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协议约定的抚养费过高怎么样处理
抚养费,是指负有抚养义务的一方在不履行或者不能履行抚养义务时,支付给被抚养人的金钱或财物,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
抚养费的给付标准可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四十九条关抚养费的规定。
子女抚养费应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如果父母双方在离婚或者同居关系解除后就子女抚养费的约定过高,明显超过子女的实际需要、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的经济条件,而且又没有提供对方的收入证明的,可以按照《民法典》的公平原则予以调减。
另外有给付抚养费义务的一方,在下列条件出现时,可以和另一方协商减免抚养费,协商不成,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裁决。
(1)丧失劳动能力或者失去经济来源,确有困难无力支付,且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确有抚养能力的;
(2)收入明显下降,暂时无力按原来协议或者判决履行支付义务;
(3)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等,确无抚养能力的;
(4)确有困难无力支付,而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再婚,其配偶愿意承担子女抚养费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以经济状况发生变化为由要求减少抚养费的,应提供充足的证据,审判实践中应综合考虑离婚协议对财产及债权债务的约定情况、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现在的工作和收入状况、财产变动情况等因素进行严格审查,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实际经济状况明显低于离婚时的经济状况导致无力按照约定数额支付抚养费的,其关于变更或撤销抚养费约定的主张不能得到支持,以彰显诚实信用原则,充分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
-
抚养费约定过高如何处理
165人看过
-
离婚协议中抚养费约定过高可否解除?
307人看过
-
未约定抚养费的协议离婚应该怎么处理?
99人看过
-
对方不执行离婚协议中的抚养费约定应当怎样处理呢
394人看过
-
子女抚养协议中高额违约金条款的处理
87人看过
-
抚养费协议书怎样写才有法律效力,抚养费协议如何确定抚养费
370人看过
孩子抚养费的标准如下: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孩子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 更多>
-
协议对抚养费的约定过高辽宁在线咨询 2022-12-17关于抚养费的承担:双方都有抚养的义务。如果一方当事人有能力自己全部承担,也可以约定完全由一方当事人承担。 注意事项: 1、抚养费的承担与探视没有直接全系。不承担抚养费的一方,有权探视权。 2、如果约定承担抚养费一方出现意外情况,没有能力承担的话,另一方必须承担其应承担的抚养费。
-
抚养费协议约定不明如何处理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21父母离婚后,无论子女随父或母生活,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父母经平等协商,可就抚养费的多少、支付期限、支付方式、出现问题的处理方法等协商达成协议,如果该协议不损害子女的合法权益的,法院一般应予准许。但由于抚养费协议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在父母达成一致协议的基础上,法院仍具有审核的义务,如果协议约定的抚养费数额明显过低,子女的基本生活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或协议有其他不利于子女的,法院
-
2022年协议离婚子女抚养费过高如何处理海南在线咨询 2023-01-03夫妻离婚后,对抚养费的约定要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支付一方的收入情况等。如果一方认为约定金额过高,可以提出变更。变更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协议变更,另一种则是诉讼变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
-
协议抚养费高合理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2-06-02离婚协议中有关抚养费的约定是可以反悔的。从现实上讲,抚养费的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一方认为抚养费过高而反悔的话,双方是可以通过协商调整的。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判决变更抚养费标准。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
-
协议离婚抚养费过高如何处理,法律有哪些规定台湾在线咨询 2023-08-16协议离婚抚养费过高的,支付抚养费的一方可以与对方协商适当降低抚养费;如果无法自行协商的,则支付抚养费的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适当降低抚养费。 如果孩子的抚养费明显超过子女的实际需要,而且支付抚养费的一方又确实无力负担过高的抚养费的,是可以适当降低的。 因为子女抚育费应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