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完善供养补助标准持续提高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7 08:10:41 81 人看过

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今天在京公布。公报显示,一年来,我国社会救助各项制度逐步完善,供养和补助标准持续提高,救助惠民范围不断扩大。

据统计,2009年全国城市平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227.8元,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为165元;全国农村平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100.8元,月人均补助为64元。截至2009年底,全国共有1141.8万户、2347.7万城市居民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全年累计支出城市低保资金46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8%。全国农村低保对象2290.6万户、4759.3万人,正向应保尽保目标迈进,全年累计支出农村低保资金34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2%。

公报指出,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逐步落实,初步实现应保尽保。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供养标准,落实供养资金,供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共对162.6万户、167.9万五保人员实施了农村集中供养,对366.2万户,386.4万五保人员实施了农村分散供养。全年累计支出五保供养资金9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其中农村分散五保供养支出55亿元,分散供养标准1842.7元/人、年,比上年增长13.4%,农村集中五保供养支出36亿元,集中供养标准2587.5元/人、年,比上年增长18.9%。

城乡医疗救助已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截至2009年年底,城市医疗救助共救助417.2万人次,比上年同期降低18.7%,全年累计支出城市医疗救助资金3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2%;农村医疗救助共救助688.4万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689.8万人次,全年累计支出农村医疗救助资金5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7%。

临时救助制度正在建立健全,全年有61.3万农村人口享受了农村传统救济,503.1万人次得到了农村临时救济。为城乡低保家庭、五保对象、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和城乡老党员发放了一次性节日生活补贴,惠及7400多万人。全年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135.7万人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4日 08:5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社会救助相关文章
  • 如何为贫困户提供病救助补助支持
    大病医疗救助的对象:(一)农村五保对象;(二)城镇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收入来源、无法定赡(抚)扶养人的人员(简称城镇“三无人员”);(三)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四)享受民政部门定期定量生活补助的60年代精减退职职工;(五)享受民政部门定期抚恤补助的重点优抚对象;(六)总工会核定的特困职工;(七)城乡低收入家庭成员。农村大病救助标准1、患22类重大疾病个人自负费用年度累计超过3000元以上部分,按60%比例给予救助;年度累计超过3000元以上部分,按20%比例给予救助。2、除患22类重大疾病外,其住院和大病门诊个人自负费用年度累计超过2万元以上部分,按60%比例给予救助;累计超过4万元以上部分,按20%比例给予救助。3、农村大病医疗救助费用和救助金额累计时间按自然年度计算,年度救助额封顶线10万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四、加强医疗保障各项制度的衔接强化基本医
    2023-07-05
    359人看过
  • 进一步完善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的若干问题
    [摘要]本文认为目前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仍然还有很多不足。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需要调整和转变观念;要以低保制度为基础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要推进全方位的组织创新,致力于重建针对救助对象的组织支持体系;要致力于社会互助机制的建设;推进立法和促进参与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保障。从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一般是先行的,它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华人社会中,社会救助体系的地位尤其突出。目前我国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困难户救济和“五保户”救济、灾害救济以及其他救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在保障最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应该看到,现行社会救助体系还有很多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没有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据应有的地位,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非常必要。完善社会
    2022-05-02
    462人看过
  • 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议
    建设社会救助体系,安排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有利于从源头上解决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首要而紧迫的任务。可以考虑,将我国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总体目标设定为:到2010年,即十一五末,在全国基本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助制度为主体,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覆盖城乡、水平适中、制度统一、待遇有别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此,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方面需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整合现有救助资源,建立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灾民救助为主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将现有的农村救灾、低保、特困户补助、医疗救助等制度性救助项目,以及临时帮困、送温暖等各种临时应急性救助项目,适当加以整合归并,使整体制度更加简约
    2023-06-07
    135人看过
  • 稳步建立我国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
    编者按:社会医疗救助制度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快建立这一制度,对于缓解社会弱势群体的医疗困难问题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十六大提出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之一。在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刘学民副院长的主持下,该院课题组对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撰写了报告。研究表明,在我国全面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的条件基本具备。现摘要刊登《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研究报告》,供读者学习参考。社会医疗救助制度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一项面向弱势群体的医疗救助行为。它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其目的是将一部分生活处于低收入甚至贫困状态的社会弱势群体网罗在医疗保障体系之中,通过实施社会医疗救助制度,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支持,以缓解其因病而无经济能力进行医治造成的困难,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增强自我保障和生存的能力。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是同我国经济社会发
    2022-04-08
    496人看过
  •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西宁出台临时救助实施办法
    为切实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问题,青海省西宁市民政局近日出台了《西宁市临时救助实施办法》,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办法从指导思想、组织机构、救助范围、救助对象、救助方式、救助标准、审批程序、资金管理等9个方面对临时救助工作做出了具体规定。办法明确规定,救助范围和救助对象主要是:因患急重病造成生活出现暂时性较大困难,经区县、乡镇政府给予其他救助,个人自负医疗费后难以维持家庭基本生活,或因自然灾害,遇到突发性、不可抗拒因素导致家庭生活发生困难,经民政部门认定的生活特别困难的城乡低保对象和其他生活出现暂时性困难的贫困家庭。救助方式主要采取现金救助,也可采取提供实物与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救助。救助标准原则上为300元到3000元,并且每年救助次数不得超过三次,累计救助资金每年最高不超过3000元。办法还就临时救助中的其他事项做出了规定。
    2023-06-07
    72人看过
  • 完善全省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制度实施方案(试行)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障城乡特困群众基本生活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和民政部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我省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制度,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保障农村特困群众基本生活为目标,以规范管理、完善措施、建章立制为重点,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加强领导,创新思路,努力搭建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平台,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救济、社会互助、子女赡养,稳定土地政策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合理确定对象、科学划分标准、突出救助重点,采取政府救助与社会互助相结合,生活救助与扶持生产相结合,定期救助与临时救助相结合的方式和方法,切实保障农村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三、救助对象(一)农村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对象分为常年救助对象和临时救助对象两大类。常年救助对象主要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
    2023-06-07
    246人看过
  • 完善我国司法救助制度的思考和建议
    内容提要:司法救助制度是司法机关保障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能够通过诉讼程序维护合法权益,实现司法公正的一项制度,它是司法机关对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的一种诉讼制度上的保障。针对司法救助的性质和内容,本文中所说的司法机关主要是人民法院。目前,我国司法救助制度的法律规定主要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此规定中司法救助的内容仅限于民事、行政案件中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诉讼费用的缓交、减交、免交。实践证明,现有的法律规定已不能完全满足现实中司法的需要。因此,在我国逐渐建立起完善的司法救助制度实属急需。本文试就司法救助制度的现状和进一步完善予以初步探讨。一、司法救助制度的现状(一)现有的法律规定。目前我国有关司法救助的规定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是2000年7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的规定》。按照此规定第二条的定义:司法救助,是指
    2023-04-22
    415人看过
  • 儿童救助保障机制待完善
    昨日中午,毛毛和舟舟分别在一早分别被从嵩明赶来的爸爸的认领下回家了。因受到老师的惩罚而偷跑出家,见到各自的爸爸时,他们在激动之余又有些紧张,生怕回家挨揍。直到目睹昆明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一再叮嘱他们的父亲要好好与孩子和他们的老师沟通时,他俩紧悬的心才得以有所舒缓。导致孩子们偷跑出来选择流浪的因素很多,我们最乐于看到的就是能像他们这样有家长来认领。但现状是有许多孩子联系不上家人了,还有许多孩子却是在送回家后,又再次偷跑出来。今年5月底,昆明市颁布实施了《昆明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让救助管理工作得到了更加明确的指导。然而,在昆明市救助管理站和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看来,要从根本上解决流浪儿童问题,还需要家长、老师更多的关怀,以及儿童救助体系的完善。忧思八成流浪儿童因家庭问题出走见到9岁的雷雷时,他正大口大口地吃午饭,在这里很好,吃的、住
    2023-04-24
    480人看过
  • 完善司法救助制度为被告指定辩护人
    本报海口3月12日讯(记者全德权)海口市两级法院今年将着重完善刑事司法领域的刑事被害人补偿金制度和司法救助制度,为特殊受审人员提供人性化帮助和服务,同时将继续加强申诉信访等方面的工作。这是今天记者在海口市法院工作会议上获悉的。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屈建民在会上表示,对于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开庭审理时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可能被判处死刑的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一律为其指定辩护人。
    2023-06-11
    300人看过
  •  法律援助补贴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该段内容描述了法律援助补贴措施的具体内容。补贴的标准由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制定,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法律援助机构成本等因素进行核定和调整。法律援助补贴措施如下:对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人员发放补贴。补贴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参考法律援助机构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的平均成本等因素核定,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法律援助补贴如何申请?法律援助补贴是政府和慈善机构为帮助弱势群体提供的一种援助方式。如果符合条件,你可以申请法律援助补贴以获得更好的法律援助服务。通常,法律援助补贴的申请条件包括收入低、家庭困难等。你可以向当地法律援助机构或者慈善机构咨询如何申请。申请时,你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收入证明、家庭困难证明等。通常,申请法律援助补贴需要经过审核和审批两个环节。审核通过后,你可以获得相应的补贴。法律援助补贴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维
    2023-08-28
    92人看过
  • 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的概念
    社会医疗救助是在政府直接和间接支持下,依靠社会力量建立的主要面向城镇特殊困难群体的医疗救助制度,是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医疗救助,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其他医疗保险制度既存在密切联系和功能互补,又具有相社会医疗救助是在政府直接和间接支持下,依靠社会力量建立的主要面向城镇特殊困难群体的医疗救助制度,是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医疗救助,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其他医疗保险制度既存在密切联系和功能互补,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具有以下性质和特点:社会公益性。社会医疗救助既非纯粹的政府行为,也有别于一般的营利行为,而是一种由社会道德力量支持的社会公益行为。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的目的,是缓解城镇特殊困难群体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有力措施,增进社会福利事业,促进社会公正与和谐。筹资方式的社会性。社会医疗救助制度遵循量力而行
    2023-04-22
    408人看过
  •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50年来逐步完善
    今天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获悉:50年来,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自1986年到1998年底,全国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者累计达到821万人。80年代初,我国开始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为了配合推行劳动合同制、允许辞退违纪职工、试行《破产法》等一系列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我国于1986年、1993年相继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标志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重建。1999年1月22日,我国又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使失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为加快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市场就业机制创造了条件。截至1998年底,我国共有60多万个单位、7928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1998年全年有158万人领取失业保险,其中63万人当年实现再就业。1998年还对149万企业困难职工发放了一次性救济金。自1986年到1998年
    2023-06-09
    290人看过
  • 社保丧葬补助金制度及标准
    参保人员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尚未领取或未领完的,其余额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可由其法定继承人继承。此外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丧葬费以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个月计发;抚恤金以本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个月计发。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灵活就业人员社保是为切实保障灵活就业人员这一特殊劳动群体的社会保障权益,国家针对不同类别的灵活就业人员推出不同的社保优惠政策。申请社会保险补贴的灵活就业人员,本人要持证明灵活就业状态相关凭证到户籍所在地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进行灵活就业认定,填写《灵活就业情况登记表》,经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认定后予以就业登记,并在《就失业证》中记录从事灵活就业有关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七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在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
    2023-08-15
    469人看过
  • 浅议如何完善法律援助制度
    法律援助,也称法律救济或法律扶助,是指国家对某些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当事人给予减、免费用或者义务提供法律帮助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即通常所说的“免费提供法律帮助”。从其本质来看,它是受国家保护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一种国家义务行为,是现代法制国家必须承担的一种国家责任,它体现了一个国家法制健全程度和对人权保护的重视程度,被称作法律界的“希望工程”。当今世界,法律援助制度已越来越多地受到了各个国家的重视,它不仅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司法制度完善的体现,更是保护人权,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保障。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法律援助事业起步较晚的国家,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对于早日与国际接轨、弘扬社会公正和法律正义、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分析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法律援助起步较晚,进展较为缓慢。目前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虽已初步形成,但在实践中仍然面临着
    2023-04-22
    467人看过
换一批
#社会保障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给予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各种措施。... 更多>

    #社会救助
    相关咨询
    • 社会救助制度涵盖哪些?
      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31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明确要求各地建立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八项制度在内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并辅之以社会力量的参与。该《办法》还对各项社会救助作出了一系列新规定,首次将“救急难”、“疾病应急救助”、“临时救助”等方针政策纳入了法制安排。
    • 社会救助主要实行什么制度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3-16
      鼓励依法设立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按照其章程参与社会救助。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设立、主办、承办、协办、冠名帮扶项目,或者捐赠、创办服务机构、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社会救助。鼓励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开展公益性宣传,参与社会救助。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费用减免等政策。
    • XX协助维持社会治安和救助灾害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02
      澳门驻军协助维持社会治安和救助灾害需要明确三点:一是维持社会治安和救助灾害不是XX管理的事务,是属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地方事务,应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澳门驻军不得干预。二是只有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无法独自完成维持社会治安和救助灾害时,才可以向XX人民政府发出“请求”澳门驻军协助。三是澳门驻军只有经XX人民政府批准,XX军委下达命令,方可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和救助灾害。未经批准,澳门驻军不能主动协助
    • 完善社会抚养费制度规定有哪些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7-12
      我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九条规定:“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之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权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请求。”关于完善社会抚养费制度的相关规定由上可知。
    • 中央自然灾害救助补助标准
      浙江在线咨询 2021-12-15
      灾害应急救助,用于紧急抢救和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解决受灾群众灾后应急期间无力克服的吃、穿、住、医等临时生活困难。 遇难人员家属抚慰,用于向因灾死亡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 过渡性生活救助,用于帮助“因灾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自救能力”的受灾群众,解决灾后过渡期间的基本生活困难。 倒塌、损坏住房恢复重建补助,用于帮助因灾住房倒塌或严重损坏的受灾群众重建基本住房,帮助因灾住房一般损坏的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