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伤私了协议是否能够解决劳动纠纷
工伤私了协议可能能够解决劳动纠纷。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工伤后续治疗费纠纷的仲裁时效
工伤后续治疗费纠纷的仲裁时效是1年。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三、工伤后续治疗费用是共同财产吗
工伤后续治疗费用不是共同财产。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章 总则 第五条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是否能够通过协议解决工伤私了问题?
312人看过
-
是否能够依靠私了协议解决轻伤问题
171人看过
-
劳动局是否能够解决工程款拖欠纠纷?
336人看过
-
劳动争议是否能够通过协商方式解决
494人看过
-
未签订劳动合同,是否能够申请劳动仲裁解决纠纷?
301人看过
-
解决合同纠纷是否能够调解
183人看过
-
工伤劳动仲裁能否解决工伤争议?甘肃在线咨询 2023-07-02工伤劳动仲裁争议有期限,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
-
劳动赔偿纠纷去哪里能够解决?重庆在线咨询 2023-05-081、劳动赔偿纠纷可以到劳动仲裁委员会那里申请劳动仲裁来解决,申请仲裁时要提交劳动仲裁申请书。双方当事人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或有异议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解决。 2、劳动赔偿纠纷的仲裁时效是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3、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
请问劳动者工伤纠纷私了协议如何生效新疆在线咨询 2023-08-29私了协议的内容能够表达当事人的真实意愿,不违反法律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这样的协议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遇到工伤纠纷问题,可以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自行协商和解,也可以请劳动行政管理部门介入调解。
-
劳动纠纷是否能通过诉讼解决?贵州在线咨询 2022-06-29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这又分三种情况: 一是针对劳动纠纷案件,经劳动仲裁后任何一方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是经仲裁后都服从,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用人单位不执行的,农民工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三是属于劳务欠款类的可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中国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七条 《中国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九十九条
-
解决的合同纠纷是否能够进行调解海南在线咨询 2023-03-131、解决合同纠纷可以调解。当事人可以先行遵循自愿、合法原则自行调解,调解时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或由法院工作人员组织双方当事人和解制作书面调解书。 2、法律依据;《行政诉讼法》 第六十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但是,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可以调解。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