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争夺抚养权的经济条件主要包括当事人的工资收入、稳定性程度、住房等条件明显优于对方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离婚后,子女不满两周岁的,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离婚争取抚养权起诉书怎么写
离婚争取抚养权的起诉书应当这样写:1、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2、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3、请求人民法院将抚养权判给原告的诉讼请求,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与理由;4、争取抚养权的相关证据和来源,有证人的,应当提供证人的姓名和住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第一千零六十七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六十一条
对拒不履行或者妨害他人履行生效判决、裁定、调解书中有关子女抚养义务的当事人或者其他人,人民法院可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采取强制措施。
-
离婚经济条件如何才能争夺抚养权
262人看过
-
争夺抚养权经济条件如何确定?
284人看过
-
离婚要孩子抚养权有什么好处,争取条件有哪些?
101人看过
-
起诉离婚和争取抚养权有没有关系?
90人看过
-
经济条件改善,能否争取回离异后的子女抚养权?
85人看过
-
离婚取得经济补偿请求权有哪些条件
198人看过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更多>
-
离婚争抚养权有哪些条件可以强制争取?香港在线咨询 2022-11-14一、不满两周岁的子女,在离婚时只要双方都想争取子女抚养权的,原则上由女方直接抚养,除非女方有不利于子女成长的因素; 例如女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男方如果不同意的,需要根据具体的事由进行主张,由法院认定是否有必要由男方抚养。 二、已满两周岁的子女,双方发生抚养权争议的,由人民法院按有利于子女成长的原则进行判决。实务中大多都是想争取对子女的抚养,所以有利的抚养条件是争取成功与否的关
-
离婚经济条件如何才能争夺抚养权澳门在线咨询 2022-11-07对子女抚养问题,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
-
离婚时哪些证据有利于争取孩子抚养权, 离婚怎么争取孩子抚养权条件广西在线咨询 2022-01-25证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证据1)双方基本条件的取证即使夫妻双方的基本条件,如工资收入、教育程度等差异不大,但并不表示就没有差。比如,一方的思想品质,就在争取孩子抚养权方面尤为重要,因为直接抚养方的思想品质,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取得这一方面的证据,是比较重要的。2)双方父母基本条件的取证城市生活节奏较快,很多时候,真正带孩子的往往不是夫妻任何一方,特别是对于学龄前儿童,通常是一方的父母带。
-
离婚后女方没有经济来源可以争取孩子抚养权吗, 需要哪些条件河北在线咨询 2022-01-201、如果你要孩子的抚养权,建议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经济问题必须解决。可让家人帮忙带孩子,自己出去工作。 2、可收集男方有第三者的证据,在离婚时要求损害赔偿,包括物质赔偿和精神赔偿。 在抚养权存在争执,无法协商一致的情形下,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以下简称《子女抚养意见》)中的规定,判由女方抚养子女的有利条件有: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
-
女方起诉离婚后有什么条件可以争取抚养权宁夏在线咨询 2022-04-13不能再孕的或者已经结育的,女方优先扶养权。子女抚养权怎么判n法院应当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作出关于子女抚养权的判决。具体而言,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亲生活。但母亲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随父亲生活: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疾病或者其他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亲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因其他原因,子女确实无法随母生活的。(二)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