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员工怀孕劳动合同不到期是否可以终止
怀孕期间公司不能在劳动者无过错情况下解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到期后,女职工处于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一年哺乳期结束为止,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应每工作一年支付2个月工资作为赔偿金。以女员工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工资标准。当然女职工可以规定自己主动辞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二条【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女职工在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
(一)作业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苯、镉、铍、砷、氰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氯、己内酰胺、氯丁二烯、氯乙烯、环氧乙烷、苯胺、甲醛等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作业;
(二)从事抗癌药物、己烯雌酚生产,接触麻醉剂气体等的作业;
(三)非密封源放射性物质的操作,核事故与放射事故的应急处置;
(四)高处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高处作业;
(五)冷水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冷水作业;
(六)低温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低温作业;
(七)高温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三级、第四级的作业;
(八)噪声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三级、第四级的作业;
(九)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三级、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十)在密闭空间、高压室作业或者潜水作业,伴有强烈振动的作业,或者需要频繁弯腰、攀高、下蹲的作业。
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
到期的劳动合同怀孕辞退员工可以吗?
162人看过
-
怀孕未到期的合同算终止劳动关系么
464人看过
-
原员工终止劳动合同后是否应赔偿怀孕
63人看过
-
员工死亡劳动合同终止可以吗?
433人看过
-
合同到期,公司是否可终止怀孕女职工合同
474人看过
-
怀孕期间是否可以因其他原因终止劳动合同
301人看过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办理了离职手续后双方解除劳动关系,解除劳动合同可以由双方协商解除;可以由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通知解除;或者用人单位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终止导致劳动关系的自然解除。劳动合同期满... 更多>
-
怀孕期间公司能否以员工怀孕为由终止劳动合同?怎么续签劳动合同?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08根据你的实际情况,首先你要证明你是在孕期与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你可以到医院开出相关证明,证明你在2008年9月10日以前你就已经怀孕了。如果确实是属实,用人单位是不能与你终止劳动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在规定的医疗期内或者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应当将劳动合同的期限顺延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期满为止。根据该条规定,女职工怀
-
合同期满,可以去怀孕职工终止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01劳动合同法规定,职工怀孕的,不得依照第四十条、四十一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如果职工是在医疗期或者怀孕的,即使合同期满也不得终止,而是相应延长至该情形消失为止。
-
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怀孕可以终止劳动合同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2-12-23首先公司在怀孕期间终止劳动合同的做法是不符合劳动法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四条规定:“不得在女职工怀孕期、产期、哺乳期降低其基本工资,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对此,在合同期未满的情况下,任何企业和个人都不得以怀孕、生育和哺乳为由,解除其劳动合同”。 如果被辞退员工不要求继续履行合同而只是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在这种情况下,司法实践中视为由用人单位提出,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其理论基础
-
孕期劳动合同终止可以解除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2-11-09孕妇怀孕期间劳动合同到期被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不合法。法律规定,在劳动者孕期劳动合同到期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该劳动者哺乳期结束。 如果单位在孕妇孕期终止劳动合同的,则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者终止合同后要求单位支付双倍的经济补偿金。
-
孕妇怀孕之后终止劳动合同合法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1-27孕妇怀孕期间劳动合同到期被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不合法。法律规定,在劳动者孕期劳动合同到期的,劳动合同应当续延至该劳动者哺乳期结束。 如果单位在孕妇孕期终止劳动合同的,则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者终止合同后要求单位支付双倍的经济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