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妻债务离婚一方不知情的情况下怎么进行判决
夫妻债务离婚时一方不知情如果判决关键在于该债务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如果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则离婚会法院会判决双方共同偿还,至于如何分割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如果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则法院会判决由一方自己承担。
判定是否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可以参照下列标准:
1.夫妻有无共同举债的合意。如果夫妻有共同举债之合意,则认定该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2.债务是否为夫妻共享。如果夫妻事先或事后均没有共同举债的合意,但该债务发生后,夫妻双方共同分享了该债务所带来的利益,则同样应视其为共同债务。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九条
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二、一方不知情的债务算夫妻共同债务吗
一方不知情的债务不一定算夫妻共同债务。如果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债务人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是基于债务人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则可以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如果不能证明的,则该债务认定为借债一方的个人债务。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三、夫妻一方的婚前债务离婚后另一方是否还要承担
夫妻一方的婚前债务一般属于其个人债务,离婚后另一方没有偿还的义务。
但是婚前一方借款购置的财产已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为购置这些财产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离婚后另一方有义务偿还。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
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八十九条 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或者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
夫妻债务一方不知情的情况下,离婚时不知情的一方还有义务还吗?
383人看过
-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夫妻一方贷款是否是夫妻共同债务
203人看过
-
夫妻负债情况下,如何解决其中一方不知情的问题?
116人看过
-
如何应对夫妻债务中一方的不知情情况?
360人看过
-
夫妻离婚不知情的债务
62人看过
-
债务 夫妻双方 一方不知情
79人看过
-
离婚前夫妻一方所欠债务另一方不知情的情况下要承担债务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2-11-141、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2、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例外情形的除外。
-
-
夫妻一方不知情的情况下要先还一方债吗?青海在线咨询 2023-07-13夫妻债务一方不知情是否承担责任视情况而定。 1.如果一方欠债,但是事后经过另一方的追认的,属于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 2.如果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 3.如果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共同生产经营的,属于共同债务,应当共同偿还。 4.如果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不需要
-
夫妻离婚前一方的债务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是否应承担一半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121.实践中并不以夫妻一方是否知道债务的存在而承担责任,而是看该笔债务是否属于共同债务,包括是否为了共同生活或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是否为履行法定义务所负债。 2.如果认定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即使一方不知情,那么也是要承担责任的,也就是具有归还的义务。但要是认定为夫妻个人债务的,那么不管另一方是否知道,此时都是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3.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存续期间的债务由一人承担,一方就可以避免承担债务。
-
夫妻一方负债,另一方不知情,离婚判决如何?香港在线咨询 2024-11-09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如果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借款,且债权人认为这是夫妻共同债务,那么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而如果债权人认为该借款不是夫妻共同债务,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该借款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那么人民法院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