但作者身份一经确定则适用一般规定。5出版者的版式设计权的保护期自首次出版后10年。6表演者享有的表明身分;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等保护期不受限制;其他自该表演发生后50年。7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录音录像制品的权利的保护期自首次制作完成后50年。8广播电台、电视台享有转播、录制/复制自首次播出后50年。
    2023-04-23
    401人看过
  • 现行法律对于法院进行财产保全的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者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对情况紧急的,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由此可见,甲将乙诉至法院的同时,申请对乙进行财产保全,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法院是准许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四百八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冻结被执行人银行存款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查封、扣押动产的期限不得超过两年,查封不动产、冻结其他财产权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年。申请执行人申请延长期限的,人民法院
    2023-04-26
    498人看过
  • 对夫妻债务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一、什么算夫妻共同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情况:1、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2、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3、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二、关于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的问题本解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夫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
    2023-06-28
    449人看过
  • 多长时间算是试用期?法律规定如何?
    劳动合同期限在六个月(半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十五天动合同期限在六个月到一年的,试用期最长不超过三十天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两年以下的,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十天动合同期限在两年以上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员工试用期期限规定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建议当事人在前,咨询专业律师,提供法律服务,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第二十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
    2023-07-05
    423人看过
  • 法律上对工伤等级伤残鉴定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1、法律上对工伤等级伤残鉴定时间的规定: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或者停工留薪期满(含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延长期限),工伤职工或者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2、法律依据:《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第七条,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或者停工留薪期满(含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延长期限),工伤职工或者其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第八条,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应当填写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一)有效的诊断证明、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有关规定复印或者复制的检查、检验报告等完整病历材料;(二)工伤职工的居民身份证或者社会保障卡等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原件。一、在我国工伤伤残鉴定后通知谁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1、职工发生工伤,
    2023-03-01
    331人看过
  • 民间借贷的法定保护期限如何规定?
    民间借贷的法定保护时间是3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民法典民间借贷纠纷如何处理可以申请法院进行诉讼。民间借贷纠纷属于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应受民事法律调整,不产生刑事责任。对民间借贷纠纷的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处理纠纷,必须提供证据:人民法院审查借贷纠纷案件的起诉时,要求原告提供书面借据;无书面借据或无法提供的,应提供必要的事实根据或与自己无利害关系的两人以上的证人证言。(二)出借人不得将利息计入本金谋取高利。(三)借贷双方对有无约定利率发生争议,又不能证明的,通常视为无息借贷。(四)定期无息借贷的处理:公民之间的定期无息借贷,出借人要求借款人偿付逾期利息,或者不定期无息贷款
    2023-08-17
    273人看过
  • 产假期间的工资,法律规定如何处理
    产假期间工作工资发放标准:第一,保胎假,工资按照病假发保胎假是由医生开证明,所以按病假待遇发放工资。第二,产前假,工资按八成发。怀孕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部分属于地方法规规定必须给假的情况,单位应批准其休假,工资按照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第三,产假,领生育津贴产假包括:98天30~60天(各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延长生育假)15天(难产)15天(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领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是国家补贴给企业,用来发放产假期间工资的,但它的计算方法与公司在社保处的申报工资基数有关,所以实际中的生育津贴与产假工资并不相等,所以有规定: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就高领取,简单说来就是:1、如果员工的产假工资(即员工以往每月的实发工资标准,下同)高于生育津贴,那就按产假工资发员工就ok,生育津贴下来,归企业.2、如果员工的产假工资低于生育津贴,那可以先
    2023-05-08
    239人看过
  • 法律是如何规定汽车保险理赔期限的
    引言:车险理赔速度一直是广大车主关心的问题,也已经成为决定车险投保的重要因素。已于10月1日实施的《保险法》强化对保险公司理赔时效的要求,为解决车险理赔难等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那么,《保险法》实施究竟能否成为车险理赔提速的催化剂呢?1、新法细化理赔时间节点单证提交、核赔和支付赔款,是车险理赔的三大环节,也是车主头疼的理赔难点。《保险法》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通过细化理赔节点的时效,来加强保险公司理赔服务。第22条规定:“保险人按照合同的约定,认为有关的证明和资料不完整的,应当及时一次性通知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补充提供。”当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提供的索赔资料不完整时,保险公司要求投保人提供补充材料的次数仅有1次,而旧条文并没有做出次数限制。第23条规定:“保险人收到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后,应当及时作出核定;情形复杂的,应当在30日内作出核定,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
    2023-05-04
    292人看过
  • 撤销权行使期间法律如何规定
    债权人在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时,以及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时,有撤销该行为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一条规定,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二)撤销权的定义1、撤销权为实体法上的权利;撤销权为附属于债权的示意权利;撤销权是一种综合性权利,具有形成权和请求权的性质。2、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财产并无直接支配的权利,只能对债务人请求给付,债务人得自由支配其财产。但当债务人与他人实施某种行为,使其作为债权担保的责任财产不当减少,因而害及债权人的利益,致使债权有不能实现的危险情形时,债权人可申请法院撤销债务人与他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恢复债务人的责任财产,使债权得到确保。一、可撤销合同除斥期间行使撤销权引起的法律后果(一
    2023-02-14
    396人看过
换一批
#抵押担保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保证期间是指保证人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时间,保证期间的长短主要由双方当事人进行约定,未约定的按6个月计算,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更多>

    #保证期间
    相关咨询
    • 法律规定的保证期间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4-0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1条明确规定“保证期间不因任何事由发生中断、中止、延长的法律后果”,所以保证期间不同于诉讼时效,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内向保证人主张权利,保证人的担保责任当然免除。同时,我国尚未建立答辩失权制度。答辩失权主要是指法律明确规定诉讼中的一审被告和二审被上诉人在规定的期间内,因没有实施答辩行为而丧失以后的答辩权利。综上,鉴于我国诉讼当事人的实际情况,保证人承担担保责
    • 保证期间与连带责任的法律规定是什么?保证期间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1-23
      首先,从债权人的角度来看,保证期间应该是一个维护债权人利益的期间,同时这个期间对债权人来说,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即如果保证期间很短,保证人的义务在期满后会自动消失,显然不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同时在保证期间的规定中,由于不同的交易或者债务形成性质的不同,保证期间的规定也不同。法律规定中要求,如果债权人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就应该通过诉讼或者仲裁的方式来进行,否则,法律不予以支持。在连带保证责任的法律规定上
    • 法律上对证据的种类是如何规定的?法律上对证据的种类是如何规定的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06
      证据的种类有哪些,法律上对证据的种类是如何规定的?第四十二条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下列七种:(一)物证、书证;(二)证人证言;(三)被害人陈述;(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五)鉴定结论;(六)勘验、检查笔录;(七)视听资料。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一)物证;(二
    • 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的法律规定是怎么规定的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3-18
      1、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2、保证期间不因任何事由发生中断、中止、延长的法律后果。 3、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
    • 保证期间对相关法律有什么规定?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5-21
      1、保证的期间是保证责任的存续期间,即债权人可以请求保证人履行保证义务的有效期间。 2、它事关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债权债务能否行使或履行,也是确定保证债务与诉讼时效关系的依据,因而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应明确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