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相关规定是当监护人有性侵害,遗弃,虐待,暴力伤害孩子或者是将孩子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的状态,拒不履行监护职责达六个月以上,有吸毒,赌博等这些恶性习惯,教唆、利用孩子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情节恶劣的将会被撤销监护资格。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2014年12月18日公布的《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规定,以下7种情况,父母将丧失对孩子的监护人资格:
1、性侵害、出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孩子,严重损害孩子身心健康的;
2、将孩子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的状态,导致孩子面临死亡或者严重伤害危险,经教育不改的;
3、拒不履行监护职责长达6个月以上,导致孩子流离失所或者生活无着的;
4、有吸毒、赌博、长期酗酒等恶习无法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或者因服刑等原因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致使孩子处于困境或者危险状态的;
5、胁迫、诱骗、利用孩子乞讨,经公安机关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等部门3次以上批评教育拒不改正,严重影响孩子正常生活和学习的;
6、教唆、利用孩子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情节恶劣的;
7、有其他严重侵害孩子合法权益行为的。
一、一般规定
1、本意见所称监护侵害行为,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下简称监护人)性侵害、出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未成年人,教唆、利用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以及不履行监护职责严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行为。
2、处理监护侵害行为,应当遵循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则,充分考虑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人格尊严,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
3、对于监护侵害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劝阻、制止或者举报。
公安机关应当采取措施,及时制止在工作中发现以及单位、个人举报的监护侵害行为,情况紧急时将未成年人带离监护人。
民政部门应当设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包括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对因受到监护侵害进入机构的未成年人承担临时监护责任,必要时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人身安全保护裁定申请和撤销监护人资格案件并作出裁判。
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处理监护侵害行为的工作依法实行法律监督。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设有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专门工作机构的,应当优先由专门工作机构办理监护侵害案件。
4、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应当充分履行职责,加强指导和培训,提高保护未成年人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沟通协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未成年人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的有效衔接。
5、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应当加强与妇儿工委、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共青团、妇联、关工委、未成年人住所地村(居)民委员会等的联系和协作,积极引导、鼓励、支持法律服务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组织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受监护侵害的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被撤销监护人资格典型案例
60人看过
-
监护人处置未成年人的财产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204人看过
-
“监护权转移”有利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
367人看过
-
法院关于监护人的资格认定法律依据是什么?
458人看过
-
未成年人监护人的合法权益保障
444人看过
-
我国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是什么?
60人看过
监护,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民事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履行监护职责的人称为监护人,受到监督和保护的人是被监护人。 早在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里就有关于为浪费人和精神病人设置监护的规定。但当... 更多>
-
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用法律是怎样规定的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09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公布的《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以下7种情况,父母将丧失对孩子的监护人资格: 1、性侵害、出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孩子,严重损害孩子身心健康的; 2、将孩子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的状态,导致孩子面临死亡或者严重伤害危险,经教育不改的; 3、拒不履行监护职责长达6个月以上,导致孩子流离失所或者生活无着的; 4、有吸毒
-
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有哪些云南在线咨询 2023-08-26在处理监护侵害行为,应当遵循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则,充分考虑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人格尊严,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对于监护侵害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劝阻、制止或者举报;公安机关应当采取措施,及时制止在工作中发现以及单位、个人举报的监护侵害行为,情况紧急时将未成年人带离监护人等等。
-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其他监护人应当怎么处理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07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其他家庭成员或者所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制止并向有关部门报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并给予劝诫、批评教育;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抚养义务,由其所在单位、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劝诫、制止;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放任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训诫,责令其严加管教。拒不改正的,未成年人的
-
离婚案件中,关于未成年人权益的处理安徽在线咨询 2024-11-061. 父母对于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会共同生活。如果母方有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无法与子女共同生活、有其他原因无法与子女共同生活等情形,父方可以要求子女随其生活。如果父母双方协议两周岁以下子女随父方生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可以予以准许。 2. 如果父母双方都有抚养两周岁以下的子女,并且双方都有能力抚养和照顾子女,那么父母双方可以协议两周岁以下子女随父方生活,并确保子女
-
关于法定监护人的依据浙江在线咨询 2022-11-29【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二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