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工“三期”内权益保障警惕用人单位误区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9 18:31:26 473 人看过

本月初,宁波一哺乳期内的公司女员工,将她今年7月实发仅为0.5元的工资单晒到了网上,被网友笑侃为史上最低工资。于是,女员工三期内的权益保护问题再次引起社会的关注。对此,北京海淀法院劳动争议审判庭法官胡高崇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4月28日《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开始实施后,四个月以来,女员工三期内的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有所减少,但是,现实中,三期内女员工合法权益的事件仍有发生。实践中用人单位对女工三期权益的保护主要有四大认识误区。

误区一:员工辞职

无需支付补偿金

谭女士是北京一家餐饮公司的领班,因为生育要休产假。但休假期间,公司没有向其支付工资。后谭女士以公司未能按时支付劳动报酬为由提出辞职。后谭女士向劳动仲裁委申诉,要求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并补发其产假期间的工资。仲裁委支持了谭女士的请求后,公司不服裁决起诉到法院,主张谭女士系自行辞职,无需支付补偿金。

法院审理后认为,女职工依法享有休产假的权利,并且休产假期间工资待遇不得变更。在该公司未能支付产假工资的前提下,谭女士有权解除劳动合同。最后,法院判决该公司按谭女士的原工资标准,向其支付产假期间的工资并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

误区二:基本工资

即工资条中的工资

在上述谭女士的案件中,餐饮公司先是以谭女士休假期间未给单位付出劳动,就不应该支付工资为由,拒绝支付其工资。后又认为,即便应该支付,标准也应该是工资条中的基本工资,而不应该是她正常工作时的月工资数额。但法院最终并未按谭女士工资条中的基本工资标准,而是按照谭女士休产假前的工资标准,判决公司支付。

对此,胡法官指出,女职工三期期间的工资报酬限于基本工资,但不能理解为工资条中的基本工资,其标准应该是女职工休假前正常提供劳动时的每月基本工资。当然,女职工在三期期间因未提供劳动,休假前的绩效工资、销售任务提成等额外的工作报酬都不能享受。

误区三:岗位变更

工资标准随之变更

刘女士是北京一家公司的员工,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她的月工资3000元。刘女士怀孕4个月后,公司对其进行了岗位调换,并先后两次降薪。刘女士认为降薪不合理,多次与公司沟通无果后,提起仲裁申请。仲裁裁决驳回刘女士申诉请求,刘女士不服,提起诉讼。

案件审理中,该公司出示了有刘女士签字的《员工内部调岗通知》书,称调整刘女士岗位、工资,经公司集体决定,且刘女士签字认可,符合法定程序。但刘女士则表示她签字仅表示同意调岗,并未同意降薪。

法院审理后认为,该公司未能证明双方系协商一致,因此降低刘女士工资待遇缺乏依据,其主张同意调岗便意味着同意调薪的说法于法无据,最后判决公司支付工资差额。

针对上述案件,胡法官指出,按法律规定,工作岗位工资标准不得随意变更,如果变更,应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如果是因为女工确实不能胜任原工作而进行相应调整的,也应依据单位制度进行,否则可能承担法律风险。

此外,胡法官还提醒如果女职工同意三期期间调岗调薪,但希望三期过后仍回原岗位工作,最好在调整岗位时,同时与单位做出约定,避免以后产生纠纷。

误区四:产前检查

未计入劳动时间

最后,胡法官还指出,有些用人单位将怀孕女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算做请假,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因为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1日 10:2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用人单位相关文章
  • 用人单位对女工保护的认识误区有哪些?
    用人单位对女工保护四大认识误区1、员工辞职,无需支付补偿金谭女士是北京一家餐饮公司的领班,因为生育要休产假。但休假期间,公司ˆ有向其支付工资。后谭女士以公司未能按时支付劳动报酬为由提出辞职。后谭女士向劳动仲裁委申诉,要求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补偿金并补发其产假期间的工资。仲裁委支持了谭女士的请求后,公司不服裁决起诉到法院,主张谭女士系自行辞职,无需支付补偿金。法院审理后认为,女职工依法享有休产假的权利,并且休产假期间工资待遇不得变更。在该公司未能支付产假工资的前提下,谭女士有权解除劳动合同。最后,法院判决该公司按谭女士的原工资标准,向其支付产假期间的工资并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2、基本工资,即工资条中的工资在上述谭女士的案件中,餐饮公司先是以谭女士休假期间未给单位付出劳动,就不应该支付工资为由,拒绝支付其工资。后又认为,即便应该支付,标准也应该是工资条中的基本工资,而不应该是
    2023-06-09
    380人看过
  • 单位辞退员工,如何保障其权益?
    用人单位无故辞退劳动者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按照每做满一年支付2个月的工资作为赔偿。用人单位开除、解雇劳动者,是否应该支付补偿或赔偿,分以下3种情况: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没有任何合法理由,也没有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规定的情形,可以认定该用人单位行为属于《劳动合同法》87条规定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应该支付赔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2个月的本人工资,俗称2N;2、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19条规定情形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的,其中符合《劳动合同法》46条规定的,应该支付你经济补偿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本人工资,N;符合《劳动合同法》第40条,并且没有提前1个月通知劳动者的还应多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俗称N+1;3、如果劳动者存在《劳动合同法》39条的规定的情况,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也不需要提前通
    2023-07-16
    467人看过
  • 警惕图片侵权三大“雷区”
    作为宁波的地标,三江口各种风景照片随处可见。然而,最近甬上几家单位却因为使用了同一张三江口的照片而被告上了法庭。其实,随着公众法律意识的增强,这样的图片侵权案件并不鲜见。刚刚过去的一个月,仅海曙法院就受理了4起图片侵权案件。在鄞州法院去年受理的著作权纠纷案件中,也有8起类似纠纷。法官提醒:从甬上法院受理的此类案件来看,被告败诉率几乎为100%,大家在使用图片时,一定要守法,防止官司找上门。网上图片不可随意使用为美化环境,鄞奉路上某建筑工地筑起了围墙,并刷上了美丽的喷绘图案。图案的模板,来源于网上图片。不料,最近该施工方却因图片侵权被告上了法庭。许多人在使用图片时,为图方便习惯上网寻找免费素材。殊不知,这种做法很容易造成侵权。海曙法院法官说,不少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许多被告接到法院传票时还很纳闷,图片网络上到处可见,谁都可以复制过来使用,难道这也构成侵权?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使用他人作
    2023-06-08
    175人看过
  • “三期”女工维权易入的误区
    误区1:女工“三期”期间,单位不能变更工作地点《劳动合同法》第35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7条的规定,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属于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因此工作地点的变更属于影响劳动者权利义务的实质性变更,用人单位变更劳动者工作地点原则上应征得其同意确认或者基于其他合法合理的理由。实践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一般是用人单位提前制作的格式条款。迫于就业压力,为了能够顺利入职,许多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往往比较草率,几乎不看就签字。此时,女职工应该提高法律意识,不要随意签订一些具有承诺或放弃权利性质的文件。误区2:女工“三期”期间,单位必须调整工作岗位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6条的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
    2023-04-28
    472人看过
  • 保障军嫂权益,用人单位禁止随意开除
    任何人都不得随意辞退,何况军人配偶。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分以下三种情形:一、劳动者有法定过错,用人单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解除合同,没有补偿。造成用人单位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主张赔偿部分损失。二、劳动者没有法定过错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三、违法解除合同,应当支付赔偿金。军嫂出轨是犯法的吗破坏现役军人家庭婚姻的行为,应当受到刑法的严厉惩罚。军婚是受到国家的特殊保护,如果军嫂出轨,那么就是对军人感情的背叛,构成了破坏军婚罪,是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情形轻微,是不构成违法犯罪的,可以免予处罚。如果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与其之同居或者结婚的,应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或者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
    2023-07-05
    299人看过
  • 警惕!别踏入商标使用误区
    近年来,浙江企业创名牌热情有增无减,成绩有目共睹。以金华永康为例,这个县级市现已拥有各类注册商标1224件,其中仅今年上半年就有160件商标获得注册,比去年同期增长30%;有20多家企业在53个国家注册了自己的商标,借商标这一商战利器打开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但由于律法规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复杂性,一些企业在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企业创立名牌的进程。误区之一:想当然地使用注册商标,构成冒充注册商标行为,尤以两种情况最为突出。第一种是一类注册,多类使用。如某厂在第8类家用刀具上注册商标后,就想当然地在自己生产的打气筒产品及广告上标上R注册商标标记。第二种是以为自己的商标已上报商标局申请注册,有交纳费用的发票为凭,便认为获得注册不成问题,就早点打上注册商标标记,结果违法受罚。目前,我国需要经过诸多法定程序和环节,商标注册日期以商标注册证上载明的日期为准,而不以受理申请或初步
    2023-06-08
    272人看过
  • 贷款买房需要警惕哪三大误区呢
    贷款买房原来越常见,贷款方式也各种各样,购房者为了省钱也会选择不同的贷款方式,不过,贷款买房要警惕以下三大误区。误区一:公积金贷款一定比商业贷款省钱?公积金贷款是一种政策性贷款,它属于福利贷款,因此它比商业贷款的利率要低一些,不过,随着商业贷款基准利率的下调,公积金贷款的利率优势也在减少。如果贷款金额不大的话,选择公积金贷款未必省钱。如果是买二手楼,由于大多数人是首次置业,基本上都可以享受30%的下浮利率优惠,这样一来,按照目前的利率,以十年贷款为例,每一万元商业贷款的月供金额只比公积金贷款多1.37元,其他年限贷款的差别也和十年贷款差不多,因此,如果贷款金额不大的话,两者在月供方面的差异并不大。但是,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在保险费方面则不一样,对于商业贷款来说,只要不是商用物业或者是年限太长的住宅,银行一般不会要求贷款人购买保险,如果是公积金贷款的话,买保险一般在所难免,而保险费一般为贷款
    2023-05-04
    160人看过
  • 用人单位无权剥夺试用期员工权益
    法律咨询:近日,我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约定由我担任公司的木材电锯工,试用期为两个月。因我上班时发现其他员工均有由公司免费发放的防护眼镜和手套等防护用品,遂要求公司为我配备。但公司却让我自理,理由是我还在试用期,日后是否能够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尚无定论,如果现时发放而我以后不能转正,将导致公司不必要的损失,只有在我转正之后才能与其他员工一视同仁。请问:公司的做法对吗?专家解答:公司的做法是错误的,其必须无条件地向你免费提供劳动防护用品。一方面,试用期员工的合法权益同样为法律所保护。《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即试用期内的员工同样具有劳动者的身份,同样享有作为劳动者的权利,公司无权借口你只是试用期员工而剥夺或限制你的权益。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试用期员工也应提供劳动防护用品。《劳动法》
    2023-04-22
    110人看过
  • 用人单位应警惕的几种违法用人行为
    有几种非法用工行为需要劳动者警惕p>1.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的现象较为普遍,即“假劳务派遣”,即劳动者在某单位工作时,双方已建立事实劳动关系,但用人单位强迫劳动者(或在劳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合同,再继续在单位做“劳务派遣工”这样,用人单位就可以把劳动关系转移到劳务派遣公司,不用再担心与工作10年的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并且可以随时免费解雇劳动者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可以“切断”劳动关系。由于职工不懂、不懂法律或不想得罪单位,往往不要求单位按以前的工作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以后发生纠纷想返还补偿金,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隐性就业是指通过伪造一些与事实不符的表面现象,以掩盖或扭曲雇佣关系为目的的一种行为,以限制或削弱法律的保护。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逃避劳动法的管辖,提供社会保障和偷税漏税。由于促销员是与供应商签订的劳动合同,裁判往往根据合同来确定劳动关系,这使得超市(商
    2023-05-07
    291人看过
  • 处理工伤待遇争议:职工与用人单位的权益保障指南
    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员工要在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自己准备相关的材料来证明劳动关系或工伤关系,认定为工伤后要及时申请劳动能力伤残鉴定。军队、武警部队的用人单位与无军籍职工发生劳动争议是否受理?劳动部、总后勤部在《关于军队、武警部队的用人单位与无军籍职工发生劳动争议如何受理的通知》(劳部发[1995]252号)中明确规定:军队、武警部队的用人单位(含机关、事业组织、企业)与本单位无军籍职工发生劳动争议,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按照《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予以受理。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84条、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劳动争议受理问题的复函》(劳办发[1994]9
    2023-07-18
    259人看过
  • 非法用工单位工伤赔偿最高50万:职工权益保障
    在一个无执照的单位打工,因工受伤或患上职业病,不仅难讨到应有的说法,赔偿往往也少得可怜。今后,这种情况将会改变。昨日,江苏省劳动保障厅、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发布实施《关于非法用工单位职工和童工伤亡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下简称《意见》),明确规定,非法用工单位的职工或用人单位非法使用的童工发生事故伤亡时,要按国家规定给予一次性赔偿,最高赔偿额为所在地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6倍。只能进行工伤“判定”江苏省劳动保障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出台这个《意见》,主要为了保障非法用工单位的职工和用人单位的童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时,能获得相应的医疗救治和经济赔偿的合法权益。非法用工单位,是指无营业执照或未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执照或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有关人士表示,由于这样的用工单位、童工都不是合法的用工主体,所以,一旦职工或童工因工作受到伤害,不能按工伤保险规定作工伤认定,只能进
    2023-07-02
    371人看过
  • 单位不签合同,职工的权益如何保障?
    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怎么办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但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聘用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就业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就业之日起建立。第十四条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没有约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自录用之日起一年内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录用之日起一个月内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双倍的月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当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支付双倍的月工资。处理办法:1。提出要求,要求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如果公司不签署合同,它可以要求公司支付双倍工资。如何获得双薪?该单位肯定不会直接与员工结算双倍工资。如果你需要获得双倍工资,你必须提交劳动仲裁
    2023-05-07
    118人看过
  • 如何保障工伤认定单位的无偿权益
    如何保障工伤鉴定单位的无偿权利,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保障其权利。首次以申请人身份申请工伤认定的,自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职工应当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注意:企业未在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职工必须记得在一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用人单位不承认工伤的,劳动者或者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否认的,应当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没有有力证据的,应当认定工伤。损害认定后,单位与被害人或者被害人家属可以坐下来协商的,赔偿数额和范围由双方协商确定。用人单位已履行赔偿义务,受害人无需办理其他手续双方协商不成的,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受害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认定为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发生事故受伤的人员
    2023-05-07
    76人看过
  • 警惕“地方性知识”侵蚀妇女权益
    武汉蔡甸区某村村民王传武的妻子被告知不能领土地补偿费,原因是他们结婚时只领了证,而未办喜酒。对此,有律师表示,当地风俗虽是一种评价结婚的标准,但当它与上升为国家法律相抵触时,就应以国家法律为准。(6月15日《楚天金报》)■彭兴庭(博士)这位律师的说法应该是很对的。这种村规民约似的不成文规定,给人的第一信号就是,与现代法治精神格格不入,粗暴践踏了女村民的合法权益。按理说,这是个案也就罢了,但是,这远不是特例。2005年,重庆市大足县北禅村出了一个规定,要想领到土地转让补偿金,得先到医院作贞洁鉴定,是处女才能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他们看来,决断一个人是否还是村里人,户口之类的法律文件说了不算。如今,发生在武汉的这个没办喜酒,不能领取土地补偿费,几乎如出一辙。事实上,全国妇联也曾在全国农村抽样调查,就发现有26.3%的妇女从来没有分到过土地,有43.8%的妇女因为结婚而失去土地,有0.7
    2023-06-07
    393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关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用人单位是指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劳动报酬的单位。用人单位的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自其依法成立之时产生,自其依法撤消之时消灭。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 更多>

    #用人单位
    相关咨询
    • 在孕期如何保障用人单位的权益
      河北在线咨询 2025-01-29
      在劳动合同终止时,用人单位可以采取以下行动: 1. 如果劳动合同到期且用人单位要求续订劳动合同,但劳动者不同意,则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如果不符合前述条件,用人单位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2. 如果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等行为,用人单位可以依法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3. 如果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期内没有依据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并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则需
    • 如何保障非法用工单位中职工的权益?
      山西在线咨询 2025-01-01
      在这个单位工作期间,如果您遭受了工伤,您可以前往劳动部门举报,并收集相关证据。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63条规定,非法用工单位因工伤亡人员,其所在单位应提供一次性赔偿,且赔偿金额不得低于工伤保险待遇的最低标准。
    • 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单位女职工有几天产假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19
      产假是女职工在怀孕待产或生产期间,停止工作,工资照发的一种带薪假。我国《劳动法》第62条规定:“女职工生育的产假不能少于90天”,只对女职工产假的期限作出了最低限制,但并没有上限的限制。实践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往往都会根据我国提倡晚婚晚育的计划生育政策,对符合政策的女职工给予奖励性的产假,女职工实际享有到的产假可能高于90天。中国各地方和各单位对产假的长度并没有统一的规定。要了解具体能休多长时
    • 女职工在三期内,用人单位能否调整女职工工作岗位
      广西在线咨询 2022-11-08
      1、可以调整工作岗位,但是不得增加女职工的工作强度。 2、《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第六条 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 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 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第九条 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
    • 女职工在“三期”内,用人单位能否单方面解除?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21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四)项的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