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假买假”不该保护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7 16:26:06 185 人看过

2004年4月15日,长沙市开福区人民法院对一起“知假买假”案作出判决,驳回原告退一赔一的请求。这是继上海卢湾区人民法院此前作出类似判决,并明确表示经营者对故意购假者不构成欺诈,对其提出的“退一赔一”诉讼请求,法院将不予支持后,又一个驳回知假买假者要求双倍赔偿或退一赔一的司法案例。此外,北京和天津两地的法院对此类案件也一直持慎重态度。例如,2002年,北京第二中级法院二审审结的一起原告以销售人出售三无产品为由,请求销售人双倍返还货款的案件,判决驳回原告的请求,代之以双方退货赔款。司法机关这种越来越普遍的审慎立场,使“知假买假”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和讨论的话题。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阐释个人的观点。

知假买假者当然不是消费者知假买假者是否为消费者是问题讨论过程中首先要接触的问题,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知假买假者当然不是消费者。《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规定,只有“为生活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其服务”的人才是消费者。知假买假者的真实目的既不是生活需要,也不是使用或接受服务,而是索取双倍赔偿。特别是当知假买假已经是一个公开的宣示时,其获取双倍赔偿的目的更加明显。有些人认为,为了更加充分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应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消费者”作扩大解释,这是无视法律规则本质的非法律用语,更是不可取的。

职业打假者的违法性有人认为,如今假货泛滥成灾,只依靠国家有关职能部门打假远远不够,所以除了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六条鼓励和支持一切组织和个人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社会监督外,还要开展群众打假,对“职业打假”者应予肯定和支持,限制“职业打假”就意味着保护“制假贩假卖假”。这种观点表面上看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反映出以下几个误解:第一,误解了社会监督与社会打假的本质区别。明确地说,进行社会监督可以,但开展社会打假则不应该。必须将两者区分开来。第二,打假应该是“公行为”,而不是“私行为”。如果允许一个以打假为职业的社会群体存在,法律上将如何认识和对待,是公法性质,还是私法性质?立法机关显然没有任何理由将本应由国家承担的职责让民众分担。事实上,从法律上认可私人打假,对一般民众来说并非真是一种权利,相反,完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投机法律的契机。第三,“职业打假”是违法的,要严加限制直到禁止。因为即使职业打假真的存在,也是一种私力救济的表现,何况知假买假的目的并非打假。文明社会和法治社会区别于早期前文明社会和非法治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严格限制甚至禁止私力救济。第四,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真正的职业打假。职业打假,从最表层的意义上讲是一种专门从事打假的职业行为,其目的必然只能是打假。但现今所谓的职业打假,是以打假为手段追求双倍赔偿或退一赔一的利益,即他们所寻求的不是打假的公益,而是退假求偿的私益,是一种个人营利行为,而且这种营利行为是以社会力量为成本的。尽管知假买假客观上确实对卖假造成了某种威胁,使卖假风险加大,但这并不是使之成为合理合法行为的理由。职业打假本质上是假公济私的投机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和法律秩序的行为。正因如此,法国对知假买假的行为不仅不予支持,而且还予以重罚。

知假买假的价值悖论若从法律上肯定知假买假以求偿,那就意味着法律上的一种价值悖论:我们设定了一个法律价值-禁止卖假货的正当性,同时又设定了另外一个法律价值-可以买假货的正当性,肯定知假买假并给其求偿以法律依据。显然,这里存在一个基本的逻辑错误,必然导致法律上价值的冲突。知假买假所以不能够成立,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这种价值设定的悖论。

承认知假买假不符合法律交易的一般原理和法律理性法律交易是以意思指向特定法律后果的行为,体现着私法上意思自治的精神。因此,一切法律交易都是以特定意思指向为根本内容的,没有真正实在的意思指向就没有法律交易。因此,一个表面上指向特定法律后果,但真正的意思或目的却指向交易以外的另一个法律后果的交易,是一种法律不应予以保护和支持的虚假交易。对此,虽然各国具体立法大多都否认虚假交易的法律效力。

具体分析知假买假以求偿的法律事实,可见到两个不同层面和不同性质的法律关系,第一层是法律交易关系,即以假货为标的的买卖交易关系,这是一个因为不存在真实意思而无效的虚假交易;第二层是诉讼关系,以第一层法律关系为基础,即诉讼关系是交易关系的必然后果。这里便发生两个问题:首先,逻辑上讲,如果法律交易无效,则诉讼关系就无从谈起。但问题恰恰在于,明知是假货还要进行交易,目的又不是消费利用,显然是虚假的恶意交易,法律当然不能予以保护。其次,如果不考虑法律交易的一般原理,承认交易的法律效力,那么就会导致一个违背法律理性的结果,即法律承认并且保护一个原本就旨在制造诉讼的交易行为。事实上,知假买假交易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诉讼获得具有惩罚性质,必然超出实际损失的赔偿。但我相信,任何理性法都不会选择这种逻辑和途径来遏制假货。总之,倘若法律制定的某一规则一定要以引发诉讼为实现条件,那么这个规定即使不是荒唐的,也是违背法律理性的。

知假买假是对诚信原则的一种戏弄从法律上讲,制假卖假是对民法诚信原则的践踏。但是知假买假,诱假打假又何尝不是一种对诚信原则的戏弄呢?因为知假买假或诱假打假的潜台词就是以假对假,以毒攻毒。即使我们的市场经济秩序真的到了这种地步非如此不可,也不可以将其法律化、社会化。中国法院网·米健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20日 02:5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消费者相关文章
  • 知假买假行为是否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一、知假买假行为是否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假买假行为是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知假买假如果买的是食品或者药品的,一般是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销售者赔偿后,属于生产者的责任或者属于向销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销售者的责任的,销售者有权向生产者或者其他销售者追偿。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销售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销售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消费者在接受服务时,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服务者
    2023-04-25
    320人看过
  • 知假买假的行为是否受消费者权益法的保护?
    知假买假的行为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保护,但是仍应适用一般民法典相关原则进行保护。同时出售假冒商品的一方也应承担相应责任。但是,如果知假买假的行为另行构成敲诈勒索等其他行为,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知假买假”的行为也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知假买假”行为不影响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通常情况下,购物者应当认定为消费者,可以主张惩罚性赔偿。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意思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指调整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最重要的主体是消费者,而保护的核心则是消费者权益。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该法保护。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其生产、销售的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应当遵守该法。另外,农民购买、使用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资料,也应参照该法执行。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四项原则:(1)经营者应当依法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原则。(2)经营者与消费者
    2023-04-07
    274人看过
  • 知假买假者是不是属于消费者
    知假买假不属于消费者的。所谓消费者,定义就是指购买、使用、保存和处理商品或服务的个人又或者是最终产品使用者。根据法律的依据,消费者是有法律法规来保护的,而且不管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必须要讲诚信。消费者权利是指消费者在消费领域中所具有的权利,即在法律的保障下,消费者有权作出一定的行为或者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行为,也可有权不作出一定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不做出一定行为。是消费者利益在法律上的体现。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是一种市场交易行为,如果经营者违背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原则进行交易,则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主要表现在:1、有权获得公平交易条件。如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交易条件;2、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如强迫消费者购物或接受服务、强迫搭售等。
    2023-02-26
    141人看过
  • 知假买假行为违法吗
    一、知假买假行为违法吗知假买假行为不违法。民法上,法无明文禁止即许可。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知道是假冒伪劣商品仍然选择购买是违法行为、法律禁止行为,因此,明知是假冒伪劣商品,仍然购买的,不算违法行为。所以,从法律上讲,不算违法行为。而且,知假买假不仅仅不算违法,而且知假买假的消费者只要是没有将商品进行二次销售,此知假买假的消费者依然有消费者身份。二、知假买假行为应不应该获得赔偿知假买假行为应该获得赔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七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第八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
    2023-04-25
    470人看过
  • 知假买假的说法为什么不能成立?
    在生活实践中,知假买假的现象是存在的。比如在假货一条街买假香烟,或是在电脑店里买盗版光盘,这都是知假买假,消费者明知是假货还是要买。然而这种知假买假买卖双方一般不会发生纠纷,因为卖方并没有说自己卖的是真货,而且价格也与真货相差甚远。我们现在所要讨论的知假买假显然不是指上述情况,而是指明知假货而去买,然后再去找商家索赔的行为。据说上海要出台一个法规,不保护这样的行为。这实在是太荒唐了!因为即便在事实上有这样的情况,但在法律上却无法成立。因为这与上面讲的知假买假不同。前者是商家把假货就当做假卖的,所以可以说消费者是知假买假;而这里说的是商家把假货当成真货卖,价格也是真货的价;如果消费者问,商家也一定是信誓旦旦地说保证是货真价实。那么消费者怎能么会知道是假的呢?如果消费者硬说是假的,商家会同意吗?这不是侵犯了它的名誉权了吗?打个比方,商家说是真货,而一个人硬说是假货,并对大家说:这是假货啊,我买
    2023-06-07
    346人看过
  • 知假买假属于消费者吗
    因食药安全问题的特殊性及现有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的具体情况,除食品、药品外,知假买假者不具有消费者身份。《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该司法解释表明即使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购买,其仍具有消费者主体资格,不影响其以消费者身份维护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是相对于销售者和生产者的概念。只要在市场交易中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是为了个人、家庭生活需要,而不是为了生产经营活动或者职业活动需要的,就应当认定为“为生活消费需要”的消费者,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的范围。立法本意是保护
    2023-04-05
    92人看过
换一批
#反不正当竞争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消费者
    词条

    消费者应当是公民为生活目的而进行的消费,如果消费的目的是用于生产,则不属于消费者范畴。 国家对消费者给予了特别的保护,体现在法律规范上,即国家通过立法形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对经营者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与约束,偏重其义务规范,对消费者偏重... 更多>

    #消费者
    相关咨询
    • 知假买假是否受保护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30
      根据2014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由此可知,“知假买假”的行为也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同时,最高法新闻发言人A说,“知假买假”行为不影响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通常情况下,购物者应当认定
    • 知假买假是否受法律保护知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9-08
      根据2014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由此可知,“知假买假”的行为也受《》保护。同时,最高法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说,“知假买假”行为不影响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通常情况下,购物者应当认定为消费者,可
    • 知假买假是不是受法律保护了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6-03
      根据2014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由此可知,“知假买假”的行为也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同时,最高法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说,“知假买假”行为不影响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通常情况下,购物者应
    • “知假买假”受法律保护吗?
      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23
      《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明确“知假买假”可受法律保护,“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知假买假受法律保护吗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9-17
      根据2014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由此可知,“知假买假”的行为也受《》保护。同时,最高法新闻发言人孙军工说,“知假买假”行为不影响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通常情况下,购物者应当认定为消费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