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止犯罪造成的人员死亡怎么办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2-27 10:41:12 81 人看过

遇到暴力犯罪行为,协助被害人阻止犯罪行为,导致不法侵害者死亡的,如果阻止行为没有超过必要的限度,一般可认定为正当防卫,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但现实中认定正当防卫比较复杂,一般要符合以下条件才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必须是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时候;正当防卫所针对的、必须是不法侵害人;正当防卫不能超越一定限度。但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一、防卫过当致人死亡要判多少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正当防卫分为一般正当防卫和特殊正当防卫,在一般正当防卫的情形下,因为正当防卫而杀人,构成防卫过当的,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一般会减轻或是免除处罚,具体还要视案件的情况而定。

二、正当防卫罪杀人会被判多久

正当防卫杀人,如果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如果是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负刑事责任,也就不用判刑。

《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中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5日 20:0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正当防卫相关文章
  • 犯罪嫌疑人死亡怎么办亡案件怎么办
    一、犯罪嫌疑人死亡怎么办亡案件怎么办对于已经死亡的犯罪嫌疑人,一般免于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二、刑事侦查期间家属能了解案情吗侦查期间,犯罪嫌疑人家属不可以到公安机关了解案情,也不能会见犯罪嫌疑人,但是犯罪嫌疑人的近亲属可以给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律师可以会见当事人,了解罪名和案情。《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至迟不得超过四十八小时。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案件,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査机关许可。上述案件,侦查机关应当事先通知看守所。辩护律师会见
    2023-06-08
    141人看过
  • 抢劫过程中造成人员死亡
    抢劫过程中致人死亡的情形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中致人死亡的行为。抢劫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抢劫罪不承认会不会被判刑抢劫罪不承认会判刑,具体处罚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有加重情形的会被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二、得到抢夺信用卡并使用得到抢夺信用卡并使用属于抢劫罪的处罚情形:1、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三、抢劫案件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2023-03-08
    248人看过
  • 因工作失误造成人员死亡
    出现因个人工作疏忽而导致人员伤亡情况的,通常会受到法庭判决。这其中包括由于过失行为对他人造成重度伤害的情形,相关人员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事处罚。而对于过失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案件,被告人则需承担三年以上、最高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法律责任。对于主观上应当预见到自身行为可能带来危害社会成果的情况,但由于疏忽大意未能发现,或者虽然发现却过于自信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最终导致这类不良后果实际发生的,均判定构成了过失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
    2024-04-23
    203人看过
  • 开车意外造成人员死亡的后果
    驾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但是负事故责任主责以下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不用承担刑事责任。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开车意外撞死人判多久开车意外撞死人不一定会判刑,如果导致一人及以上死亡且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或者造成三人以上死亡,负事故同等责任的才构成犯罪需要判刑,此时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3-07-07
    280人看过
  • 酒驾造成人员死亡的法律责任
    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一、交通肇事罪既遂一般要怎么判刑交通肇事罪既遂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有逃逸行为或者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二、交通事故怎么处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
    2023-03-07
    354人看过
  •  严重车祸造成死亡,罪犯将面临怎样的法律制裁?
    本文探讨了开车撞死人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关键在于机动车驾驶人是否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如果没有违反交通规则导致人员死亡,则只需承担赔偿责任,不构成刑事犯罪。如果是因为违法交通法规导致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则属于犯罪行为,将根据刑法予以定罪处罚。因此,开车撞死人是否构成犯罪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是否违反了交通规则和是否导致了人员死亡。是否将开车撞死人视为犯罪行为,关键在于机动车驾驶人在发生交通事故时是否违反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如果没有违反交通规则导致人员死亡,则只需承担赔偿责任,不构成刑事犯罪。如果是因为违法交通法规导致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属于犯罪行为,将根据刑法予以定罪处罚。 违反交通规则会承担哪些责任?违反交通规则会承担哪些责任?交通规则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的重要手段,违反交通规则会带来一定的法律风险和责任。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违反交通规则可能会承担以下责任:1. 罚款
    2023-08-30
    281人看过
  • 犯罪中止又死亡应该怎样办理
    一、犯罪中止又死亡应该怎样办理被告人死亡的,应当裁定终止审理;对于根据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确认被告人无罪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第一,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第二,
    2023-06-03
    274人看过
  • 语言攻击造成别人死亡怎么办
    一、语言攻击造成别人死亡怎么办在言语上实施刺激性行为致使第三方身亡的当事人是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具体来讲,以粗鄙恶毒或者刻薄尖酸的言辞对受害者进行嘲讽、谩骂,使得其在公众场合颜面尽失无法承受,例如在公开场合散播受害者私密生活信息、缺陷等情况,这种行为均属于对他人进行侮辱的范畴。如果这类行为最终导致了人员伤亡,那么相关责任人将会面临经济赔偿责任,这其中涉及到的部分包括但不限于丧葬费用、死亡赔偿金、为处理受害人家属丧事所支付的合理花费以及精神损害抚恤金等多种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语言攻击
    2024-07-30
    340人看过
  • 造成员工死亡抚恤金怎么给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如果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1、配偶每月40%;2、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3、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给予离世职工家属的抚恤金
    2023-05-09
    395人看过
  • 酒后开车造成人死亡属于犯罪吗
    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酒驾肇事致死是属于过失犯罪还是故意犯罪,但我国刑法第233条关于过失致人死亡部分写明: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另有规定是指失火、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按失火罪、交通肇事罪的规定处罚。一、意外故意杀人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罪名里面没有意外过失杀人罪,对应的应该是过失致人死亡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2人构成共同犯罪吗?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共同犯罪不仅需要2人以上,还需要二人共同故意犯罪,才能构成共同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三、未成年杀人的话要坐牢吗过失致人死亡的定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杀人罪是指过失致人死亡的行
    2023-04-01
    100人看过
  • 驾驶员造成人员死亡的判刑细则是什么?
    驾驶员造成人员死亡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事故驾驶员负全责判几年的法律依据如下:1、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国有企业造成的渎职罪是怎么判刑的?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或滥用职权,造成企业破产或有严重损失,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2023-07-03
    235人看过
  • 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死亡的赔偿范围
    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死亡的赔偿范围为死亡赔偿金、丧葬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其中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2024-05-04
    376人看过
  • 犯非法拘禁罪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是怎么处罚的
    非法拘禁,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一种情况是非法拘留罪的结果,非法拘留行为本身是受害者受重伤、死亡的主要原因,行为者受重伤,死亡的结果是过失。因此,构成非法拘禁罪的结果加重了犯罪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行为者严重伤害受害者,死亡严重结果主观上出于过失,第二,受害者严重伤害,死亡严重结果与行为者非法拘留行为有刑法因果关系。第二种情况是非法拘禁罪的转化犯,行为者故意在非法拘禁他人的过程中,使用非法拘禁行为本身以外的暴力造成障碍,死亡。需要注意的是,该暴力应该是与非法拘禁行为没有内在联系的暴力,且该处的“伤残”系指重伤,不包括轻伤。传销犯非法拘禁罪的程序是什么传销犯非法拘禁罪的程序:1、开庭。审判长应当查明当事人是否出庭,宣布案件原因:宣布是否公开审判;宣布合议庭成员、
    2023-08-07
    482人看过
  • 帮助他人制止斗殴行为却致人死亡行为人构成什么犯罪
    一、帮助他人制止斗殴行为却致人死亡被告唐某接到自家汽修厂吴某电话,得知自己母亲被青年邹某打了耳光。唐某立即赶到现场质问邹某。邹某以挑衅性的语言说“打了又怎么样”。唐某被激怒,双方扭打起来,邹某吃了亏。后来,唐某主动放弃了殴斗。邹某于是跑进修理厂找到一根粗钢管,朝唐某打了一钢管,被唐某闪过。唐某乘机在邹某胸前抱住邹某,并对周围群众喊了:“帮忙”。吴某遂上前夺过邹某手中的钢管,并朝邹某头部打了一棍。邹某因颅内出血过多死亡。二、行为人构成何种犯罪本文认为唐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且没有超出必要限度。(一)唐某与邹某的行为起初属于相互斗殴行为,没有造成轻伤后果,仅仅属于民法上的人身侵害行为。在这过程中,唐某明显的放弃了殴斗意图,并停止了殴斗行为。然而,邹某拿钢管追打唐某的行为使得攻击加剧,严重威胁到了唐某的人身安全。因而,唐某具备了正当防卫的法定条件。(二)表面上看唐某抱住邹某和呼救行为与邹某死亡后
    2023-06-04
    64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更多>

    #正当防卫
    相关咨询
    • 制止家暴行为造成死亡的怎么认定?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4-29
      制止家暴行为致加害者死亡,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应当有司法机关依法认定。《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
    • 当犯罪人犯罪时,出手制止犯罪人员造成犯罪人二级伤残
      辽宁在线咨询 2023-06-02
      听你的描述听起来像正当防卫,如果能认定为正当防卫,防卫结果由犯罪人员自己承担
    • 犯罪的过失造成人员死亡应如何量刑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7-01
      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致人死亡比照故意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犯罪判处,三年以上至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我国刑法规定,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包括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 致人死亡属于严重的后果,不属于情节较轻的情况,根据
    • 教唆他人犯罪造成死亡的处罚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7-19
      教唆他人犯罪致他人死亡的处罚,可能以故意杀人罪论处。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交通造成人员死亡不予批捕犯法么?
      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20
      1、交通造事致死不予批捕可能是合法的。交通肇事犯罪属于过失犯罪,一般没有再犯罪的危险,检察院可不予批捕,而予以取保候审。然后起诉到法院。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如认为有逮捕必要的,可以在判决前予以逮捕。法院也可以在作出判决后,将罪犯收监交付执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四条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