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08:42:05 92 人看过

举证时限制度,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民事诉讼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主张应该在法定期间或法官指定的期间内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若因客观因素确实不能提供证据的,应在该期间内提供证据线索,逾期不提供将丧失要求法院接收该证据并进行质证、认证活动的诉讼期间制度。举证时限制度的设立是由诉讼程序的阶段性所决定的。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中没有举证时限的规定,在民事诉讼中实行的是证据随时提出主义,这种程序模式所尊崇的哲学理念为实事求是、追求客观真实以及坚持有错必纠。这种程序模式是以追求实体真实为主要目的,但是,却以丧失正当程序与诉讼价值为代价,是一种重实体轻程序的必然反映。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13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起15日内提出答辩状。被告提出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之日起5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这一规定明显地反映了证据随时提出主义思想。实践证明,当一方当事人不适当地滥用时,容易导致诉讼拖延、大量的案件积压,严重影响诉讼效率,当事人合法权利不能得到及时救济。即使按照二审终审制结案的案什,由于人们片面追求实体真实的观念根深蒂固的存在,往往会对已决案件提出种种质疑,导致争讼当事人利用审判监督程序反复对已决案件纠缠不休,有的案件经过五次、六次,甚至十余次再审程序,仍然会对案件的事实是否查明感到疑窦重重。排除确有少数枉法裁判的存在因素以外,当事人对裁判结果不满,实际上来自于对诉讼制度上缺陷的不满或无知,这严重影响了司法审判的公信度。我国的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制度尚未明确,在立法上并未限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也未明确当事人在特定的时限内不承担举证责任,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因此,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要求当事人在指定的举证时限内提供证据材料的做法,在审判实践中就缺乏依据,往往显得似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严重影响了举证责任制度的落实,在较大程度上造成了审判秩序的混乱,给审判实践造成了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

为适应司法审判改革的需要,强化当事人的证据意识,保障人民法院及时、公正裁判,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于2001年12月6口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诉证据规定》?,并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民诉证据规定》第34条规定了举证时限制度。按照举证时限制度的要求,诉讼当事人不仅要尽举证义务、承担举证责任,而且对逾期举证所产生的后果规定为证据失权。在规定期限内不举证,就丧失了举证的权利,过期的举证不仅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而且还要承担败诉的风险。举证时限制度的设置,对保障当事人获得及时的裁判,保障人民法院及时行使审判权利,提高司法审判的效率,节约司法资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为避免当事人因客观原因导致的举证不能,防止诉讼权利的滥用,在其他法定条款中也规定了不适用于该制度的例外。从《民诉证据规定》的指导思想来看,举证限时制度是符合诉讼效率原则的,但具体规定仍然显得过于宽泛,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在审判实践当中,法官依据《民诉证据规定》,很难认定当事人是逾期举证还是提供了新的证据。在二审过程中,当事人往往依各种理由按新的证据提出新证据,逃避举证时限的约束。新的证据不受举证时限的限制,给诉讼当事人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影响了举证限时制度功能的发挥。笔者认为,应该将新的证据加以严格规定,当事人没有充分理由说明在二审过程中提出的,应该在一审举证期限内提出的证据是由于当事人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提出的以外,其余在二审过程中提出的新的证据,视为故意在一审举证期限内不提出,在二审过程中不予质证、认证和作为定案的依据,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例如:当事人在一审的举证时限内没有提出鉴定的要求,而在二审时申请提出鉴定;但该鉴定对本案的公正裁判确实有着直接的影响。法院能否将鉴定结论认定为新的证据呢?如果认定是新证据,就有导致改判的可能;作为直接改判的依据,则剥夺了另一方当事人上诉的权利。我认为,追求公正是诉讼法存在的永恒价值,追求效率必须在保证公正的前提之下才能实现。在效率和公正的关系中,不能牺牲效率求公正,但没有公正的效率不是效率。所以,在可能影响到一方当事人上诉权行使的情况下,二审法院应该将案件发回重审,以确保当事人上诉权的实现。将案件发回重审也是有法律依据的,这实际上是一审裁判中没有调查清楚的事实,应当在补充调查的基础上作出裁判。

根据《民诉证据规定》的精神,法院负有义务将逾期提供证据要承担的法律后果新的证据的规定明确告知当事人。对于逾期提交的证据不符合新的证据情形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同时告知当事人有申请延长举证期限的权利。在规定的举证期限内举证,如果不举证则承担实体的后果,就要丧失举证的权利,过期的举证不作为定案的依据,就要承担败诉的风险。对于一审中可以提出而未提出的证据,二审中提出的,二审法院不予采纳,这样加大了当事人在一审中不举证的风险,促使当事人积极举证。当事人确有理由在一审中未能举证的,需要在二审中举证的,法院应酌情指定合理的举证期限,逾期不予采纳。可见对于逾期举证承担实体的后果,不仅能体现法律的公正,也能对当事人违反举证时限予以制约,还能促进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增强法律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并能依法有序地进行民事诉讼活动,防止诉讼权利的滥用。限时举证制度,通过在期限内举证实现庭审前固定争点和证据,进而达到提高庭审效率和诉讼效率目的,也对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有着重大意义。

《民诉证据规定》的颁布实施,明确了民事诉讼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应当承担不利的后果。从而明确了当事人的证据责任。这对于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是有益的尝试,也为我国修改《民事诉讼法》和制定《证据法》提供了实践基础。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4日 19:0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审判委员会相关文章
  • 民事举证时限
    民事诉讼举证期限
    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举证期限届满后,当事人对已经提供的证据,申请提供反驳证据或者对证据来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进行补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确定举证期限,该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民事举证期限是多少天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民事诉讼举证期限有两种情形,一般情况下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二是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
    2023-07-04
    178人看过
  • 一般民事诉讼被告如何举证
    一、一般民事诉讼被告如何举证?民事诉讼被告应该按照举证通知书的要求举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条人民法院应当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和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收集证据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等内容。第五十一条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并经人民法院准许。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不得超过十五日,小额诉讼案件的举证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七日。举证期限届满后,当事人提供反驳证据或者对已经提供的证据的来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进行补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确定举证期限,该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期间限制。第五十二条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供证据存在客观障碍,属于《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
    2024-01-20
    339人看过
  • 民事诉讼如何举证隐匿财产?
    一、民事诉讼如何举证隐匿财产?关于离婚隐匿财产,受害方向法院起诉,请求重新分割共同财产的,可以提供物证、书证、视听材料等证据进行举证。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一方侵害夫妻共同财产的法律后果】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二、离婚如何避免对方转移财产虽然法律规定了对离婚财产转移怎么办的保护措施,但是与其在离婚后通过法院重新分割财产,还不如防患于未然,避免不必要的麻烦。那么,其实,这个还是很简单的,只要用一点点心
    2023-08-08
    409人看过
  • 民事诉讼质证制度的完善
    为了完善我国民事审判中的质证制度,必须通过立法形式,对质证的有关问题进行具体规定。现行立法中不仅规定过于简单,而且条文之间不协调,相互矛盾。如《民诉法》第66条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而《民诉法》第125条第二款又规定当事人经法庭许可,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如果法庭不许可,则质证亦形同虚设。在审判实践中,很多法官根本不让当事人发问,而且根本不通知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到庭,以宣读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勘验笔录代替了法庭质证。根据我国民事审判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我认为质证程序应安排在法庭调查阶段进行,质证应作为法庭调查的主要手段。质证可以根据当事人逐项诉讼请示进行;也可以根据案件事实的各个部分,逐一对各部分的事实的相关证据进行质证。人民法院在质证中,是质证的组织指挥者、是质证结果的裁判者,因而对双方当事人都应一视同仁,不能偏袒一方。任何一方当事人都有权对另一方当事
    2023-06-06
    76人看过
  • 如何完善民事诉讼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
    一、民事诉讼鉴定人是否有义务出庭作证?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七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支付鉴定费用的当事人可以要求返还鉴定费用。”这一规定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问题,如部分当事人滥用申请鉴定人出庭的权利,人为增加诉讼成本,浪费诉讼资源,或者当事人对权利行使不规范,导致诉讼过程的人为延长。二、民事诉讼鉴定人出庭作证面临哪些问题?(一)当事人滥用鉴定人出庭制度根据民诉法七十八条,只要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鉴定人就应当出庭作证,实践中,出现鉴定人滥用该项诉讼权利的情况。一些当事人出于拖延诉讼、制造障碍等目的,随意、随时提出鉴定异议,浪费了司法资源。(二)鉴定人对出庭提出附加条件鉴定人出庭义务是“绝对的”,不出庭就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法律责任。在实践中,一些鉴定机
    2023-06-03
    108人看过
  • 如何理解现行代表选举制度?
    这些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个制度对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依法参加对国家各项事务的管理,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与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已经或者正在起到重要作用。当然,我国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也有不完善的地方,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机会公平、程序公正、过程公开,使选举的各个环节科学、民主、合理并充满活力,适合我国国情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当是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改革和完善的重要目标。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许多并非因为这个制度本身有什么重大问题,而是执行中的问题,是程序、操作、技术上的问题。选举中也有个执行难的问题,就具体操作而言,选举程序和技术更有改进的空间和余地。必须不懈地努力,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2023-04-24
    105人看过
  • 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反思
    (一)从立法上看我国尚未制定举证时限制度。依我国民事诉讼法,证据的提出没有时限,当事人从进入诉讼开始,在一审、二审、再审程序中都可以提出新证据。如《民事诉讼法》第125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第132条第3款规定“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勘验,或者补充调查的”,可以延期审理;第153条第一款3项及第1款1项都规定了因新证据的提出可以发回重审或再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意见》第76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一时不能提交证据的,应根据具体情况,指定其在合理期限内提交,当事人在指定期限内提交有困难的,应当在指定期限届满前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这是我国关于举证时限的唯一规定。但这一规定过于宽泛,且只有限定期限,没有规定法律后果。举证时限立法上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审判效率,浪费了审判资源,增加了诉讼成本,损害了诉讼效益。例
    2023-06-08
    81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举证期限届满是否能够举证?
    一、民事诉讼举证期限届满是否能够举证?民事诉讼举证期限届满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够举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的举证期限只适用于普通程序,简易程序的举证期限不受该规定中30日的限制。简易程序是审理简单民事案件的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46条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三个月内审结,因此,简易程序的举证期限不能过长,否则,会影响结案期限。简易程序的举证期限要根据当事人的要求和案件的难易程度来确定,法律对案件的举证期限规定如下:在送达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时,可征求被告的意见,是否需要15天答辩期?如果被告明确表示需要15天答辩期或不明确表示不要15天答辩期,那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13条之规定,答辩期为15天,因而举证期限不少于15天,以便当事人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做到从程序上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原告是先取证后起诉,有充分的调查取证时间,原
    2024-01-18
    202人看过
  • 民事诉讼时间有限制吗
    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其胜诉权便归于消灭的制度。一般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关于民事诉讼时间规定是什么关于民事诉讼时间规定如下:1.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债权请求权,从期限届满之日的第二天开始起算。2.没有履行期限的债权请求权,从债权人主张权利时起算;债权人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的,则从该期限届满之日的第二天开始起算。3.附条件的债权请求权,从条件成
    2023-08-04
    373人看过
  • 民事诉讼延期举证申请如何写
    _______人民法院:贵院受理申请人与______________纠纷一案,因____________,申请人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特申请延长举证期限。特予批准。此致某某人民法院申请人:_________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注: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1、首先,我们应在法律规定允许的情况下,提出延期举证申请。申请举证期限延长应具备两个条件:必要条件是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2、形式要件是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举证的申请,两者缺一不可。3、具体申请内容分为:申请人:注明***、申请人地址:***4、法定代表人:***5、请求事项:一般用“案外人异议,请求延期举证”。6、事实与理由:这是申请书的重点,应注明与案件相关的基本事实,和诉讼的简单过程,重要是说明延期申请理由,一
    2023-04-21
    192人看过
  • 附带民事诉讼中原告如何举证?
    民事诉讼举证顺序是先由当事人陈述,然后证人作证,出示相关证据,最后宣读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对于原告会先进行口头陈述其相应的诉讼请求还有对应的事实依据。庭审质证按照下列顺序进行:1、当事人陈述;2、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3、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4、宣读鉴定结论;5、宣读勘验笔录。首先由原告口头陈述其诉讼请求及其所依据的事实、理由,然后由被告陈述案件事实及其所持的不同意见。在法庭审理中,质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原告出示证据,被告、第三人与原告进行质证;(2)被告出示证据,原告、第三人与被告进行质证;(3)第三人出示证据,原告、被告与第三人进行质证。质证的主体,是指在质证过程对证据予以说明、质辩的主体。质证的主体范围包括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和第三人。法院是证据认定的主体,不是质证的主体。质证的客体,是指质证主体质证行为的对象。质证的客体是证据,其范围是当事人
    2023-04-19
    445人看过
  •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与民事诉讼时效制度的区别在哪
    【行政诉讼】行政诉讼起诉期限与民事诉讼时效制度的区别1、行政诉讼起诉期限是行政程序法制度,由《行政诉讼法》及其他配套规定加以规定;诉讼时效是一种民事实体法制度,由《民法》及其配套规定加以规定。起诉期限解决的是起诉人的起诉能否进入实体审查阶段的问题。民事诉讼时效是权利人的民事权利受司法保护的时间界限。2、行政诉讼起诉期限是法定期间,无中断、中止之说。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不因起诉人曾经主张过权利或者行政主体承认等原因中断而重新起算。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只有起诉期限的耽误,即使是法院认可耽误理由也只能顺延期限,也即是排除了因法定耽误事由占用的时间,起诉期限仍然以诉讼法或其他法律规定的期限为准,时间长度不会改变。而且,起诉讼诉期限的耽误可以发生在该期限内的所有阶段,不同与诉讼时效中止的中最后6个月的规定。起诉期限的耽误是否成立需要相对人向法院申请并得到法院准许才能成立,而诉讼时效中止无需权利人向法院申请
    2023-04-29
    305人看过
  • 民事诉讼的视听资料如何举证
    民事诉讼的视听资料举证方式主要包括录相带、录音片、传真资料、电影胶卷、微型胶卷、电话录音、雷达扫描资料和电脑贮存数据和资料等。视听资料应包括录音录像资料、电脑储存的资料和电视监视资料三大类。双方当事人有民事纠纷的,是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打民事诉讼官司,其实就是打证据,想要自己获得人民法院的支持,是需要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诉讼请求的。录音录像资料,是指用现代科技的手段将声音、图像如实的加以记录,通过该记录的重放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证据;电脑储存资料是指通过计算机中储存的数据和信息,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电视监视资料是指对特定人或物通过电视监视手段所获得的图象和声音,并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证据。人民法院发布的一份司法解释显示,网上聊天记录、博客、微博客、手机短信、电子签名、域名等形成或者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信息可以视为民事案件中的证据。一、视听资料与书证和物证的区别是什么?(1)
    2023-03-18
    454人看过
  • 最高法院通知规范民事诉讼举证时限(全文解读)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向全国法院下发《关于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有关举证时限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级法院切实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充分行使,保障法院公正高效行使审判权,并对民事诉讼举证时限进行了规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自2002年4月施行以来,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一些地方对其中的个别条款,特别是有关举证时限的规定理解不统一。最高法院民一庭负责人说:为切实解决审判实践中举证时限制度的操作性问题,《通知》没有追求内容的体系化和系统性,而是着眼于有针对性地解决审判实践中的问题。举证期限在《证据规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举证时限制度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正确理解和适用举证期限,对于举证时限制度功能的发挥,对于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公平保护,防止裁判突袭和证据突袭,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民一庭负责人说。《通知》对《
    2023-06-06
    133人看过
换一批
#审判阶段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审判委员会是按照所谓“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各级法院内部设立的机构,它的职责是“总结审判经验,讨论重大的或者疑难的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审判委员会审理案件的范围,主要是审理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拟判处被告人死刑... 更多>

    #审判委员会
    相关咨询
    • 你好问一下民事诉讼法举证期限如何规定民事诉讼的举证期限
      江苏在线咨询 2024-09-09
      1、被告应当在答辩期届满前提出书面答辩,阐明其对原告诉讼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的意见。 2、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3、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 4、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
    • 民事诉讼延期举证和举证期限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5-10
      延期举证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六,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
    • 如何举证承担民事诉讼举证责任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9-30
      一、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后举证责任怎样承担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的规定有: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证明责任(也有的称为“举证责任”,在《民诉法司法解释》中还称为“举证证明责任”),是指当作为裁判基础的法律要件事实在诉讼中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时,一方当事人因此而承担的诉讼上的不利后果。 二、附带民事诉讼是什么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过程中,根据被害人等的申请
    • 民事诉讼的举证时效是多久,民事诉讼举证时效的规定
      山东在线咨询 2021-03-04
      举证时效也就是审判实践中所说的举证期限,对此,我国民事诉讼法尚未做出具体的规定来设立举证时效制度。根据审判实践经验,我所可以给举证时效下这样一个定义,举证时效是指在民事诉讼中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提出某项主张时,应在人民法院规定的诉讼期间内,提出相应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逾期不能或者没有提供证据的即是不履行举证责任,放弃举证的权利,应当承担不利举证的后果的一种制度。 设立举证时效制度,有利于正
    • 什么是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如何进行调解程序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4-20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又称法院调解,是指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发生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自愿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法院调解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对当事人进行法制教育思想疏导工作的活动;二是指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在办案过程中,主持和引导当事人用平等协商的办法解决纠纷,达成协议,终结诉讼的一种方式。法院调解制度是建立在当事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