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盗墓刑事案件如何处理?
盗墓刑事案件的处理方式一般是对盗墓者判处有期徒刑,具体的处理办法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二十八条:
【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盗掘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2)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集团的首要分子;
(3)多次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4)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并盗窃珍贵文物或者造成珍贵文物严重破坏的。
二、盗墓判刑多少年?
《刑法》条文中第三百零二条规定:偷盗死者的尸体或者侮辱死者尸体的行为,当事人就会被判处小于3年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如果盗墓的行为尸盗取有相当价值的文物的,譬如具有历史科学艺术的研究价值的坟墓和文化遗址,那么就会被判处3年到10年的有期徒刑;
如果情节较轻的话就会被判刑小于3年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且会被处罚相应的罚款。还有一个处罚是最严重,就是被判处大于10年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是死刑,并会要求处罚相对的罚款或者没收盗墓者的所有财产。如果是属于以下的情况就会被判处这个相对严重的处罚:
1、盗墓者所盗取的坟墓被确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盗墓者是这个盗墓集团的领导首要人物。
3、盗墓者不止一次并且多次做出盗墓的这种违法犯罪行为。
盗墓的行为已经违反了刑事法律的规定,故此盗墓者是会被判处刑事责任的。很多古墓之中由于有文物存在,这也是大多数人盗墓的原因,但是这些文物属于国家的财产,是不能随意被侵犯的,若是由于盗墓使得文物被破坏,那么有可能盗墓者胡被判处死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之一 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n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n违背本人生前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违反国家规定,违背其近亲属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三百零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
盗墓刑事案件一般怎么判
385人看过
-
根据刑法规定盗墓是刑事案件吗?
120人看过
-
盗墓案件的量刑标准
284人看过
-
刑事案件和行政处罚如何处理,刑事案件罚款如何处理
168人看过
-
刑事案件中盗窃罪和盗墓哪个严重
406人看过
-
犯罪分子盗墓属于刑事案件么?
414人看过
-
盗墓判多少年盗墓案件台湾在线咨询 2023-01-07刑法第三百零二条盗窃、侮辱尸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三百二十八条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 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 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 制,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报警之后抓到了盗墓贼,发生了的刑事案件中盗墓案件能判缓刑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051、犯罪情节较轻。犯罪性质,由于缓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因此,对于性质严重的犯罪一般不适用缓刑,如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强奸、抢劫等严重刑事犯罪。犯罪主观方面,对于犯罪的目的、动机恶劣,犯罪主观恶性大的罪犯,一般不适用缓刑,如惯犯、累犯或者历史上有犯罪前科的。犯罪手段和危害后果,对于犯罪手段残忍,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十分严重的罪犯,不宜适用
-
盗墓案件可以不判刑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2-05-031、盗墓只是一种行为,不是罪名,具体罪名要看案件的具体情况 2、具体的量刑,与罪名及犯罪情节有关 1、盗墓只是一种行为,不是罪名,具体罪名要看案件的具体情况 2、具体的量刑,与罪名及犯罪情节有关
-
犯罪分子盗墓罪属于刑事案件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1-06-22盗墓是刑事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二条盗窃、侮辱尸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第三百二十八条盗掘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盗掘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
-
处理刑事案件如何刑事和解?湖南在线咨询 2022-11-21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 2、被害人明确表示对犯罪嫌疑人予以谅解; 3、双方当事人自愿和解,符合有关法律规定; 4、属于侵害特定被害人的故意犯罪或者有直接被害人的过失犯罪; 5、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