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委托执行案件少,执结率低目前法院执行案件中符合委托执行条件的案件很多,但真正做到委托执行出去的并不多,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一是部分执行案件立案时均较早,往往超过一个月以上。依法应首先经过对方法院的同意,这就增加了工作中的难度。二是申请人不同意委托。申请人大多数都是当地的,往往顾虑地方保护主义,害怕案件委托执行后,受委托法院不全力给与执行,保护不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正是因为种种原因,实践中委托执行率较低,许多案件久拖不执,或建议中止,从而降低了法院委托执行的积极性。
(二)委托执行效果很差委托法院将执行案件委托执行后,申请人往往寄予厚望,而结果大多是失望。这里面客观原因是委托执行的案件大多是执行难度大,被执行人的资金、财产等无法从表面上发现,必须采取各种措施,花费较大的精力才能执行。主观原因是受委托法院案件与申请案件同等情况下,重视申请案件,而轻视委托案件。而在委托执行工作中,委托法院和受委托法院在衔接上还存在问题,委托法院一般是在通过邮寄方式将委托手续寄至受委托法院,待受委托法院回函后,委托法院再将预收执行费用转给受委托法院,受托法院收到费用后才予以立案。而且有的法院预收执行费用根本没有转给受委托法院,也没有将预收执行费退给当事人,这些做法不符合最高法院有关规定,即“委托法院已经预收执行费用的,应当在办理委托手续后三日内,将预收的费用退给申请执行人,由其直接向受委托法院缴纳”。委托法院和受委托法院之间不连贯,必然影响到案件的执行。主要表现为当地的骨干企业或较有影响的委托人,因错综复杂的关系难以执行。有一些看似难以执行,但经过调查了解,可以找到执行线索而没有尽力执行。总之,轻视委托执行是执行效果差的主要原因。
(三)催办执行不主动,委托执行不及时委托法院一般都依法向受委托法院出具书面委托函,并附送据以执行的生效法院文书副本原件、立案审批表复印件就一推了之,不再过问案件的执行情况。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财产保全情况没有全面介绍给受委托法院。在委托执行中,受委托法院在等、靠中,有的立案后多年未执行,有的被建议中止执行。根据法律规定,受托法院自收到委托函件之日起十五日内不执行的,委托法院可以请求受托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指令受托法院执行。然而,在委托执行工作中,委托法院催办执行不主动,认为委托执行了,所有问题应有受托法院处理,与自己没有关系。申请人在案件委托执行后,不了解有关法律规定,无头绪的找执行法院和受委托法院,在没有达到要求的情况下,心里就产生了委托法院“只想推”,受委托法院“不敢管”的想法,有的就开始上访,人为的造成社会不稳定。
-
委托送达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366人看过
-
委托代建房屋存在质量问题怎么赔偿
479人看过
-
执行和解制度存在哪些问题
97人看过
-
会计新制度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482人看过
-
行政强制措施是否要委托执行的问题
315人看过
-
土地案件执行中存在哪些问题
280人看过
委托执行是指因被执行人或者被执行人的财产在外地法院管辖范围内,而由立案法院委托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财产所在地法院执行的一项制度。 民诉法规定委托执行,目的是为了降低执行成本,提高执行效率。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委托执行成了执行工作的“顽疾”。... 更多>
-
法院监外执行存在哪些问题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3-29于暂予监外执行制度缺乏科学的管理监督机制,这样势必形成公、检、法三机关相互推诿、扯皮的不良现象。三是对保证人未尽保证义务的责任规定不够细化。虽然《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第十条规定了对患严重疾病罪犯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应当责令罪犯提供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人的条件以及应当履行的保证义务,参照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确定。刑诉法中取保候审的保证人应履行的义务主要是监督和及时报告义务。被保证人违反取保候审规
-
遗嘱委托执行人有哪些法律问题?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131、遗嘱人在遗嘱中指定的遗嘱执行人; 2、遗嘱中没有指定遗嘱执行人,或者遗嘱中所指定的人,患有重病、丧失行为能力,拒不接受指定等。而不能执行遗嘱的,应由全体法定继承人作为遗嘱执行人。 3、遗嘱人未指定遗嘱执行人,也没有法定继承人,或者虽有法定继承人,但其不能招待遗嘱时,遗嘱应由遗嘱生前所在单位或继承开始地点的基层组织,如居委会、村委会等执行。
-
当前执法存在哪些问题?青海在线咨询 2024-12-05依法行政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权限,遵循法定程序,全面正确地行使职权,不得越权、滥用职权。这是现代法治国家行政活动的最基本原则。 讲求效能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注重提高执法效率,采取主动有效的措施,以实现最大的行政执法效益。 公平合理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利益因素和情境因素,权衡各方权益,严格执行规则,做到公正、公平、合理、适度,避免滥用自由
-
民事执行案件是否存在回避问题湖南在线咨询 2022-07-22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应当回避的情形有: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2、与本案有其他直接利害关系;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回避方式有两种:自行回避与申请回避。
-
法院暂缓执行存在问题是怎样的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04根据法律规定,申请再审的案件不影响原判决、裁定的执行,而检察院受理的申诉案件只能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检察院经审查,认为法院生效判决裁定是错误的,必须要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向法院提出抗诉。但检察院一般要经过两级审查后向法院提出抗诉,法院要经过二级有时三级法院审理才能做出判决。但法院一接到抗诉案件,必定要依法作出中止执行的裁定,这也就说明检察机关向法院提出暂缓执行检察建议是可行的。只